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從期貨“新兵”到短線高手,他是怎樣煉成的,經歷了什麼?

今年是吳偉淼第四次參加實盤大賽。對他而言,實盤大賽已經逐漸開始成為他交易生涯的一部分。“這幾年我每屆都參加比賽,一是通過大賽可以觀察自己,另外是通過關注大賽可以瞭解很多其他優秀投資者的投資方式。”在他看來,實盤大賽不僅僅是作為投資者展現自己的一個平臺,更是所有的投資者互相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5年從期貨“新兵”到短線高手,他是怎樣煉成的,經歷了什麼?


目前,吳偉淼的主要交易方法是超短線交易,以技術面為主。據他介紹,他的技術分為兩個基本能力,一個是技術指標體系建立,另一個是盤口信息讀取技術。交易中,他先通過技術體系對當下行情方向做出預期判斷,同時緊跟盤口,一旦盤口出現與技術指標指引方向一致,就符合進場規則,及時進場,技術指標給了方向預判,盤口彌補了技術指標的滯後性和部分鈍化問題。


對於在本年度賽事中奪得輕量組第十名,吳偉淼覺得主要因為一方面能抓住個別品種波幅較大的時候的利潤空間,同時,在慢漲慢跌、振盪等不適合短線交易的時候,也能夠守住利潤,他認為多數時候“不虧就是賺”。從數據看,今年比賽期間,吳偉淼總體累計交易了30餘個品種,交易較多也是盈利較多的品種包括白銀、蘋果、雞蛋、大豆、聚丙烯、菜油。據他介紹,他總是在品種出現劇烈波動的時候,才開始介入操作,通過每天的篩查,選取波動率高的品種及合約來進行交易。


“我其實比較擅長日內超短線操作,所以也只在遇到適合這種交易手法且自己比較有把握的行情才會介入,雖然不免會錯過很多機會,但總體收益情況卻更穩健。”他向期貨日報記者解釋。賽事期間,他的賬戶盈利主要來自於4、7、8三個月,這也正是部分品種出現巨大波動的時期。對於賬戶在5月出現較大回撤,他反思是因為4月行情大波動之後5月進入了調整期,而自己的操作思路並沒有跟上節奏立馬轉變。


今年的交易經歷讓吳偉淼深刻感受到,學會快速應對不同市場行情、開發不同的策略其實很重要。據他回憶,9月22日白銀跌停的這一天,由於他對行情方向判斷過於主觀,沒有及時轉變,也沒有嚴格遵循自己的技術系統,導致在白銀上損失了20%。但白銀跌停後,他立馬追空黃金,反向抄底,直接扳回了虧損。“當時沒有立馬轉變思路,那天的日內盤中虧損是我近兩年來虧損最大的一次,好在後面轉變了思路,扭轉了虧損,但日後應更加敏捷。”他感慨,這次經歷他印象極深,也為他敲響了一記警鐘。


總體而言,吳偉淼對自己今年的成績還算滿意,但他坦言自己在多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對於一些有趨勢性的品種把握較差,以至於有幾個月的收益並不理想。在比賽期間,基本跟非比賽的時候一樣的操作模式,以日內超短線為主,比賽期間參賽賬戶沒有一天隔夜留倉過,但是面對不同的行情,我一直在探索不同的方式,不斷調整自己的交易方式其實是一種適應市場的表現。”他說。


回看自己5年的交易歷程,吳偉淼覺得最初兩年稍有些艱難,2017年至今雖然沒有暴富,但也還算平順。他說,自己已經從最初的“新兵蛋子”逐漸向“老油條”轉變了。據他回憶,當初選擇期貨,也算是求職時陰差陽錯。他告訴記者,自己在大學期間就開始炒股,畢業後求職的第一意向本是股票操盤手,但最終卻應聘上了股指期貨的交易員職位。“當時下決心進入這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覺得這行的收入空間大一些。”他告訴記者,“那時候也不是沒想過‘一夜暴富’,但想要‘一夜暴富’,有時候需要浮盈加倉並隔夜,風險會大大提高,如果沒有足夠心理承受能力,安不下心,還是選擇盈利出金更平穩。”


不同的性格在一定層面上可以決定交易者的交易思維和交易方法。“在交易上,我其實是個偏急促的人,喜歡見效快,不喜歡磨蹭的行情,所以短線是我至今都比較喜歡的交易方式。”他告訴記者,在剛開始交易期貨時,由於交易邏輯比較缺失,又急於賺錢,心態不夠穩定,不僅沒賺到錢,還經歷了幾次比較嚴重的虧損。雖然當時資金量較小,比較好恢復,但對心理上的打擊也刻苦銘心。


2017年年初,他還沒有從虧損中走出來,但當年隨著4月參加期貨日報實盤大賽之後,交易行為開始偏向小心謹慎,心態隨之逐步改善,對交易也有了更多感悟,他開始越來越看重回撤。“不虧就是賺也是交易中的一種思想。”他說那時候自己就覺得,雖然一直追求穩定,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有舍才有得。


此外,想要長期在市場裡生存,止損能力是個老話題。在他看來,單子出現虧損,需要將虧損控制在什麼範圍,其實都是由投資者的止損理念決定的。“我每一次進場前就會提前預算這筆單子如果做錯會虧損多少,進場時就設置好止損位。因為交易週期比較短,所以止損點數相對小一些,一般的行情都會控制在10個價位以內。”他介紹說,其實連續多天出現虧損也很常見,只要累計虧損額度不大,對賬戶總體影響也有限。但假如連續多天且每天虧損額都較大,他就暫停下來,對這段時間的交易進行反思,並且堅持虧損不入金的原則,等待自我狀態恢復。


而且,他在交易中堅決不留隔夜倉,這也是他在今年實盤賽期間控制和規避風險的主要方式。吳偉淼告訴記者,他在早盤盤中休盤15分鐘、午盤休息、下午以及夜盤收盤時均不留倉,除非已經制訂好計劃的波段單且輕倉位。“因為在非連續性行情中,止損點數並不掌握在我們手中,即使用其他賬戶做波動,也是輕倉隔夜。對於倉位與風控,我一直堅持把止損留給自己,而盈利則看市場給多少。”他向記者解釋,這樣的理念與他起初接觸期貨時掌握的短線方法有關。在這幾年的交易中,他覺得這個理念很適合自己,所以保持至今,但隨著對長週期交易模式的探索,未來思維理念也可能有新的變化。


在生活中,吳偉淼也逐漸學會交易造成的失落情緒不僅不能“隔夜”,甚至不能“留到盤後”。在他看來,實現較穩定的盈利後,期貨交易就只是一份工作。因為他目前的交易方式基本不留倉位,也無需花時間去關注瞭解基本面,所以每天下午3點,他就與市場“劃清界限”,迴歸生活。


在資金方面,吳偉淼認為,交易者帶入市場的資金一定要在自己能承受虧損的範圍內,否則即便有好的策略,也很容易因心態等因素導致失利。此外,盈利出金的方式適合多數人,但虧損不能輕易入金,畢竟虧損時最容易“上頭”,不要待虧損不可收拾時才幡然醒悟。

來源期貨日報 記者張田苗 重慶彬杉期貨圈採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