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可能要步澳大利亞後塵

加拿大最近有點蒙,雖然事情暫時不大,但有澳大利亞這個前車之鑑在眼前,蒙圈之後就是沒來由的一陣心慌。因為上個月加拿大北極甜蝦對華出口量突然爆跌,引發了加拿大政府對即將開始的龍蝦季的擔憂。

澳大利亞今年糟心事兒很多,大家估計多少都知道點兒。好幾十艘運煤船還在大海上轉圈溜達;被海關堵過一次以後,龍蝦出口商也不敢輕易發貨了;還有棉花和紅酒貿易也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糟心歸糟心,但這些生意,可能在澳大利亞政府看來,都只是值幾個億美金的“小生意”而已,他們澳大利亞可是老牌發達國家,這些小生意也就是幾根牛毛而已,離傷筋動骨還遠得很。


加拿大可能要步澳大利亞後塵

澳大利亞至今沒有“服軟”,鐵礦石估計是一大倚仗,所以反而一臉嚴肅認真地指責中國不講“武德”,說生意是生意,政治是政治,不能混為一談。我們也就當笑話聽了,如果我們真不講“武德”,就不會是不痛不癢地拔幾根毛了。不過,澳大利亞也就那尿性,一邊抱怨,一邊二話不說,麻利兒地簽下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雖然只是拔幾根毛,對整體的中澳貿易來說,影響不是特別大,局部的疼痛畢竟只是局部的,但也架不住長期的折磨,和不斷擴大的“打擊”範圍。相信要不了多久,澳大利亞這個農業大國,遲早會承認自己才是那個不講武德的一方。

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雖然跟澳大利亞一樣,是一個同樣不講武德的國家,如今的日子卻比澳大利亞好太多了。就拿這兩個國家都有的龍蝦業來說好了,今年,澳大利亞龍蝦業因為對中國依賴度太高,歷經了前所未有的磨難,而加拿大的龍蝦業,反而因為中美貿易糾紛,接管了美國龍蝦在中國的市場,在疫情期間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喘息。

正當加拿大暗自慶幸,還有中國市場可以依靠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可能也攤上事兒了。這事可大可小,最近的影響,應該跟澳大利亞的龍蝦遇到的事兒差不多級別,可後續會如何發展,就不好說了.

今年10月份,中國北極甜蝦的進口量比去年同期減少3447噸,減幅為253%;進口額同比減少了1.32億人民幣,減幅265%。

咱先說說這北極甜蝦。北極甜蝦是一種冷水蝦,算是一種中高端水產品,主要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海域,主要出產國為加拿大、格陵蘭、丹麥、俄羅斯等國家。這種野生蝦類,近幾年在我們國內的知名度日漸上升,日料店裡大多生吃,市面上賣的一般是捕撈船上煮熟再冷凍的。我國現如今已經成為全球北極甜蝦消費量最大的國家,而加拿大則是中國北極甜蝦的最大出口國,按照往年的數據,佔比70%以上。


加拿大可能要步澳大利亞後塵

根據2018年的數據,中國進口水產品進口額排行榜上,加拿大北極甜蝦排在第8位,全年進口量約為4.6萬噸,進口額為2.77億美元,是繼加拿大波士頓龍蝦之後,第二大對華出口水產品。

作為水產品,因為疫情關係,今年加拿大北極甜蝦的出口多少受到了影響,好在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得當,是各大進口水產品的避風港,加拿大北極甜蝦也因此受益。但今年十月份的北極甜蝦進口數據卻突發異常狀況——進口數量呈現斷崖式下跌。

眼尖的小夥伴可能發現了,前文北極甜蝦10月份進口數據是跟去年十月份相比的,因為疫情的影響,跌幅肯定被放大了,有水分,那麼我們就跟今年九月份的數據相比。

2020年10月份,中國北極甜蝦進口量1359.17噸,跟今年9月份相比,減少了1184噸,減幅為87%;進口額為4676萬元人民幣,減少了2613萬人民幣,減幅52%。跌幅確實縮減很多,但深入分析以後,我們會發現,加拿大水產業應該是攤上事兒了。

今年十月份,我國進口北極甜蝦主要來自三個國家,分別是:格陵蘭、加拿大和丹麥。格陵蘭其實一直是千年老二,但在今年十月份卻成了大哥,因為加拿大進口額大跌,把自己跌成了老二。

就在今年9月份,加拿大的北極甜蝦的老大地位還是不可撼動的,中國進口量高達1656.72噸,可到了十月份,卻暴跌至339.48噸,跌幅高達388%。我們再看一下格陵蘭和丹麥的進口數據。格陵蘭北極甜蝦進口量比九月份小幅跌了10%,減少了51噸,為503.62噸。丹麥的進口量還增長了142噸,“暴增”了59%,為238.2噸。也就是說,十月份下跌的份額,跌的基本都是加拿大的。


加拿大可能要步澳大利亞後塵

加拿大新斯科舍港口漁船

明面上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加拿大疫情防控沒有做到位,國內形勢不容樂觀,所以我國提升了對其進口食品,特別是進口水產品的進口檢驗檢疫標準,因為最近國內不斷出現進口食品外包裝呈陽性的情況,所以,我國這麼做是有正當理由的。而相應的,為了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很多國內水產進口商都暫緩從加拿大進口水產品,也就造成了今年十月份,加拿大北極甜蝦進口額大跌的情況。

可加拿大政府卻認為我國這麼做,明顯有失“武德”。根據路透社報道,加拿大代表在世界貿易組織會議上,對我國的這種單方面提升檢驗檢疫做法提出異議,稱中方限制呈陽性的食品貿易不合理,並敦促中方停止這種行為。

我國的回應自然是乾脆和簡潔明瞭的:為了國內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這麼做,堅決不打折扣。不知道加拿大政府怕不怕,反正加拿大水產業肯定是怕了,因為非常不湊巧,加拿大的波士頓龍蝦鐵定是撞到中國的“槍口”上了。如果不出意外,明天就是加拿大龍蝦重鎮新斯科舍省最重要的龍蝦產區33和34產區捕撈季開捕的日子“Dumping Day”。

開捕就開捕,為啥加拿大人還給取了個名字“傾銷日”?因為開捕後的四天裡,龍蝦產量出奇高,一般可以佔到整個捕撈季30%的產量。再加上,這個時間,離聖誕節又近,只要捕上來,養個個把月,就能供應歐美的聖誕節市場,絕對跟中國春節一樣,是個賺錢的好時節。但是因為疫情,賺錢的節奏被打亂了。


加拿大可能要步澳大利亞後塵

加拿大波士頓龍蝦的最大消費市場是北美,大頭在美國,但糟糕的疫情控制,讓北美餐飲業深陷泥潭,眼看龍蝦大餐搞不起來,加拿大人自然只能轉頭望向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雖然離春節還遠,但中國的高端消費市場早已恢復地七七八八了,加拿大龍蝦出口商如今不敢奢求高價,只要價格合適,肯定就放手了。可沒想到中國突然提升了進口檢查力度,給加拿大龍蝦業來了一記結結實實的悶棍。

北極甜蝦還算好的,賣不出去還可以凍在倉庫裡,這活龍蝦雖然也能臨時短期養殖,但會提升成本。最關鍵的是,因為中國方面對進口食品的檢驗檢疫升級,會對活蝦出口會帶來無法預計的風險,就算中國企業敢下訂單,加拿大的出口企業也不敢輕易發貨,因為時間對於在路上的龍蝦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在海關“排隊”超過48小時,龍蝦就會有大批死亡的風險,沒人敢冒險。

也就是說,加拿大龍蝦也可能跟澳大利亞的龍蝦一樣,陷入了不敢發貨的魔咒中。當然,這一切還未有定論,畢竟,龍蝦還沒捕撈上來,而且中國國內暫時也沒有出現加拿大龍蝦滯留海關的情況,但對於加拿大漁民來說,出海捕龍蝦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按照以往的數據,未來一週的時間,會有將近1萬噸左右的龍蝦被捕撈上岸,到時候,怎樣處理這些龍蝦,將會是讓加拿大漁民萬分頭疼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