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夫:可怕的人口危機 年輕人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付一夫:可怕的人口危機 年輕人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儘管二胎政策已經放開兩年,但中國的生育率仍無可避免的出現了走低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與生育率分別為1723萬人和12.43‰,兩個指標雙雙下跌,其中出生人口遠低於國家衛計委的預測數值(參見表1)。

付一夫:可怕的人口危機 年輕人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面對這種生育斷崖,前不久,人民日報發了一篇名為《拿什麼來“喚醒”生育預期》的文章,以航拍的視角,對全球各國的低生育率與應對措施進行了剖析,結尾喊出“人口是一個國家的命運”,彰顯出對國家人口前景的憂慮。

我們老是說低生育率會帶來人口危機,那麼我們掛在嘴邊的人口危機究竟危的是什麼呢?

讓人憂心的人口出生率

或許有人會問:我們泱泱大國最不缺的就是人,且不說看似遙不可及的“人口危機”,就算眼前出生率低一點,又能掀起多大波瀾呢?

正是這種想當然的心態,讓他們看不清已經發生、正在發生與將要發生的人口形勢轉變。這種轉變的核心就是——我們所處的社會正呈現出日漸嚴重的老齡化態勢。

所謂老齡化,是指一個地區老年人口占總人口達到或超過一定比例。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如果65歲以上的老人所佔比重超過7%,就意味著該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參考這一標準,早在本世紀伊始,我國人口結構就已經具備了老齡化社會的特徵,而後,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佔比更是節節攀升,到了2016年,這一比例數值已然達到10.8%(參見圖1)。

付一夫:可怕的人口危機 年輕人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年輕人群所佔比重正在逐年降低。從歷年《中國統計年鑑》數據中可以看到,我國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由2002年的22.4%下降至2016年的16.6%(參見圖2)。此外,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80後、90後、00後的人口分別是2.19億、1.88億、1.47億,從80後到00後的不到一代人時間,出生人口就萎縮了32%。放眼全球,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我國人口占世界比例在1820年、1900年、1950年、1980年分別為36.6%、25.6%、21.8%、22.1%,整體上在大幅下降,雖然目前還有18.9%,但如今每年的新生兒已不到世界的12%,而當前這一下跌趨勢仍在持續。

付一夫:可怕的人口危機 年輕人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基於上述事實,聯合國人口署近日發佈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中,赫然寫著:預計至本世紀末,中國人口數將出現“倒V型”反轉,屆時最低人口預測值為6.13億,其中可能有超過一半的老人(參見圖3)。

付一夫:可怕的人口危機 年輕人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或許這一預測略顯悲觀,但必須引起重視的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愈陷愈深與年輕群體的日趨萎縮,至少會從以下兩方面影響到人民生活和國民經濟發展:

第一,年輕一代或將面臨嚴重的養老危機。

養老金的鉅額缺口從來都是社會性難題。按照當前的養老金制度,現在年輕人繳納的養老金,一部分支付給現在的老年人養老,另一部分則積累起來用於自己以後養老。然而,在實際發放養老金的過程中,現收現付的養老金越來越不夠用,需要動用個人積累的部分來填補資金缺口。到頭來,現在的年輕人退休後並沒有攢下多少養老金,而屆時,越來越少的年輕人提供的資金,又不足以撐起退休老年人的日常開銷。

第二,人口紅利漸失或將制約國民經濟中高速增長。

人口紅利在我國的經濟增長奇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龐大的勞動適齡人口規模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財富的積累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自2012年起,我國15~59歲的勞動適齡人口在相當長時期裡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此後便再無反彈跡象,這標誌著“劉易斯拐點”的來臨與人口紅利的結束。幾乎同時,我國經濟“三期疊加”期與新常態相繼到來,這絕非巧合。而未來勞動適齡人口的進一步削減,或將進一步為國民經濟的下行施加壓力。

所以說,提高人口出生率,其意義是極其深遠的。正因為如此,“二孩政策”已全面放開,其目的也是鼓勵老百姓(603883,診股)多生育。可結果呢?

為何“養娃不如養蛙”?

結果看似不錯,實則略顯尷尬——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7年我國二孩數量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且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這說明“二孩政策”收到了一定效果。然而,反觀2017年全年出生的總人口與人口出生率,分別為1723萬人和12.43‰,二者同比均呈下降態勢。這說明二孩雖然在增多,但新生兒總數實際上是減少的。

原因很簡單:越來越多的人,連一胎都不生了。

最近,一款爆火的養蛙遊戲在不少人的朋友圈裡刷屏了,據說人們可以通過“養蛙”的過程來體驗一把為人父母的感覺。誰知,隨著“養蛙”熱情的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人發出了“養娃不如養蛙”的聲音。他們認為,養青蛙再簡單不過了,你只需要看著它乖乖地替你周遊世界,讀書寫字交友睡覺,從來不會淘氣搗亂玩消失,就連四處旅行都會從世界各地寄明信片給你。

可養孩子就是一件大事了,且不提做父母的需要花費很多心血和精力,單說養娃成本這一項,就足以讓無數人望而卻步。在種種支出的壓力下,人們越來越不敢生孩子了,甚至有人說——在中國,每生一個孩子就是放棄了一次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我們不妨簡單算一筆經濟賬,看看養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花銷(參見表2):

付一夫:可怕的人口危機 年輕人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上表2較為清晰地展示了從懷孕到孩子上大學的各個階段,父母所需要付出的開支明細。然而,這份總計近50萬元的賬目單,充其量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的基本水平。事實上,還有很多可能的環節沒有計算在內,比如以下三點:

(1)大學畢業後,不少孩子並不急著參加工作,而是通過考研或出國留學來繼續深造,預計花費10萬~80萬元;

(2)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會購買學區房,預計花費300萬元起,上不封頂;

(3)如果考慮到生二胎……

可能有人會說,各個家庭養娃的方式不同,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要被“富養”。

此言不假!但不知各位讀者是否注意到,以上各種開銷中,教育支出佔據了“半壁江山”。對中國的絕大多數父母來說,房貸還款、保險支出、投資理財及退休儲備等財務需求,都沒有子女教育支出來得剛性。根據匯豐發佈的全球調查報告《教育的價值:未來的基礎》所述,中國內地父母對子女教育經費的重視程度名列全球第一,這也側面證實子女教育方面的成本難有壓縮空間。正所謂“再窮也不能窮教育”,試問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

這樣看來,以教育支出為核心的養娃成本居高不下已是既定事實,如果沒有積攢足夠的家底,人們還真不敢隨便生孩子。

有多少人是零儲蓄?

積攢足夠的家底,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不輕鬆。

環顧自身,我們會發現,每個月的收入不菲,甚至已經完全達到了中產階層的水平,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精打細算、節衣縮食,用網絡流行語來說,“月入3萬,活得卻像月入3千”。

這種狀態聽起來似乎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然而,這確實是當前許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

對於很多中產收入人士來說,即便在大城市裡已經成為有房一族,但在沉重的房貸負擔面前,也只能一聲嘆息。

以北京為例,貸款300萬元買房,每個月還2萬元,持續30年,這種劇情已是稀鬆平常。而去掉房貸,再減掉其他方面的日常開銷,他們會沮喪地發現,這年頭想攢點錢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事實上,我國很多居民正處於零儲蓄狀態。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報告》指出,仔細分析中國的儲蓄結構可以發現:儲蓄最多的10%家庭,佔據全部儲蓄金額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稱之為儲蓄較多,他們佔全部儲蓄金額的25%;最後,剩下55%的家庭的儲蓄是多少呢?答案是:幾乎為零。

換句話說,在中國,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銀行無存款、家中沒閒錢。

零儲蓄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稍有危機(如生一場大病),就可以將一個家庭壓得透不過氣來。

於是,無數年輕人不敢休息,不敢生病,不敢失業……在這種心境下,生孩子的計劃要一緩再緩了。

怎樣讓國人多生娃?

此外,還有兩點原因也在導致我國人口生育率出現下降:

一方面,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讓我國育齡婦女人數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具體來說,2017年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6年減少400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近600萬人,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婦女初婚和初育年齡也在不斷推遲。

另一方面,越來越高的離婚率讓不少職業女性的生育觀念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醉心於事業發展,而生孩子是事業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生育計劃也會一再推遲。

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也許我國的人口出生率還將繼續走低。如果放任人口出生率逐步下滑而不去扭轉,今天的北歐和希臘,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我們。而“大國空巢”的情況,相信任何一箇中國人都不願意看到。

那麼,話說回來,想要提高人口出生率,除了“全面二孩”之外,還有什麼良方嗎?

我們不妨參考一下別國的相關做法(參見表3)。不過,正所謂“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每個國家的人口生育政策都與其國情息息相關,如何通過公共政策鼓勵人們生育,並無永恆普世的答案。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些許靈感。

付一夫:可怕的人口危機 年輕人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不難發現,其他國家無論採用何種措施,其核心都是減輕家庭負擔,並幫助分擔一部分養娃成本。

對我國來說,僅靠“全面二孩”政策是不夠的,還需因勢利導,扭轉計劃生育政策給國民思想所帶來的影響,並著手創造福利條件來緩解年輕人對生育的“膽怯”。或許,我們同樣可以從生育獎勵與稅收優惠等方式中找到提高未來人口出生率的突破口。比如,針對中低收入者,可以通過直接獎勵來強化他們的生育願望,而對中高收入者,可以在稅收方面做做文章。

除了生育政策以外,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其他方面的措施都應該進一步完善與跟進,以便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

此外,回到我們自身,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自然是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與財富價值。具體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

提升職業技能,努力升職加薪;

擴展收入渠道,打造第二職業;

學會配置資產,提升財富價值。

請記住:唯有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