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吃月餅是為什麼?看完漲知識了

還有不到兩個月就是端午節了。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那麼中秋節作為中國另一個比較熱門的傳統節日,吃月餅又是為了什麼呢?今天老行家就來大家一起看看吧。

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吃月餅是為什麼?看完漲知識了

談到月餅,就必須說一下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作為節日的歷史可以算是非常悠久的了,早在魏晉時期,就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了。這說明至少在魏晉時期就有中秋節這個說法了,但不是全國性的。

後來一直到了唐朝初年,《唐書·太宗記》中說“八月十五中秋節”,至此才將中秋節的身份確定下來,並固定其為全國性的節日。

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吃月餅是為什麼?看完漲知識了

那麼這月餅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傳說在唐朝初年的一個秋天,大將軍李靖在邊關連戰連捷,後來凱旋歸來。唐高祖李淵便在農曆的八月十五,設宴慶功和款待群臣、外國使團。當時西域使臣獻上了番外的特產,一種圓形的餅,名字叫做“胡餅”。李淵嚐了以後,感覺非常不錯,便分享給了群臣,這便是月餅的“原型”。

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吃月餅是為什麼?看完漲知識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因為胡餅的名字不是特別好聽,加上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圓,又有闔家團圓的意思在裡面,所以就將胡餅改名為了月餅。後來就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有了吃月餅這個習慣,象徵著邊疆無戰事,將士們平安回來團圓相聚的意思。就這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一直流傳到了現在,主要表達一家人能夠平安團聚的心願。

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吃月餅是為什麼?看完漲知識了

月餅的發展與變化

隨著月餅的發展,月餅再也不是當初的胡餅了,但是由於物資的匱乏,和交通的限制,很長的時間內,月餅的變化都不大。一直到了明清時期,月餅的口味和造型才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並且衍生出了不同的月餅流派,比如京式、廣式、蘇式、滇式等等,奉獻出了各種口味的月餅,造就了“南鹹北甜”的口味差異,把月餅變成一個非常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美食。

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吃月餅是為什麼?看完漲知識了

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那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什麼?看完漲知識了。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兒了,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老行家是一個擁有25年曆史的鮮燉即食燕窩品牌,專注於生產和銷售優質燕窩和蘆薈,每天都會分享大量優質美食內容,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