裹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裹腳也稱纏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變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三寸金蓮”也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但是,古代婦女纏足起始時間,卻始終是一個謎。

裹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關於裹腳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始於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可謂是眾說紛紜。

唐玄宗《楊妃羅襪》:“仙子凌波去不還,獨留塵襪馬嵬山;可憐一掬無三寸,踏盡中原萬里翻。”

杜牧詩:"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 白居易詩:"小頭鞋履窄衣裳,……天寶末年時世妝。”

裹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詩詞文物表明,唐宋時期,確已出現裹腳習俗。到南宋時,婦女裹腳還並不普及,裹腳者主要限於中上層社會(女子不作為勞動力的家庭),在社會觀念上裹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宋代的裹腳與後世的三寸金蓮還是有所區別的,據史籍記載,宋代的裹腳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當時稱為“快上馬”。

考古中發現至今年代最早的,纏足鞋文物為南宋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六雙女鞋,長13.3-14釐米,寬4.5-5釐米。

蒙古入主中原之後,他們本來不纏足,但並不反對中原人的纏足習慣,相反還持讚賞的態度。這樣,使得元代的裹腳之風繼續發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現了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元代婦女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但這時不裹腳者仍很多,特別是南方江浙、嶺南地區。

到了明代,裹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

裹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清兵入關以後,女子裹腳這種風俗文化,也開始被清廷下令停止,但並未達到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服”之說。自此以後,“纏足”愈演愈烈。這一時期,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同時,八旗女子也開始纏足,她們的纏足方法不同於“三寸金蓮”,而是把腳纏得“既瘦窄又平直,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條兒’。”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晚清的福格在《聽雨叢談》中記載,人們往往“以足之纖鉅,重於德之美涼,否則母以為恥,夫以為辱,甚至親串里黨傳為笑談,女子低顏,自覺形穢”。“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甚至還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現女子因腳太小行動不便,進進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這樣的女子在當時還挺受歡迎的。也正因此,婦女纏足在清代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裹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直到民國時,孫中山總統於1912年3月11日發佈《大總統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勸禁纏足文”。直到這時纏足之風才逐漸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