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雙十一即將到來:買買買之後你更幸福了麼?

乘著國慶假期整理家務,突然發現平時零零碎碎的買了好多壓根用不上或用了一次就束之高閣的東西。狠狠心來一次“斷舍離”,粗粗一算,居然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當時腦子一發熱,衝動買回來的東西,現在看來好像也沒有那麼的喜歡。

想起星巴克曾推出一款貓爪玻璃“網紅杯”,受到人們的瘋狂追捧,價格甚至飆升到千元以上,之後優衣庫推出一款聯名T恤,同樣引發了搶購熱潮,許多人甚至為此通宵排隊,大打出手。

人們似乎越來越難以抵禦物質的誘惑,許多廣告語也有意無意的宣傳這種思想:

只有花出去的錢才是你的,你花的錢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你。

有朋友說,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購物,痛快買買買的時候,什麼煩惱都沒有了那麼買買買之後呢?你真的幸福了嗎?

01

去年雙十一,小表妹毫不含糊,大大小小,零零總總,買了78件東西,榮獲所在區域剁手王的榮譽稱號。

雙十一的快遞還沒拆完,雙十二緊接續檔,摸摸蔫癟的錢包,看看誘人的購物車。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咬咬牙,繼續買!

又一個雙十一即將到來:買買買之後你更幸福了麼?


早上刷朋友圈,看到一同事在圈裡感嘆:雙十一即將來臨,做好要繼續吃土的準備。

朋友說,剛買完東西感覺挺興奮的,等待收快遞的心情就像是要去赴一場期盼已久的約會,幸福感爆棚,但東西到手後,很快就覺得索然無味,好像也就這麼會事兒了。

想起小時候過年,為了能穿一件新衣服,老早就掰著手指算日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美食,幸福感可以延續到整個年節結束;買到自己夢寐已求的一個玩具,也可以興奮好長一段時間。

如今,新衣服想穿就穿,好吃的想吃就吃,想要的東西打開手機動動手指就能得到。

科學技術進步,物質資源豐富,讓“得到”變得越來越容易,但滿足感和幸福感卻越來越低。

一方面,我們為了填補慾望帶來的空虛,不停的買買買,另一方面,又因為買買買帶來的經濟壓力而倍感焦慮。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物質帶來的新鮮感和興奮感往往是短暫而浮躁的,只有持久的、發自內心的感觸和體驗才是幸福感的源泉。

02

早上坐公交車,聽到身邊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姑娘和同學打電話:

“購物節你又買什麼了?”

“化妝品呀,我剛買了一套SK2,兩千多大洋呢。”

“恩,我的花唄額度也滿了,用借唄再借一些吧。”

這恐怕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雙十一時本不打算買什麼東西,但看著商家鋪天蓋地的廣告,又被身邊小夥伴買買買的熱情影響,總覺得不買點什麼就虧了,稀裡糊塗買了一堆。

心裡暗暗發誓,絕對不再買了,到了雙十二,依然沒有把持住。看著銀行卡上的赤字,心裡又充滿了懊悔。

又一個雙十一即將到來:買買買之後你更幸福了麼?


想起張柏芝曾主演的一部電影《天生購物狂》,其中的女主角方芳芳是一個無法控制購物慾望的人,她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買一堆並不需要,或者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東西,導致自己的經濟陷入困境,更因此連番失業。

消費的慾望也是會傳染的,我們不自覺的會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別人的去比較,無法控制地買下一件又一件不需要的東西,而我們獲得滿足的閾值也越來越高。

降低滿足“閾值”,只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不被外在的事物所束縛。滿足閾值低的人,幸福感才會增強。

03

和閨蜜們聚餐,大家討論起各自購物的戰績,一群女生嘻嘻哈哈曬出自己的購物清單,只有曉雯安靜地坐在一邊。

我問她買了什麼寶貝,她搖了搖頭,說什麼也沒買。

我打趣她不像個女生:有幾個女孩抵擋得了商家狂轟濫炸式的宣傳促銷,以及買買買帶來的快感呢?

她淡淡一笑,說她一開始也控制不住自己買買買,看到別人推薦的東西也會心動,常常買回一堆放在家裡,最終卻發現許多東西其實都用不上,家裡越堆越亂,最後弄得心情和生活都一團糟。

“我來了一次斷、舍、離,把所有不必要的東西都清理掉了,往後再買東西就會仔細想想是不是必需品,是不是真心喜歡,不會立刻就想要得到手。”

又一個雙十一即將到來:買買買之後你更幸福了麼?


在《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作者講到這樣一個事例:

一名男子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於是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髮現這名男子每次吃蛋糕的時候總是先把他喜歡的奶油吃個精光,最終找到了導致他生活混亂的原因——無法推遲滿足感。

他喜歡的任何東西,都要想辦法立刻、馬上得到滿足,工作中也總是先解決容易、輕鬆的事情,對麻煩的事情總是一拖再拖。

只顧當下的安逸、快樂,不去考慮對長遠未來帶來的影響,都是因為沒有學會推遲滿足感。而大部分的即時得到,並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

04

閨蜜燕子,乘著雙十一、雙十二的活動,也“剁手”了幾千大洋,但她買的東西卻和我們的都有些不同。

她為自己報名了一個理財課程,一個瑜伽理療課程,還預定了一次海外旅行。

“買來的東西總會變舊,也未必實用,我用來投資自己了,畢竟一切皆可替代,惟有體驗不可替代啊。”

說這些話的時候,她的眼底都閃著光。

日本作家本田直之曾前往“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幾名的北歐各國採訪當地居民。在回答“你有什麼想要的東西?”這個問題時,幾乎所有的答案都不是“房”或“車”等具體的物品,而是“家人健康”、“朋友成功”之類的答案。

又一個雙十一即將到來:買買買之後你更幸福了麼?


物質的充盈的確會給我們帶來很強的幸福感,但這種幸福感卻稍瞬即逝,極其短暫。

買到喜歡的東西,升職加薪都屬於“短暫的大幸福”。而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的小事,比如學會一項新的技能,一次輕鬆愉悅的旅行等更能給我們帶來長久而持續的幸福。

合理控制對物質的慾望,學會過“減法生活”,對物品進行捨棄和精簡,追求內心體驗多於物品添加,才能讓人感到安寧和喜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