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品質特徵,茶既能吃也能喝,教你快速分辨

烘乾,溫度40〜50°C,每次時間40〜60分鐘不等,攤花厚度不超過2cm。三次烘乾的花體水分含量分別在七成、八成、九成幹,第三次下機後要求花體質感硬脆,手捏欲碎。烤花,溫度50〜70°C,時間為25〜30分鐘,花苞質感乾燥、手捏成粉、花香濃郁帶甜時下機。

茶樹品質特徵,茶既能吃也能喝,教你快速分辨

品質特徵,茶樹幹花品質要求是外形美觀,色澤似鮮,香韻明顯,甜香顯露、回甘。筆者直觀的判斷茶葉食材,是指利用茶樹幼嫩芽葉、花朵、茶果等加工成菜餚或食品的食物材料。"菜茶"與"食茶"在我國茶利用史上由來己久。茶作羹飲,《晉書〉有"吳人採茶煮之,曰茗粥"之載;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依然保持著把茶當菜食的習慣,如雲南基諾族的"涼拌茶"、景頗族的"醃茶"、布朗族的"酸茶"等,浙江地區歷史上最有名茶菜是"龍井炒蝦仁"。

茶樹品質特徵,茶既能吃也能喝,教你快速分辨

筆者發現食茶與飲茶相比,更能發揮茶的保健作用。茶葉中有許多水不溶性物質,包括纖維素、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不溶性礦物質等。飲茶僅有約35%的水溶性物質被人們利用,而食茶的利用率是百分之百。中醫有"藥食同源"之說,茶菜、茶食既是美味,又有藥食一體的雙重功效。茶性清淡,與腥羶、葷膩食材搭配時,可以去腥解膩,增強菜餚清香和鮮爽味,有助於消化與消脂,有助於調節現代人高油高脂的飲食。因此,開發茶葉食材資源,不僅是拓寬茶資源利用途徑,更是現代生活的多樣化追求所需。

茶樹品質特徵,茶既能吃也能喝,教你快速分辨

茶葉食材資源種類,這裡介紹的茶葉食材資源是指幼嫩芽葉、茶花、茶果及其初級加工產品,不包括精深加工獲得的各種產品。幼嫩芽葉,常規品種茶葉含有大量茶多酚,苦澀味成為茶葉食用的品質干擾因素。光敏型白化茶高氨、低酚的生化成分特點,為減少苦澀味起到了良好作用。所以筆者建議,利用幼嫩芽葉製作食材時,應選擇白化程度高的嫩梢;蔬菜製作可選擇單芽、一芽一葉至四、五葉等不同嫩度,製作食品配伍的茶粉時一般選用一芽三、四葉的芽葉。

茶樹品質特徵,茶既能吃也能喝,教你快速分辨

茶花,可選擇未開放的花蕾、花苞或完全開放的花朵,直接食用或加工成食品配伍的粉末。茶果,應選擇茶外種皮尚未呈褐色、硬化的幼嫩種子作為食用部位。6、7月間是釆摘食用茶果的理想時機,此時茶果形態己經完全發育,茶胚處於發育初期,種皮內胚液充盈,種子質地柔軟,剝去果皮後可以獲得潔白、柔軟的種子。2013年御金香果實發育進展情況。7月中旬果實膨大己近最大化,但種胚發育剛剛開始,7月13日檢測,種胚尚未發育,種皮呈白化、質地柔軟,胚液黏性小,糖度計測定固形物濃度為24%〜2.9%,鮮食滋味清涼、微苦;

茶樹品質特徵,茶既能吃也能喝,教你快速分辨

7月28日檢測,種胚迅速膨大,直徑05〜0.55cm,種皮呈棕色化,質地稍硬化,胚液呈膠質並減少,糖度計測定固形物濃度為3.5%〜36%,鮮食滋味趨於苦澀。據此結果,在果實完全膨大至種胚膨大期間,是種子食用適宜期。茶葉食材資源利用原則,作為食材資源的利用應把握三大原則:一是食材資源生產的衛生安全狀況,不管是芽葉、茶花還是茶果,應在衛生安全許可範圍,沒有受到農藥、化肥及環境等因素造成的汙染;

茶樹品質特徵,茶既能吃也能喝,教你快速分辨

二是茶葉食材的攝入必須因人而宜,適量適度,防止食用過量引起身體不適,而對茶敏感或忌食人群對茶食製品應慎重對待;配伍食材不會引起生化成分的相互衝突,甚至產生有害物質。茶食資源利用途徑,茶食資源的利用途徑十分廣泛,各地可以根據各自的飲食習慣,創造出豐富多樣的食用方法。

茶樹品質特徵,茶既能吃也能喝,教你快速分辨

這裡只簡單提及茶菜餚、茶糕點製作的基本理念。菜餚製作基本理念,中華菜餚的製作方法是一個龐大體系,居家生活菜餚也因地、因人飲食習慣不同而豐富多樣。釆用茶樹芽葉、茶花、茶子等為食材原料進行製作時,可能結合當地生活習慣,製作喜愛的美味。製作時應體現下列基本理念:一是體現茶的風味特色。在食材配伍、佐料搭配或製作時,用料應科學,配比要適量,製作方法要得當,能充分顯示茶的香氣、滋味等風味特點。

茶樹品質特徵,茶既能吃也能喝,教你快速分辨

二是顯示茶菜時尚風格。根據不同食材特點,創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型茶餚。如利用黃金芽炒蝦仁,可以利用黃金芽芽葉色澤金黃與蝦仁色澤嫩白的特色,製作出一道勝過''龍井炒蝦仁"的同料名菜一"黃金白玉";又如,利用御金香一芽四、五葉和一芽一、二葉的不同嫩度芽葉,配以蛋清、蟹黃等食料,釆用寧波菜做法,製作出''金枝玉葉"、"秋菊傲霜"等菜餚。三是發揮茶葉生化功效。在食材配伍和運用炒、蒸、煮、燉、煎等不同製作技術時,要熟悉茶與其他食材配伍後的生化反應,釆取相應技術,防止褐變、紅變等風味壞變現象和有害物質產生,製作出有利於健康的佳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