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莫言、阿城、餘華等作家,評價為“技巧上無人出其右”的說書人

莫言、阿城、餘華、李銳等作家都曾撰文評價過張大春,並且表示,

張大春在技巧上無人能出其右,是否有人比張大春更好,不去評價,我只知道,張大春的小說,的確有技巧也有趣。

從《城邦暴力團》到《大唐李白》,再到這本《南國之冬》,張大春一直能帶給我驚喜。

張大春的短篇小說,精悍短小,讀之回味無窮,初看起來,似乎頭緒紛亂,但最後,他總能像一位優秀的說書人一樣,把故事講得圓滿,講得有趣,並且在故事中講出他對這個世界的感覺和認識。

被莫言、阿城、餘華等作家,評價為“技巧上無人出其右”的說書人

《南國之冬》中講述了“十九話”故事(加上楔子,算二十個),這些故事的講述,大多是使用了一種叫做“自我指涉”的技巧。自我指涉,是指在小說創作過程中,暴露寫作的過程,從而呈現給讀者創作與解構並行的復調模式。

十九話故事中,我最喜歡也是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話《離魂》,所以下面我會以《離魂》這一篇為主要例子,來說一說我讀完《南國之冬》後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歡迎朋友們與我交流。

一、筆記小說與“離魂”

《南國之冬》中的張大春,似乎化身為一個說書人,以高超的敘事手段,進行談古論今,既有中國味,又有新內涵,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張大春筆記小說式的特點,他並沒有刻意隱瞞這一特點,有些地方,反而還特意突出,又繼承又發展。

被莫言、阿城、餘華等作家,評價為“技巧上無人出其右”的說書人

作家張大春

“筆記”是中國古體小說的體式之一,自宋代以來,筆記以雜說、考據辯證為主,兼顧記敘見聞、雜事,比如洪邁的《容齋隨筆》、沈括的《夢溪筆談》均是如此,而到清代,筆記漸漸變成了記敘怪異、載錄歷史秘聞的“小說”類體式,如《客窗閒話》、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等。

張大春很早便從筆記小說中尋找靈感,《南國之冬》中也有一些套用了筆記小說的形式,甚至還運用史料煞有介事的進行“考證”,十九個故事經常跳出而自成首尾,帶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

《續客窗閒話》講述了《某少君》的故事,故事中的翩翩美少年,在隨父上任的途中,掉入懸崖,之後魂魄寄生在一個醜陋的山東莊稼漢身上,但這位少年不屈服命運的安排,努力上進,最終考取鄉仕官,努力找回身份。這個故事的主旨,其實是教育世人孝悌之義,不用說,故事絕非真實,有點“聊齋志異”的意思。

被莫言、阿城、餘華等作家,評價為“技巧上無人出其右”的說書人

作家莫言

張大春的《離魂》,幾乎維持了這個故事的框架,但卻帶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受,無論是在情節、人物還是在思想內涵上,都以現代化的精神和哲學味道,進行了重新抒寫,可謂是“舊瓶裝新酒”。

二、“離魂”中的新味道

《離魂》一篇中,有著濃厚的“說書”味道,整個故事顯得十分荒誕不經,但卻絲毫不影響人們的閱讀體驗,甚至連曾經讀過《某少君》的人,也不會有絲毫違和感,彷彿在讀一個新的故事。

《某少君》原作結構單一,主旨簡單,但是張大春從下面這三個地方,進行了重新的處理,這讓這篇故事變得更加豐滿,而他特意增加的幾個小片段,也讓小說充滿了傳奇性和戲劇性,故事情節也變得更加曲折離奇,悲劇色彩中承載了更多的意蘊,也使得整體作品的質量提升很大。

(1)情節編排上

張大春保留了陳琳隨父任職,但中途掉落懸崖、魂魄寄身山東莊稼漢、考取官學、與父親兄弟重新見面的情節,但是卻在前面特意加入了陳琳父親陳登屢試不中,後來被相術算命高中但之後終身不得與至愛相見的片段。

被莫言、阿城、餘華等作家,評價為“技巧上無人出其右”的說書人

另外,張大春特意加入了陳琳吟詠的詩句“驄馬劍門俱向天,離愁和淚下西川”的詩句,並且讓其在首尾各出現一次,用來證明陳琳的身份,這似乎是一種象徵,打破了原來的時空,讓過去和現在聯繫在一起。

這些片段的加入,讓故事拓展出了新的表現力和曲折性,也讓小說變得更加豐滿和好看。

(2)人物塑造上

《某少君》中的人物,多被可以描繪為“道德工具”,因為他們的作用,便是封建教化,但是,作為現代作家的張大春,不可能全盤接受這一主旨,因此,他在《離魂》故事中,對人物進行了更深刻的刻畫。

被莫言、阿城、餘華等作家,評價為“技巧上無人出其右”的說書人

比如,陳琳醒來後,發現自己的皮囊已經不是原來的,曾經大喊“還我本來面目!還我本來面目!我寧可死了去,也不要這麼活著呀!”人在命運面前的渺小,一下盡顯出來。再比如,陳琳回到家中,卻被兩位兄長冷嘲熱諷,究其原因,不過因為陳琳幼年時,鋒芒太露,讓兩位哥哥嫉妒了,幾句冷嘲熱諷,市儈個性躍然紙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如意小算盤”,這才是真實的人、複雜的人。

(3)細節處理上:百忙之中極閒之筆

所謂“百忙之中極閒之筆”是前人的論述,說得是正文中不是必要的相關內容進行展現,不僅是在《離魂》這一篇中,在《南國之冬》的十九話故事中,也多有類似的展現,為了讓故事更加吸引人,對某些地方進行偏離主題的渲染。

這樣做的好處,是在鬆散的結構中,表現出更吸引人眼球的故事,這種“蕪雜”的審美趣味,是中國傳統筆記小說中常常出現的,因此有著十足的古典味。

三、哲學味道與現代精神

我相信張大春一定是唯心主義者,因為在《南國之冬》的很多故事中,都充滿了哲學味道的引入,每個故事的主人公,似乎都有一種被命運牽引的感覺,這是哲學理念的融入,是對人生存在的一種探討。即,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命運的力量彷彿是有一根看不見的線,一切人力在命運面前都無能為力,這不就是哲理中的宿命論嗎?

被莫言、阿城、餘華等作家,評價為“技巧上無人出其右”的說書人

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

另外,張大春涉及到歷史的小說,已經不僅僅是反省歷史留下的教訓,他同時也在尋找中國文化中帶給人的存在精神,張大春表現出了對古代奇聞異事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懷舊情緒,他在《南國之冬》中的每一篇小說,似乎都在召喚中國古典的味道!#頭條品書團# @慢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