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四好農村路”服務瑤鄉脫貧攻堅

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局

富川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屬全國貧困縣,是中國臍橙之鄉、中國特色農業百強示範縣、全國文明縣城。全縣轄12個鄉鎮,共137個行政村委,面積1572平方公里,人口32.6萬,瑤族人口15.47萬人。2019年該縣被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扶貧辦、聯合命名為“四好農村路”自治區示範縣。

近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圍繞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公路”總目標,大力實施國省幹線提檔升級,實施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實施村村通客車工程,有效破解了制約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交通瓶頸,通過“交通+鄉村旅遊”、“交通+特色經濟”、“交通+歷史人文”等,促進“交通+”深度融合,不斷“加出”新精彩,全力培育壯大旅遊產業,推動當地旅遊扶貧,加快“中國瑤族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國瑤鄉生態養生休閒度假優選地”的建設步伐,在一定範圍內實現交通促旅遊和脫貧攻堅的雙贏局面,促進了貧困地區致富增收。

一、打破交通瓶頸制約助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十三五期間,全縣累計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18.9億元,實施旅遊路、資源路、產業路農村公路里程達320公里,安防工程 79.3公里、新建改建橋樑(涵)136座。目前,富川瑤族自治縣農村公路里程總里程675.56公里,農村公路按技術等級分:三級公路159.33公里,四級公路516.315公里;農村公路按行政等級分:縣道8條,里程159.33公里;鄉道76條,里程381.499公里;村道76條,里程134.816公里。全縣 12個鄉鎮和137個行政村已全部通水泥或瀝青路,鄉鎮和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均達100%。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鐵路、國省幹線公路為主骨架,縣鄉道路為支線的佈局合理、公路等級搭配優化、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格局。目前全縣12個鄉鎮已全部通等級公路,其中通二級路的有8個,鄉鎮通三級公路的達100%,力爭2021年底全部鄉鎮通二級公路,率先在廣西實現鄉鄉全部通二級路的縣區。2014年在廣西率先實現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縣區之一,2017年在廣西率完成20戶以上680自然村通村水泥路建設。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交通運輸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完善了路網結構,消除了安全隱患,提升了路況水平,為富川瑤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路一暢,百業旺。交通走好“先手棋”,在實施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網絡,解決好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後,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通過產業發展穩定增加收入,真正實現“路通是福,路通即富”。富川一些地方特色產業,因路而起,且因路而興。如:位於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一隅的岔山村,曾是深度貧困村。“2015年,全村246戶991人中就有126戶518人是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高達52%。要致富先修路永不過時。

政府把推進公路建設作為重要任務,立志要讓岔山村實現脫貧,為了滿足岔山村經濟發展需要,2017年,富川交通運輸局利用扶貧資金對朝東至岔山公路進行窄路加寬,把原本4.5米寬的水泥路面拓寬至6.5米的瀝青路,有效緩解車輛擁堵現象。2017年起,岔山村以古道文化為切入點,推出“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品牌,主打新型休閒鄉村旅遊,創新探索“古村+美食+互聯網”的生態鄉村休閒旅遊發展模式;同時推出古道油茶、“梭子粑粑”、涼粉等小吃,建成賀州市第一個商業級免費WIFI覆蓋的示範古村,打造了一條包羅萬象的美食街。

“交通便利了,岔山村的人氣也越來越旺,很多遊客開著小汽車到村裡體驗鄉土風情。2017年,岔山遊客量達到了20萬人次。隨著岔山村遊客量的大幅增長,每逢節假日,進村道路上便擠滿了車輛。該村發揮瀟賀古道和古村落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交通+美食+古村+互聯網”發展模式,打響“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品牌,榮獲廣西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稱號。2018年,該村成功脫貧摘帽。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也拉動了村民的收入增長。據統計,2019年至今年7月,岔山村旅客量達1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達1150餘萬元。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改善,讓綠水青山變成了發家致富的金山銀山,富陽鎮鐵耕村委、福利鎮花坪村委、毛家村委,擁有良好自然環境和獨特人文環境,但由於原來交通設施發展不足,長期以來都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2017年,在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指導下,旅遊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從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行路難”入手,投資近1000多萬元,完成了橫塘至花坪8.15公里的主幹村道提質改造,對該路進行路基拓寬成8米、路面拓寬成6、5米,路的兩側種植了綠化帶成為富川交通+產業+旅遊助力脫貧攻堅的一條典型的示範路,道路全線經過的村委有農場七隊、鐵耕村委、花坪村委、毛家村委、福利鎮市區(一個社區、三個村委)。涉及收益總人口2萬多人,其中涉及貧困戶600多戶3000多人,附近群眾主要種植臍橙和秋冬菜,面積2萬多畝。路拓寬了,農產品銷路也拓寬了,遊客也增多了,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據統計,截止2019年,附近幾個村委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23%下降到0.28%,剩餘的貧困戶可在2020年全部脫貧,通過打造民俗特色旅遊鄉村,土地租金、項目務工收入、景觀門票收入分成、帶動農民開辦農家樂、農產品銷售等旅遊經濟直接增加村民收入,促進農民年均增收達4000元以上,國際慢城周邊群眾家庭人均年收入從2016年4000多元到2019年家庭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元,家庭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多。福利國際滿城遊客量從2016年的每年20萬人到2020年的200萬多人.走出了一條別具一格的發展路子,已成為賀州市“交通+產業發展+生態旅遊”的生動樣本。目前,福利國際慢城已創建成功4A景區3個。近年來,福利國際慢城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示範園、國家級產業融合示範區、全區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和廣西生態旅遊示範區等稱號。類似岔山村、福利國際慢城“交通+產業發展+生態旅遊+歷史人文”富川還有富陽鎮七彩虎頭村、柳家鄉下灣村、葛坡深坡銜村、城北毛家村、朝東秀水村、福溪村....等等。

二、致富路鋪就美麗新農村

“過去路不好,汽車在路上顛來顛去,顛得前來採購水果的經銷商掉頭就走。如今,水泥路修到了村口,我們再也不用為水果銷售發愁了”新華鄉龍集村村民黃大爺說。這一切,得益於富川瑤族自治縣大力實施自然村通村水泥路建設。

截至2020年6月底,新開通農村客運線路21條,全縣12個鄉鎮13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通客車的目標,通達率達100%。路通了,客車通了,農產品運出去了,像新華鄉龍集村這樣的山村也富起來了。

富川縣大力實施“四好農村路”工程,改善貧困地區交通基礎條件,產業發展到哪裡,道路建設到哪裡,讓越來越多像龍集村這樣的貧困村的交通條件得到改善。同時,富川還大力支持資源路、旅遊路建設,積極推行“交通運輸+”生態旅遊、特色產業、電商快遞等扶貧新模式,交通扶貧彰顯成效。

三、從“遠到天涯”到“近在咫尺”

“這裡空氣好、風景美,幾年前村裡修通了路,我家就搞了農家樂,周邊地區遊客不斷。”提到年收入十餘萬元的農家樂,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岔山村村民楊志魁喜笑顏開。

村民楊志魁不是個例。近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注重旅遊工作,但貧困地區交通不便則成了旅遊業發展的桎梏。富川瑤族自治縣的福溪、高橋、岔山都為偏遠貧困地區,而這些地區又是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如何把綠水青山轉換成金山銀山,讓貧困地區在旅遊業的帶動下脫貧致富成了富川縣領導和各級部門思考的問題。富川縣交通運輸局圍繞扶貧攻堅戰略部署,在貧困地區佈局全方位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

交通是促進貧困地區奔小康的重要基礎和條件,富川交通運輸局要繼續做好脫貧致富的交通先行官,為全面奔小康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