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王震將軍身為戰功赫赫的開國上將之一,卻從來不搞特殊化,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質樸純真,把人民的利益當作第一位。在戰爭年代,王震經常身著一身的補丁的粗布舊軍服。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後,他仍然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美德,穿沒有口袋的軍衣,戴沒有襯裡的帽子,把省下來的錢用於軍墾生產。即便是1985年訪問美國時,也只穿簡樸的中山裝而不是西裝。

就是這麼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跟王季青的愛情傳奇故事卻令人羨慕不已。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1937年的秋天,24歲的王季青在國難當頭戰火連天的之時,跟大多數愛國學生一樣,懷抱著一腔報效祖國的熱血來到了晉西北八路軍第一二零師前線。入伍後,師長賀龍副師長肖克等人十分熱情有意撮合前來開會三五九旅長兼政委王震。王季青在師政部政訓處擔任宣教員,對三五九旅的赫赫大名早有耳聞,這支軍隊是王震在湖南老家拉起的革命軍,王震也是湘贛蘇區主要的創始人之一,是賀龍麾下得意干將,領導的三五九旅也是威名遠播。即便沒有同王震見過面,但是王季青對這個連日軍也要懸賞抓的王震旅長早已心生敬慕之情。

王震將軍當時身著瓦灰色的軍服騎著馬來見賀龍,關嚮應等首長老遠就站在門前迎接,將軍勒住韁繩,跳下馬來,跟首長們一一握手問好,當他跟王季青握手的時候,周圍嘩啦啦響起了一片掌聲,不明就裡的王震被搞得莫名其妙。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他刷得一下子臉紅了,原來是上了賀老他們的“圈套”,當時他握著人家女同志的手,不知所措只能衝著王季青傻笑,而王季青也報以微笑,周圍的人更是衝著他們笑,第一次見面就在稍微有點尷尬的氣氛中結束,但是卻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彼此的心中泛起了漣漪。

散會後,賀龍特意將他們二人留了下來,直接開門見山地當起了紅娘,“老大不小了,我看你們一文一武,蠻相配的”!王震將軍有點不好意思地說,“確實,自己都二十九啦”,王季青也只是微笑。就這樣在賀龍等首長的極力撮合之下,這對從見面到結婚花了短短几天的時間締結的夫妻卻是相扶相助,走了一輩子。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征程人要還

八年抗戰進入到尾聲的緊要關頭,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河南、湖南、廣東、福建等地的140多座城市被國民黨當局丟失,使得6000萬名同胞深陷痛苦之中。黨中央和毛澤東決定讓王震率領主力部隊軍支援南下,並且保護一些幹部去開發根據地。

臨行前,縱有千般不捨,百般擔心,王季青也沒有表露絲毫,只是談談地說,“天冷了,不知道又要跑多遠的路,最擔心的是你這條傷腿。”說著將兩塊特意用羊皮縫製的護膝放進他的挎包裡。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雖然沒有甜蜜綿綿的話語,王震也聽得出來,王季青的擔心與愛意,邊吟了一句被篡改的唐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征程人要還。”寥寥幾句彷彿是給王季青一個安心的承諾般,但實際上此時的王震已經做好全力以赴的準備,如今他們已經是兵軍之家,給三個兒子起名叫王兵、王軍、王之,並且對他們說,“老子要是趴下了,組織上會安排你們的” ,他把他的家庭放心地交給組織後,便奔赴前線。


王震開始一走數日杳無音訊,王季青心中擔心但是仍然做好本職的工作,白天給教導隊補習文化,晚上便在昏暗的小油燈下紡線,有時候還要去南泥灣看望留守的三五九官兵。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思念丈夫的潮水一直在心中高漲不下。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王震奔赴前線的第一個春節,鄧穎超、康克清等大姐們來看望王季青母子並且帶來了王震已經跟李先先念的新四軍五師成功會師了。他們已打回湖南老家,並且建立了湘中抗日根據地。眼下正要往粵北方向挺進。


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宣佈投降,中央命令王震率部隊歸來,但是王震遲遲未歸,王季青的心中大石提到了嗓子眼,這可怎麼辦。難道說發生了什麼變故嗎?有消息宣稱,王震在歸隊的途中遭到敵人的暗算。王季青心中雖然忐忑不安,但是她相信自己的丈夫會化險為夷,默默地耐心等待。


終於在1946年的春天,一架美國標誌的飛機上走下來穿著軍服的王震,原來他接到新的任務要去北平跟軍調部的美方代表和國軍代表談判。王震覺得王季青會英語便要求她隨軍北上。王季青二話不說便奔赴北京。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誰料,國軍對談判毫無誠意,一直派特務監視我方代表。無奈之下,組織秘密將王季青轉移到安全地方。王震不知道此事,以為王季青貪生怕死。便寫信批評她,希望她做好翻譯工作,不要貪生怕死。


王季青知道王震的脾氣,也不回信解釋。也理解丈夫為和談操碎了心的心情。1946年,6月,國軍出爾反爾,背信棄義。王震再一次臨危受命,協助李先念指揮了著名的中原突圍。他直接指揮三五九旅繼續北返,勝利地回到了延安。


幾次的生離死別並沒有擊垮這對見面不到幾次就結婚的夫妻,反而使他們中間的信任感更加地堅固,他們互相依靠支撐著走到了新中國的勝利。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開拓新疆,夫唱婦隨

1949年3月,王震再度向毛澤東懇請率軍進入新疆。當時的新疆偏遠落後,生活環境十分艱苦。王震將軍非但自己沒有貪圖舒適的生還條件,還將自己的老伴兒王季青也帶到了新疆。王季青毅然地進入新疆,擔任新疆大學的秘書長,負責為新疆這片廣闊的土地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和知識分子,開發和建設新疆。


為了響應與向蘇聯學習的需要,王季青收到王震將軍的指示要創辦一個俄文專業。王季青在大學時候學的是歷史,俄文對她來說也具有挑戰性。但是作為王震將軍多年來並肩作戰的好戰友,她目光堅定地接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搬到一個叫水磨溝的窯洞裡,吃住都跟俄文隊的學員們一起。為了能夠將俄文專業辦好,王季青多次到北京、哈爾濱等外國語學校進行考察學習。經過多番努力,大家學習的熱情非常高漲,學習效率也很高。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當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時,這時王震將軍又對王季青提出了一個挑戰。


原來,當地的幹部子女上學難成了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重新蓋一所軍區子弟學校,八一中學。這份重擔再一次落在了王季青的肩上。大家都認為,身為將軍夫人,不應該去做如此多的艱苦的工作。


彷彿跟王震將軍心有靈犀般,王季青從來不會質疑王震將軍的決定,而是每次都義無反顧地支持他,不僅僅是因為她是他相融以沫的妻子,更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她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沒有蓋好校舍,她就在田野中帶領著俄文專科學校的20名學員以膝蓋當成課桌孜孜不倦地進行教學。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只有將他們培育成才才能告慰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新中國的希望才能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重視教育,不做大官

1986年5月,當時的總理兼國家教委主任專門來拜訪王震,想建立一個教師獎勵基金,並請他擔任基金會的名譽理事長。王震對此十分贊同,他一生從來不向組織上要求擔任什麼職務,但是此時他非但沒有拒絕,反而將這個重擔攬到自己身上。他不要做什麼無實權的名譽理事長,要做就要做出成績來,他提出要做個有職有權的理事長。


為了籌建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王震多次四處奔走,主持各大會議,呼籲全社會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問題。


他並不是空有激情,還帶頭為基金會捐資。每個月從自己的工資裡面拿出200塊錢捐款,王季青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的新工作,也從工資裡面拿出10塊錢來。他們本來經濟也並不寬裕;總理多次勸他們不必捐款。但是王震仍然不忘初心,始終不為所動。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王震把這份工作當成是他的使命,社會工作而不是組織上要求的。他說,“這份工作是我自己爭取來的。”即便是王震將軍病危的時候,也不忘記囑咐基金會副理事長蘇步青同志代表他開基金會研討會,勉勵致辭鼓勵教師們。


1993年,王震將軍病逝,有不少人找到王季青想要以王震將軍為模型拍攝電視劇電影,王季青婉言拒絕了,她說現在還有一部分地區仍然沒有擺脫貧窮,他們的子女上不了學,如果把這筆投資電影的錢捐獻給他們建一所學校比拍攝電視劇、電影歌頌王震將軍的美德更有意義。

王震去見賀龍,與首長挨個握手,卻在握到一女同志時刷一下臉紅了


我想王震將軍一定也是這麼想的,他們夫妻從抗戰到新中國成立,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設作出巨大貢獻,惺惺相惜到伉儷情深,這既是他們樸實無華的愛情故事,儘管他們的生活遠遠比我們想象當中更為坎坷,但是一生得如此伴侶,此生也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