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衝著華仔主演兼監製的名頭,藝綻君昨晚去看了

《熱血合唱團》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沒想到,觀影過程中的我彷彿魂穿李誠儒,“三如”附體,無法自已……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有網友說,看這部電影能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那麼我的腳趾能從三樓電影院的地板一直摳到商場地基。

誰能想到,有劉德華保駕護航,還有盧冠廷、雷頌德、關禮傑、謝君豪、李麗珍等一眾老牌港星助陣演出,題材又是主打勵志溫情的師生故事,居然能拍成現在這種成色?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影片劇情很簡單,劉德華飾演從美國請來的知名合唱指揮家,回香港教一幫問題學生學合唱,最後參加比賽。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盧冠廷飾演校長


這其中主要的看點,一是在於老師跟學生之間的互動。無非就是學生一開始如何頑劣,然後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洗心革面,獲得成長。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另一大看點,肯定就是音樂了。畢竟是合唱班,沒幾首好聽的歌出來說不過去。


這類“音樂+教育”的片子,中外影壇都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我們熟知的《放牛班的春天》《生命因你而動聽》,還有梅姨拉小提琴的《絃動我心》。在香港本土,也有《麥兜噹噹伴我心》這樣經典的作品,裡面無論是師生情,還是音樂,都非常感人。


所以看《熱血合唱團》之前,我的預期是,至少能拍得跟前幾年內地的《閃光少女》差不多吧,畢竟這個班底聽上去還是很厲害的。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但看了十分鐘後我就意識到,不!對!勁!


《熱血合唱團》集各種狗血橋段於一身,劇情各種混亂不合理,不僅能沒感動到觀眾,反而讓人覺得渾身不適。


想了半天,“cliché”這個詞最適合形容這部電影了。全片無論是情節、人物,視聽語言還是音樂,都非常俗套無聊,陳詞濫調,而且硬傷太多,讓人出戏。除了華仔等明星的賣力出演,基本找不到什麼亮點。


電影一開頭的劇情,就有一種讓人充滿黑人問號的感覺。

老師介紹這些問題學生,說這個是“單親家庭長大”,這個“父母關係緊張”,這個“喜歡玩cosplay”……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我就無語了,什麼時候家庭出身和興趣愛好都成為學生的問題了?別的不說,單就這個描述,就充斥著一種對年輕人的刻板印象。難道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就一定有問題,也能成為孩子的原罪?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最開始電影搞得煞有介事,老師們眉頭緊鎖如臨大敵,我以為這幫孩子都是混世魔王,結果華仔一出場,孩子們馬上乖乖坐好,連個講小話的都沒有,而且華仔說讓幹什麼他們就幹什麼,一點沒有叛逆的意思。這哪裡像問題學生,重點高中重點班的孩子都沒有這麼好帶吧?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電影把這些所謂問題學生的問題根源,都指向了他們的家庭。


比如學生A,他有一個家暴爸爸和一個軟弱媽媽,分別由好久不見的關禮傑和李麗珍出演。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關禮傑飾演家暴爸爸

當年的蜜桃女神

李麗珍這次為了並不多的戲份,特意增肥扮醜。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李麗珍飾演軟弱媽媽


學生B,她有一個酗酒爸爸,不理解她這個二次元女兒,還撕了她的海報。


學生C,他不算問題學生但不知道怎麼也混進了這個班,他有一個霸道總裁爸爸,最後不知道為什麼非不讓他學合唱,強行給送去英國留學。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謝君豪飾演霸道總裁爸爸


學生D是一個大舌頭小男孩,年齡明顯比其他學生小很多,進這個合唱團的原因同樣成謎。他家庭貧困,曾經有過偷盜行為。


光看這些介紹,你可能覺得,導演還挺有心啊,也算展現了很多家庭中存在的教育問題。但在電影裡,這些孩子們成長的線索沒一條能立得住的,經常演著演著就斷了,然後不知道又從哪兒接上。最令人不解的是,他們的親子關係在沒有任何情節推動的情況下瞬間好轉,如有神助。當然,你可以說,是華仔飾演的音樂老師在中間起到了作用,但其實,他真的沒做啥……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華仔的教育方式,我總結為“路人圍觀+雞湯安慰”。看不出他對這些學生各自的問題有比較深入的介入,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默默看著他們發生各種狀況,給一個擁抱,說幾句雞湯安慰。結果所有學生就如同受到神靈感召一樣,突然變身,瞬間完成成長。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作為一個合唱團,電影肯定要表現華仔怎麼教他們唱歌,畢竟按照劇情設定,他們不是音樂專業學生。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影片主要拍了這些片段:

第一步,打掃教室

。然而銀幕上我們看到的教室,用一塵不染都不足以形容了,乾淨得彷彿可以拿去做無菌室,所以打掃的必要性在哪兒?


第二步,玩兩人三足遊戲,培養團體精神。這一趴沒什麼好說的,就那樣吧。


第三步,分高中低聲部,玩大風吹遊戲。


三步走後,孩子們就發出了天籟般的聲音……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除了分聲部那裡看上去還比較專業以外,就沒有其他訓練音樂的部分了。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倒是在灑狗血這件事上,導演不遺餘力。一臉反派相的合唱比賽主席就是不讓他們班參賽,理由是他們是一幫問題學生(?)。於是華仔就在瓢潑大雨中衝了出來,攔主席的車,給學生求情,那氛圍,拍得比瓊瑤劇還苦情。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更可怕的是,為了表達類似“教學相長”的主題,影片硬生生給華仔這個角色編了一段前史,說他在美國當指揮時,因為接受不了打比賽失敗,養成酗酒壞習慣,最後醉駕撞了人。恰好這時候接到校長邀請,要他來香港改造這幫問題學生,他就回來了。請問這段莫名其妙的劇情跟主線有什麼關係?華仔看到孩子們的進步,跟他最後回去自首認罪又有什麼因果聯繫?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除了得出千萬不要酒駕這個結論,我想不明白還有什麼別的意義。


完全不通的劇情也就算了,好歹是部音樂片,音樂上肯定有可取之處吧?沒有。

這個合唱團從頭到尾也就完整唱了兩首歌吧,一首

《獅子山下》和一首《You Raise Me Up》。(還有一首林子祥的《誰能明白我》)我不是說這兩首歌不好,確實都是經典,尤其前者對香港人來說有著極為特別的意義,可以說就是香港精神的一種體現,但說老實話兩首歌我們在各種場合聽得太多了,以致於出現在電影中毫無新鮮感,讓我只能發出一句感嘆:“啊,就這?!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其實香港流行樂壇這麼多年湧現出多少粵語金曲啊,完全可以來個合唱的形式重新詮釋,從頭唱到尾,效果應該不錯,為啥主創就錨定了這兩首,來來回回那幾句?


最最尷尬的是,結尾高潮部分的合唱比賽,這個合唱團在《獅子山下》和《You Raise Me Up》中間還加了一段尬rap,那效果,真的誰聽誰酸爽,太難聽了。詞也寫得不好,無非就是控訴大人為什麼看輕我們這幫孩子……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其實盧冠廷雷頌德都參演了這部電影,兩位都是擁有不少佳作的音樂才子,用一些他們的代表作品,應該也挺好的。但縱觀全片,不僅表現合唱部分的歌曲都很平庸,連背景音樂聽著也非常“罐頭”,就像多年前大家調侃的《藝術人生》一樣,常常在導演覺得要煽情的地方——“鋼琴該起了”。

這部連劉德華也拯救不了的爛片,讓我尷尬得摳出一個電影院


唉,雖然華仔還是那麼帥氣,演得也很投入,但這劇情和製作,實在讓人無法下嚥。我想華仔最初參與這部電影,肯定是抱著扶植本土原創的好心,而且這個勵志劇情聽上去也還比較有潛力。最後拍成這樣,到底是誰的鍋呢?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藝綻

本期作者、編輯:袁雲兒

本期監製:周南焱

流程編輯 吳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