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日誌:立夏,古殿爐香心清涼

民間傳誦的廿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後面還有四句流傳並不甚廣,是 “二氣陽曆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為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這四句對記憶節氣日期非常有幫助,像今日立夏,陽曆日期比歌謠中所述早了一天,若按傳統陰陽合曆之說,則對應為陰曆四月節。

在佛教信仰中,陰曆四月上旬有三大節日,分別是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薩聖誕,四月初八的釋迦牟尼佛聖誕日,陰曆四月十五結夏安居日,焚香禱祝都是必不可少的儀式。世界各大宗教的香文化,在香文化中屬於流傳最久遠、影響最深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立夏節,我們就聊一下佛教用香。

物候日誌:立夏,古殿爐香心清涼

漢傳佛教裡有三首常用的焚香贊偈,分別是“爐香贊”、“戒定真香”、“寶鼎爇名香”。若按傳統儀軌,不同的佛事活動,其所用的香器具和用香方式各有差別。本期題圖中這件由江南傳統文人香事非遺傳承人吳清先生所藏,明代銅鎏金梵文準提咒雙龍耳簋式爐,就是佛教密宗準提法修法用香爐。1987年,在陝西扶風法門寺唐鹹通年間所瘞藏佛指舍利的佛塔地宮中出土了大量唐代佛教文物,其中有如意柄銀手爐;象首金剛五足銅爐、鎏金銀龜薰爐;鎏金臥龜蓮花紋五足朵帶銀燻爐、銀爐臺;鎏金雀鳥紋鏤空銀香囊、鎏金雙蛾團花紋鏤孔銀香囊、鎏金人物畫銀香寶子等香器具和大量香料,由此可見,唐代佛事器具及用香規範已極為完備和成熟。

日本無著道忠禪師蒐集整理自百丈懷海古清規以來,有關禪林之規矩、行事、機構、器物等用語、名目起源、沿革及現行規範詳盡闡釋編著的《禪林象器箋》中,對佛事所用爐瓶燭臺、香幾、香盤、香合、香料、香品有非常細緻的說明。他在文中引《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三雲:“當設二十一種供養之具,作般若波羅蜜多法會……若不能具二十一種,五種亦得。何等為五?一者香水;二者雜花;三者燒香;四者飲食;五者燃燈。”這五種供養具中,與香有關的就有兩種。

佛教用香,除了香器具有規範,對香料香品要求也很高。從香藥同源的角度來說,佛教用香在功能性的要求上首先要有安神清心的作用。佛經中常提及的香料有:旃檀、龍腦、沉香、乳香、藿香、安息香、蘇合香、零陵香、丁香、鬱金香等。在香品的使用上,《大智度論》卷三十載,燒香只能在寒天使用;塗香在寒熱天氣中均可以用;寒時宜用沉香;熱時宜用檀香。佛教用香的種種規矩,看起來很繁瑣,究其實質,旨在通過一定的規範約束,喚醒內心敏銳的覺察力和自控力,再將這種理性思辨能力化為本能,如此,在順應自然的生活中,對影響自身情緒煩惱的外界是非能夠逐漸淡漠,那時便享受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清涼之樂。

為什麼炎炎夏日裡,古剎佛殿中總能讓人覺得神清氣爽心清涼?這其中,香氣對環境氣氛的營造,對心靈的淨化與暗示作用,都是潛移默化的,並沒有神話,也沒有玄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