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威遠河,也稱清溪河。

據科學考證,威遠河在西北山區穹隆地貌制高點(倆母山麓)發源,到自貢雙河口與旭水河匯流,約131公里。

威遠河屬於沱江河系,從源頭匯入自貢,海拔落差約500米。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圖片來自google map)

80年前,抗戰時期自貢鹽場奉命增產,威遠煤炭需量激增而水運困難的情況下,設在自貢的川康鹽務管理局主持實施了威遠河航道整理工程(又稱威遠河渠化工程)

抗戰爆發,沿海鹽場相繼淪陷。全國軍需民用的食鹽多靠川鹽供應,自貢鹽業在掙扎中最後一次崛起。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圖片:興盛時期的自貢鹽井)

鹽都自貢,有威遠的烙印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歷時14年的抗戰全面爆發。1938年的3月,國民政府財政部明令川鹽增產,並提出“增加產量首先以富榮兩場著手”,要求自貢的富榮鹽場年產食鹽量增加300萬擔。

抗戰時期,350萬川軍一腔熱血,奔赴前線。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圖片:四川群眾歡送川軍出川抗戰

富榮鹽場為了完成任務,提出了“趕運濟銷”計劃,舉社會各界之力,想盡一切辦法增產。

“修理鹽井河各堰灘,以便運輸”。就是當時計劃的工程之一。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抗戰時期停泊在威遠河流域的船隻

自貢鹽場所需的煤炭,主要來自威遠。在鋪子灣下船,經威遠河水運至高硐,每年約為12.5萬噸。然而,修理威遠河各堰灘,談何容易!

威遠河通航整治的三大困境,河流彎曲:直線23公里 曲線60公里。

河道偏陡:落差36米。灘礁甚多:大小灘險40餘處。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圖為華北水利委員會的基礎測量

排除萬難,一部威遠的抗戰史書

按照華北水利委員會的初設方案,威遠河船閘工程,從鋪子灣到雙河口,在威遠河修築8道雙堰船閘,即將原設計的7道單堰攔水堰除減少矮橋子堰外,其餘的雷家凼堰、羅家壩堰、盧家堰、鴨子灘堰、墩子壩堰、廖家堰6道堰全部改為雙堰船閘。

3道沙基堆石滾水堰,即雷家凼、羅家壩、盧家堰。4道石基砌石滾水堰,即鴨子灘、墩子壩、矮橋子、廖家堰。其中,盧家堰堰址下移,改建在破灘口。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圖為華北水利委員會的初設方案

同步實施堰渠工程,在威遠河主流上游的小堰沱和支流的傅家河築單堰攔水堰,蓄水共約80萬立方米,調節下游船閘航運需水。在威遠河支流鎮西河的小高硐和石條河築堰蓄水約30多萬立方米,並開渠引水,解決主流沿河兩岸筒車失效以後的灌溉問題。

船塢尺寸30×54米,上下堰各開閘孔3個。從雷家凼堰到廖家堰的6道堰為此種類型,船塢尺寸45×36米,上、下堰各設閘門2個。高硐堰和觀音灘堰為此種類型。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威遠河8道堰口的分佈圖

1940年冬,雷家凼、鴨子灘、廖家堰、高硐率先動工。1941年秋冬所有工程全面開工。1943年底,配套堰渠工程基本完成。1944年洪期前,雷家凼至高硐7道堰閘完成,同年10月試通航。1945年4月底,工程全面完成。

鴨子灘雙堰船閘,1943年2月完工。上堰長約66.2米,下堰長約67.9米。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2020年4月的鴨子灘船閘

印象當中的汽瓦子,還記得嗎?

新中國成立前,威遠船閘管理由川康鹽務管理局在每個堰閘設立堰閘事務管理所管理,並制定有船閘管理規則。

抗戰前統計的船隻數量:1940年,1656只;1945年,1000只;1948年,1055只;1955年,1141只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新中國成立後,管理權發生了很多變化。1949年12月,川康鹽務管理局軍管會代管。1950年4月,川南鹽務局代管。1951年10月,川南行政公署交通廳自貢堰閘管理處。

1952年8月,四川省交通廳、自貢市雙重管理,具體由自貢市航運管理站(後改為自貢市航務處)管理。1996年4月,自貢市管理,具體由自貢市釜溪河堰閘管理處管理。

解放後統計的船隻數量:1957年:1045只;1985年:48只;1996年:停運。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90年代初的羅家壩堰

60公里河道,八道雙堰船閘形成梯級。雙堰船閘,是一個創造,具有獨創性和唯一性。戰爭時期修築,來之不易、成其惟艱。和平年代猶存,空前絕後、世界僅有。

河墩子雙堰船閘,1943年2月完工;上堰長約71.3米,下堰長約75.2米。

威遠河上的八道堰閘,你還記得嗎?

2020年3月,菜籽花盛開的河墩子雙堰船閘

印象中的威遠河,是汽瓦子的叫聲。船頭是蒸汽機動力拉動,屁股後頭拖了7、8條大船。

威遠河八道堰閘,五道完全在威遠,三道威遠與自貢各佔一半。但其管理權卻自始至今未曾交給威遠。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威遠的八道堰閘其發揮的作用,或航運、或灌溉、或防洪、或環保......無論威遠人,還是自貢人,都不應該忘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