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棄渣巧利用!國內環保化智能化最高的洞渣廠在昌景黃鐵路投產

隧道棄渣巧利用!國內環保化智能化最高的洞渣廠在昌景黃鐵路投產

中鐵四局昌景黃鐵路項目智能化洞渣廠

近日,國內環保化智能化最高的洞碴廠在昌景黃鐵路建成並正式投產使用,這標誌著工程建設綜合利用和綠色生產又走出了一條新路。
隧道棄碴不僅佔用大量耕地林地、增加建設投資,而且極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垮塌滑坡,是工程建設一大難題。中鐵四局本著集約環保理念,變廢為寶,勇於創新,終於探索出一條工程項目資源綜合化利用的新路子。昌景黃鐵路項目洞碴加工場位於安徽省休寧縣境內,利用棄碴場徵地,按照“環保優先、質量優越、循環使用”的理念進行建設,設計加工能力300t/h,建成投產後可產生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隧道棄渣巧利用!國內環保化智能化最高的洞渣廠在昌景黃鐵路投產

成品洞渣粉

首先,針對黃山風景名勝區特殊區位環境,該洞碴廠嚴格執行綠色礦山標準,裝備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砂石料生產線,並率先採用了國內領先的幹法生產工藝,加工區採用全封閉廠房、全封閉式皮帶機,廠區全部硬化和綠化、山體全部進行噴播植草。引進了複合降噪除塵技術,設置了廠區頂棚水幕噴淋、各機器設備口噴淋以及9臺霧化空氣炮噴淋綜合除塵系統,加裝了PM2.5實時監測裝置,當生產區域PM2.5超標時,智能控制系統將自動啟動噴淋降塵系統,確保廠區內PM2.5空氣質量指數控制在40以內,並阻隔粉塵外溢,廠外PM2.5做到了與黃山市天氣預報同步水準。並通過對關鍵部位進行隔音降噪等措施,使噪音控制達到國家控制標準,環水保水平達到國內一流,真正實現了綠色生產和汙染物基本“零排放”。

隧道棄渣巧利用!國內環保化智能化最高的洞渣廠在昌景黃鐵路投產

自主研發的洞渣廠智能監控系統

其次,大幅提升石材加工質量。鑑於生產石材全部用於高鐵建設,石材質量不能馬虎。該洞碴廠採取國內領先的“三次破碎”和“三次篩分”工藝,碎石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主要參數指標遠高於鐵路標準的要求。通過安裝大功率吸塵器和選粉機,將機制砂的石粉含量控制在7%以內,徹底解決了傳統溼法工藝普遍存在的機制砂含泥量、粉塵量超標和級配不良等問題,所生產的機制砂質量遠優於市場上一般水平,緩解了天然河沙資源枯竭的矛盾,良好的級配也大大改善混凝土拌制性能,提高了結構物質量和整體美觀。加工廠共生產三個級配碎石、機制砂和石粉五種產品,洞碴綜合利用率高達95%以上,真正實現變廢為寶。隨著洞碴廠投產,可以減少三個棄碴場以及4公里臨時便道的建設,直接減少耕地林地佔用150畝。高度的智能化和實用的信息化也是該洞碴廠的一大亮點。廠內裝備了中鐵四局自主研發的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洞碴廠智能監控系統,並建立了功能齊全的中控室,在生產區加裝多種感應器和32個監控探頭,實時監控現場生產及設備運行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警,防止生產故障和設備損害。生產區還設置人員非法闖入系統,實現了廠房內生產過程無人化、磅房過磅無人化,中控室兩個人就能操控龐大生產系統,改善了作業條件,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更為關鍵的是,標段100公里範圍內僅有一家碎石加工廠,砂石料資源極度匱乏,為了防止洞碴和石材非法盜賣,洞碴廠給每輛運輸車都加裝了“工程機械物聯網系統”,設置智能門禁和電子圍欄、實行裝車卸車計量雙控、建立影像數據庫,對運輸軌跡實時全程監控,一旦超出預設路線和出現短斤少兩將即時報警,通過後臺工作人員可以隨時監控石材的來龍去脈。

隧道棄渣巧利用!國內環保化智能化最高的洞渣廠在昌景黃鐵路投產

中鐵四局昌景黃鐵路項目智能化洞渣廠生產線

“來時綠水青山,走時青山綠水”。昌景黃鐵路安徽段地處風景秀美的黃山市,面對沿線生態環境敏感區多,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標準高的特殊情況,中鐵四局堅持鐵路建設的初心和使命,本著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在保持生態環保上費了很多心思。加工廠2400千瓦的生產設備、8000平米鋼結構廠房、兩層辦公生活用房、智能控制中心、圍欄護欄宣傳欄均採用裝配式結構,非承重路面、水溝蓋板採用玻璃鋼格柵,辦公生活傢俱大量採用摺疊式和拆卸式,除了地面硬化外,所有臨時設施均可在項目結束後拆卸重複利用,利用率達到80%。(文/湯劍麗 圖/陳寒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