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政協委員熱烈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4月21日,參加市政協三屆六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們圍繞王立偉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總結過去求真務實、振奮人心,分析形勢清醒客觀、準確透徹,制定目標科學合理、切實可行,是一個凝心聚力、提振信心的好報告。報告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字裡行間充滿著政府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的信心和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情懷,讓人倍感親切、深受鼓舞。委員們表示,要圍繞報告內容積極參政議政,認真履職盡責,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市區主會場,委員們暢所欲言,氣氛熱烈。常委一組劉繼紅委員建議,政府應關注社區治理問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暴露了社區治理的短板,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加大社區治理和人財物投入力度,建設“社區黨支部+物業”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常委二組的委員們圍繞城市建設、公路運輸、教育等民生問題積極獻計獻策。郭軍委員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設55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確保每個鄉(鎮)至少有一所寄宿制學校。他建議,農村建設寄宿制學校應結合行政村合併工作,對鄉鎮的生源狀況、走向進行科學的考量和評定,做一個合理的分佈和規劃,高質量推動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組委員在討論中表示,要把能源科技革命擺在突出位置,在加強科技創新上下功夫,做呂梁經濟轉型升級的實踐者、參與者和推動者。楊虎平委員說,作為能源企業的負責人,將在推動科技創新、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方面積極探索,發展多元產業,為呂梁高質量發展再作新貢獻。

文化文史和學習組李丹委員建議,充分挖掘呂梁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立足長遠,全力打造精品旅遊線路,突出本土化、特色化,在傳承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發揮經濟拉動效應。

教科衛體組高宇峰委員建議,不斷挖掘解放時期呂梁革命老區湧現出的可歌可泣的真實事蹟,並以此為背景創作紅色文化教材,加強對我市青少年的紅色文化的教育,同時加大紅色文化教育場館的建設力度,在全市營造出“深刻領悟紅色文化,傳承革命老區精神”的良好氛圍。

在社會法制與民族宗教組,委員們圍繞招商引資、高層次人才引進等內容展開討論,趙秀芳委員表示要健全體制機制,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進一步出臺有效的優惠政策,持續深化開放合作,吸引大企業落戶呂梁,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農業農村組賀海昌委員建議,要抓住國家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機遇,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完成好我市老舊小區改造計劃。要加大小米產業發展力度,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品牌上下功夫,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將我市的小雜糧產業做大做強。

在各縣(市、區)分會場,駐各縣(市、區)市政協委員們積極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談體會、議發展、提建議。

孝義組吳國旺委員說:作為一名民營醫院醫務工作者,希望政府在加強公立醫院建設的同時,讓基層的民營醫療機構在承擔慢性病的管理以及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鼓勵、引導、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學生復課後如何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交城組梁豔委員建議,要深入挖掘這場疫情的課程資源,通過重建班級團隊文化、梳理線上學習筆記等途徑,提高疫情後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文水組朱麗彬委員對報告中全面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的內容尤為關注。她說,報告提到要通過實施文明守望工程等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這對於文水有志於文化事業發展的企業家來說,十分振奮。

汾陽組吳惠文委員建議,關注職業教育工作,加強現有技校、師範院校的整合力度,與企業簽訂培養合同,開展應用型人才的訂單式培養,確保學生就業。

交口組委員關維華希望,今年的政府工作能夠繼續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各項工作,確保我市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陽組吳蟬有委員表示,中陽黑木耳擁有高標準的菌棒生產廠和研發中心,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建議把中陽黑木耳產業列為呂梁市重點扶貧產業進行培養和支持。

石樓組張建峰委員希望,市政府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投放到貧困縣的整體提升上,幫助貧困縣穩定發展。

離石組張豔勤委員建議,在扶持壯大涉農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方面,通過打造農旅研學基地,將農業生產、農副產品加工流程展示與觀光體驗相結合,擴大本地農副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臨縣組高恩奎委員表示,將緊緊圍繞報告中提出的奮鬥目標,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加強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醫療能力建設,推動與三甲醫院深度合作,提升醫療水平。

嵐縣組王麗平委員將關注點放在支持中醫藥傳承發展方面,她建議,積極開展中醫藥科學文化普及教育,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文化。

興縣組劉志成委員表示,將引領公司旗下勞務技能培訓學校積極與北京、天津等用工單位對接,建立常年業務合作,為護理護工提供更多的崗位儲備,為決戰完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作出更大貢獻。

柳林組邢海華委員說,下一步要加強服務意識,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把人民的小事當大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方山組任志勇、張改玲委員建議,在加大全市教育基礎設施硬件建設的同時要提升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實現全市各縣(市)區教育均衡發展。

(記者 羅麗、王濤、李雅萍、穆佳妮、劉少偉、馬溫博、劉麗霞 通訊員 牛燕飛、王波、張倩、林澤彥、武添鑫、郭晉 趙良瓊、姜利文、馮新舒、張世川、馬志偉、劉婧婧)

呂梁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