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用過的,舉個手。/差評


陌陌們的末路,不能單純歸罪於一個“色”字。從功能來看,陌生人社交只能是一個橋樑,總歸是要走向“不再陌生的社交”。


文 | 土衛六

本文原載於《新週刊》APP,歡迎下載使用


提起陌生人社交,很多人都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但如今,它怕是要涼了。


2010年代,它是多麼火爆。尤其是坐“頭把交椅”的陌陌,2014年的單月下載量,一度超過微信。


拓寬社交圈也好,發洩荷爾蒙也罷,或者純粹打發時間,幾乎人人都或多或少體驗過這類產品服務。


“陌陌們”的涼涼,看似因為疫情。


從疫情之初的今年1月,到5月,陌陌的股價已經從40美元附近,跌到20美元附近,幾近腰斬。


根據七麥數據,疫情期間,陌陌在iOS榜的排名從50一路下滑到150。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疫情期間,陌陌排名下滑明顯。但其實,疫情之前就一直在下滑。/七麥數據


這似乎怪不得陌陌。畢竟疫情之下,有兩三個月人們連家門都出不來,還約線下?爽要緊還是命要緊?


即便現在疫情好轉,許多人都對見陌生人仍充滿介意,親密接觸就更別想了。


但鍋不能都甩給疫情。


2019年,陌陌雖然實現連續20個季度盈利,但用戶增長卻連續4個季度停滯不前。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注意那條橙色線,顯示月活增速持續下滑。/陌陌財報


作為陌生人社交領域的龍頭老大,營收中7成以上居然來自直播,社交營收還不到3成。


這等於自行宣佈了陌生人社交的“死亡”。


陌生人“色”交,已成為燙手山芋


成也“色”交,敗也“色”交。


2011年,網易新聞總編輯唐巖離開了工作8年的網易,創立了一款基於位置的服務的社交軟件,這就是陌陌。


之所以叫“陌陌”,是為了給倦怠於熟人圈的人們,提供一種和陌生人聊天的新奇感。


僅僅能止於聊天?不可能。


2012年4月,一則名為《老外屌絲中文哥超強12人模仿》的視頻爆火。在視頻中,一位網名叫“Mike隋”的外國人不斷提到陌陌是“約炮神器”。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老外屌絲中文哥超強12人模仿》/Mike隋


自此,約炮成為陌陌摘之不去的標籤。


起初,唐巖對這個標籤並不介意,他曾說:

“我沒有道德潔癖。有兩類交友非議較大,一類純粹以肉體關係為目的,單身,這個還好。一類是有家室的。總體來看,我覺得它是個好事。我們的父輩選擇面那麼窄,結了婚就是一輩子,多麼不幸。以前受制於平臺缺乏,一年只能有兩三次機會,現在可能有十次,無非是數量上的變化而已。科技都是便利人類的,不是來束縛人的。”

雖然他沒說“有兩三次機會”做什麼,可事情沒有這麼“單純”。


色情交易者嗅到了其中的荷爾蒙氣味,紛紛湧入。這其間真假難辨,有的是真的從事皮肉生意,有的則是借皮肉生意的幌子騙錢。不只是陌陌,這幾乎是所有陌生人社交平臺共同面臨的問題。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陌陌“洗白”廣告。


據新華網2014年的一則報道,記者在北京三里屯附近打開陌陌,通過篩選“只看女”功能,發現大量露骨照片,有的還留了手機號。


記者向一個名為“寶寶”的女子發私信,此女子很快回信,表示自己“有地方”,現在就可以“約”。


而另一個平臺探探上,則出現了騙財騙色的現象。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探探是一款誕生於2014年的陌生人社交人平臺,模仿國外Tinder的模式,用戶上傳自己照片,左刷放棄、右刷喜歡,男女相互“喜歡”才能“配對聊天”。


2019年3月,一個叫“東南亞殺豬盤”的新型騙局在探探上興起,許多受害人在社交網站上認識的婚戀對象“又帥又有錢”,於是信以為真,在他們的蠱惑下參與網絡博彩,最終被騙走所有積蓄和借款。


事後才得知,騙子是利用探探的VIP會員漫遊功能,修改地理位置到受騙人附近,自己則在東南亞遙控一切。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探探的廣告,曾經直接打擦邊球。


亂象之下,監管開始收緊。


2019年4月20日,探探因傳播“違規內容”遭到下架。這距離陌陌收購探探的“2018年互聯網最大併購案”,時隔僅僅一年。


探探曾經風頭強勁,在多個綜藝節目中植入推廣。《大牌駕到》陳坤說:“自己作為美男,如果用探探,一定會引起女孩們的尖叫。”


《拜託了冰箱》主廚嘉賓互相調侃說:“如果想要結束單身,就快用探探。”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甚至能在《老九門》中,穿越回民國搞植入,不得不服。/《老九門》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探探下架整改完成恢復上線後,會員用戶再也沒能回到下架前的規模。


母公司陌陌也深受影響。


探探下線後不久,陌陌發佈公告表示,自2019年5月11日起一個月中,將推出相關措施,如暫時關閉用戶發佈動態功能,以加強內容安全審核工作。


色字頭上一把刀,這把刀終究還是紮在了陌陌們自己身上。


但“色”還不是唯一的問題。


“色”字之外,“利”字當頭


嚴苛的監管,加上經濟下行的壓力,這些讓投資者的錢袋子收得越來越緊,對陌生人社交產品的融資,也變得更加謹慎。


這使得一些社交平臺不惜鋌而走險,通過做局構陷的方式打擊對手,好讓自己保持用戶規模和市場份額。


2018年,Soul爆紅,這款主打聲音社交、靈魂匹配的陌生社交APP,一度佔領各大應用商城榜單。


但沒多久,Soul的合夥人李某就發現,有一款叫Uki的APP和Soul功能類似,這讓李某急了,誓言整垮Uki。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大象誓言踩死螞蟻。


2019年,我國陌生社交用戶規模達到6億人。按道理說,市場這麼大,大家一起賺錢不是挺好嗎?


好是好,但有點難。


據統計,從2008年至2015年8年間,幾乎每年就上線19款新的社交平臺。到2019年,僅僅前2個月,就有53款上線。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18米,這APP真有自信,您有那麼密集的用戶量嗎?


競爭何其慘烈。


這些新生平臺自然無法和陌陌、探探這樣的巨頭相比,差異化是它們的唯一出路。有的主打圖片、有的主打視頻、有的主打文字、有的主打聲音……


花樣看起來很多,但無非就是變著法兒讓你花錢,只有花錢才能拿到更多美女帥哥的微信。


所謂陌生人社交,不過就是個拿微信之前的“過渡”。產品經理的心思在於怎麼讓你花錢,而不是探索真正新鮮的玩法。創始人的心思在於怎麼“騙”到融資,而不是創新生活方式。


這下好了,Uki和Soul都主打聲音社交,這豈不是擋了Soul的財路?李某示意下屬去扒Uki涉黃的“證據”,但沒找到。


惱羞成怒的李某想到一招:


沒有黃圖,咱自己發點黃圖,然後截屏去舉報。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Soul,翻譯過來是靈魂的意思,但它自己卻因為構陷,失去了靈魂。


一切如他所料,Uki去年11月果然被下架處理3個月,用戶和營收大跌。但他沒想到的是,牢獄的大門已經向他打開。


做產品的不想著怎麼好好做產品,而是處心積慮要整垮競品。行業亂象,可見一斑。


混亂的陌生人社交平臺之內,還滋生了其它產業鏈,如酒託、微商,就像是寄生蟲,巴不得敲骨吸髓,榨乾平臺,榨乾用戶。


據騰訊科技報道,有一位探探用戶購買探探季度會員後,平臺共為他匹配了246個人,其中有30人成功加到微信,其他的壓根不回覆。


在這30人中,直播託15個、遊戲託5個、影視騙局2個、博彩引流2個、零食託1個,真人5人,其中一個是產品經理在感受產品,另一個是某出海公司的實習生在看社交類項目,有交友需求的僅為3人。


剛工作的時候,我曾經在探探上匹配到一位女生,她自稱是自媒體運營。我一聽是同行,瞬間打開了話匣子,在接下來的3個月裡,我們相談甚歡,甚至還吃了一頓飯。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你把她當朋友,她把你當韭菜。/pexels


但有一天晚上她突然跟我聊起了酒,我以為她要約我一起喝酒,結果卻變成了賣酒,“只要9999元,就可以買一箱法國XXX葡萄酒”。


還好不是騙錢,於是震驚幾秒之後,我雲淡風輕地拉黑了她,彷彿沒有認識過這個人。


業內人士告訴我,有的公司專門僱了許多這樣的美女,精心打扮,就是為了“陪聊”,“放長線釣大魚”。為什麼還沒有向你推銷產品呢?肯定是感覺還沒有熟到那個地步。


我是來交朋友的,又不是來買東西的。但這些平臺上微商、酒託越來越多,促使越來越多用戶逃離。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社交APP是以“網絡效應”為存在根基的,意思是人越多,越好玩。


用戶流失,無疑會造成用戶質量的進一步下降,從而加劇用戶流失。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陌陌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把重心轉向直播。但這無疑忘掉了初心。


既然越來越不好玩了,我還不如去打遊戲、看視頻、看小說,誰說打發時間就非得聊天了呢?


陌陌們的競品早就已經不是微信、微博這些社交軟件,而是抖音、B站、鬥魚、王者榮耀……

搞社交,就是交朋友,是需要真心的。


荷爾蒙固然是一大推動力,但這樣會讓女性用戶望而生畏。陌生人社交今天的末路,不一定代表明天的死亡。也許從“性”到“興”轉變,即從性吸引到興趣吸引轉變,還能煥發回春的可能。


比如,學學豆瓣、知乎、虎撲。當然這些商業化做得一塌糊塗,但這不否定它內容優質、用戶真實。


“陌陌”們,從陌路走向末路

還有觀點認為,陌生人社交的未來是算法推薦,匹配對象。但這有些太烏托邦了,不寒而慄。/《黑鏡》


陌陌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如果不改變,就沒路可走了。


(除備註外,圖片均來自於相應APP的宣傳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