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產業進化論: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一直以來,小米的業務模型被稱為“鐵人三項”,小米是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手機作為小米最先推出的硬件產品,小米也是在設計上第一個利用了互聯網平臺、利用自己電商平臺來賣手機的公司。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小米實際也是中國名列前茅的電商平臺。如今,有了Redmi品牌在極致性價比的戰場上廝殺征戰,現在的小米品牌可以以更加自信從容的腳步在中高端市場奮進。

手機和硬件是小米流量的重要入口,米粉是小米的終極用戶。這也是小米始終堅持打造極致性價比的硬件體系和小米生態鏈的重要原因。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


2018年7月9日上午8點30分,小米集團正式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預估市值543億美元,成為了港交所實行同股不同權政策以來第一家上市的中國互聯網獨角獸公司。

小米產業進化論: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截止2019年7月16日,小米集團總市值為2233.75億

當時,雷軍給投資人寫了一封信,標題是“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瞬間刷爆全網。

小米是誰?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小米的價值觀是什麼?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重視創新、品質設計和用戶體驗,持續保持極致高效,打造“新國貨”。

作為年輕的互聯網公司,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小米在過去的8年時間裡做了什麼?

看一下小米成長的軌跡:2012年成立,2年後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2014年成為大陸排名第一的手機公司,2014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美元,2017年營收超過1000億人民幣,這份成績單非常亮眼。

2019年5月20日,小米集團公佈2019年Q1財報,小米Q1總收入4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2%,環比下降1.5%;調整後淨利潤21億元,同比增長22.4%,環比增長12.5%。

小米產業進化論: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小米2018—2019年Q1營收構成圖源:億歐網

其中智能手機收入270億元,同比增長16.2%;IoT與生活消費品收入120億元,同比增長56.5%;互聯網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31.8%。

市場研究數據顯示,相比2018年Q4,小米三大主營業務板塊毛利佔比呈“一降兩增”的趨勢,智能手機毛利佔比繼續下滑,而IoT和互聯網毛利均有所提升,其中互聯網板塊毛利在2018年Q4同比下降之後再度回升,反超2018年Q3,佔比超過50%,已經成為主要的盈利業務。

小米從2013年開始通過投資一系列智能硬件公司、互聯網服務公司和消費升級產品的公司,最終成功打造了小米生態鏈。

在硬件以外,互聯網服務也是小米變現的一個主要通道,並有自己優化的安卓平臺miui、小米金融、小米互娛線上平臺和系統等,既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品矩陣,也很大程度地提升了自己的天花板。

小米利用生態鏈搶先一步圈住了大量初創企業,在智能家居領域有了不小的領先身位,也有很多企業跟著分了一杯羹。

不過,在手機市場日益觸頂的當下,IoT 早已成了廠商們的第二戰場。

“德不孤,必有鄰”


“再過十年、二十年,中國所有的國貨都將崛起。”

雷軍曾在不同的場合也做過類似的分享,他在創辦小米時,就已經在思考中國的國貨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最後,他提出了三個問題:

第一,設計差。“顏值即正義”,這個產品好,但是它不漂亮,大家沒有購買的慾望,不願意出價、不願意下單。

第二,效率低。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渠道效率,於是小米自己做互聯網的商務平臺、銷售平臺,把製造端的產品,直接通過小米平臺交付到消費者手裡、交付到米粉手裡,小米意欲通過互聯網大力改善渠道效率。

第三,用戶體驗差。一方面國內大量的商品和消費者過盛,另一方面,中國人在全世界掃貨,洋貨和國貨差異很大。

小米產業進化論: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小米“新國貨”

雷軍認為,創新精神、創新文化對企業、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小米是身體力行者。要充分利用科技發展、利用“互聯網+”、發揚工匠精神,認真做好每一件產品,助力“中國製造轉型升級”,同時切實追求效率,以最好的質量、最便宜的價格惠及民眾,推動“新國貨”。

那麼,小米創新求變的邏輯是什麼?

那就是通過創新、設計、效率、用戶體驗來打造“新國貨”,圍繞小米的初心來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商業進化。

至於小米IoT開發者平臺,則主要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家電、健康可穿戴、出行車載等領域,開放智能硬件接入、智能硬件控制、自動化場景、AI技術、新零售渠道等小米特色優質資源,與手機業務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

我們來看一下小米loT開發者平臺公開給出的價值和權益:

智能硬件可支持小愛同學、米家APP、小米電視等千萬級用戶活躍的控制終端進行控制。

智能硬件可支持與小米IoT平臺億級規模的硬件實現互聯互通。

智能硬件有機會上架小米眾籌、小米有品等銷售渠道,以及有機會獲得運營推廣資源。

企業有機會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一員,獲得資本、供應鏈、設計、技術等多方位的支持。

正所謂:大樹蔭下好乘涼。對初創企業來說,小米給出的這些資源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雷軍曾詳解過小米AI與IoT這兩大未來核心業務的戰略佈局。即,小米IoT平臺的設備主要有三類:

一是小米自己的產品,比如小米手機、電視、盒子等;

二是生態鏈產品;

三是第三方產品。

小米龐大的生態鏈佈局,現在已經支撐小米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IoT平臺、物聯網作為業務進化的一部分,小米所有的智能硬件都可以在自己的IoT平臺上實現互聯互通。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據國外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550億美元。但目前我國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僅為4.9%,同發達國家20%以上的滲透率差距較為明顯。

儘管小米目前的營收構成中,手機銷售仍是主要收入來源,但雷軍已經多次有意淡化公司的硬件形象,而是希望資本市場視小米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這對其在資本市場表現大有益處。

在一定程度上,這也彰顯了雷軍想要趕超BAT並躋身第一區間野心。

小米產業進化論: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小米8發佈會


蜜糖還是砒霜?

業務進化的同時,小米也是把手機相關產業投資作為業務一部分的公司,所以投資也是小米業務的一個核心戰略。

小米的投資到目前為止分為兩個業務單元。過去8年多時間,通過小米的戰略投資和順為資本,小米戰略投資超過200多家項目,將近一半投到互聯網及家居產品,其中,生態鏈投資、互聯網業務、媒體娛樂加在一起佔另半壁江山,所以有100多家是生態鏈投資,100多家集中在內容和互聯網應用服務。

小米聯合創始人兼CEO許達來曾強調順為資本和小米科技的關係:

“順為不是小米的戰略投資基金。我們和小米最直接的關係是雷總同時是兩家公司的創始人,所以我們是兄弟公司,很多項目我們聯合來看,一起投資,業務上有一定協同。”

小米產業進化論: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小米生態鏈產品圖譜(圖源:網絡)

小米在2013年開始生態鏈戰略,2014年投資華米,累計投資大概770萬人民幣,佔比在14.6%。

華米去年2月份在美國IPO,小米持股的價值大概在9000萬美金左右,現在華米成為全球最大的手環公司。除了華米之外,還有做小米淨化器的智米,還有充電寶的紫米,有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有9號平衡車的納恩博,這都是小米生態鏈投資的項目。

小米生態鏈企業可以最大化地藉助小米的渠道(銷售、設計和成本管理等方面都是和小米共享),這樣就可以在企業發展前期利用小米生態鏈和零售系統,從而解決了初創企業的部分成本問題。

而在銷售端,小米生態鏈企業也得益於小米龐大零售體系的搭建,銷售市場也在前期有強大的支持,從而使小米生態鏈中的企業可以迅速成長成為一箇中型的企業

小米產業進化論: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品類豐富的小米米家APP

通過“投資+孵化”的模式進行投資,小米生態鏈確實取得了巨大成果,當然,這也是小米模式在不同的細分賽道上覆製成功的一個結果。

2017年11月,《中國企業家》專訪雷軍時,他曾明確表態,“小米永生永世不會以利潤為中心,都會以米粉、用戶為中心。在小米被質疑的那個時間點,所有人都希望我們賣得貴一點,認為賣得這麼便宜,拿出去丟人。不能說我們內部沒有一絲動搖,但是我從來沒有。”

目前這些小米生態鏈項目,基本都在各個細分賽道名列前茅。但是也有隱憂:很多小米生態鏈公司在做大以後,並不甘心屈居於小米之下,開始紛紛“去小米化”。

對於絕大多數生態鏈企業來說,生態鏈企業這份身份,基本上都是創業初期銷量猛增的蜜糖,但同時也是限制品牌獨立、限制天花板上限的“砒霜”。

小米生態鏈是這樣,其他家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小米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一直對做電視遮遮掩掩的華為,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榮耀總裁趙明近日宣佈,8月上旬將發佈榮耀智慧屏,這就意味著華為正式進軍電視機領域,用華為的語境來說,這不是電視,是超大屏幕的手機,但用行業的語境來說,這就是下一代電視。

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鴻蒙系統是為物聯網開發的,華為手機還是把開放的安卓系統和生態作為首選。而榮耀“智慧屏”口號喊得響亮,也是為了給鴻蒙打個頭陣,自研系統也可能會成為華為AIoT體系逆襲小米的關鍵所在。

小米產業進化論: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榮耀做電視,小米如何應對?

而作為是小米 AIoT的核心產品之一,小米電視一直表現搶眼。

小米6月宣佈,小米電視連續6個月銷量中國第一,2019 年1~4月累計出貨量全球前五,2018年全年出貨量達到840萬臺。小米電視也是小米“大件“中當之無愧的銷量之王,沒有之一。

但華為榮耀、OV們明顯開始加快了追趕的步伐。繼智能音響之後,智能電視來勢洶洶,誰才是更加穩固的智能家居中樞?

縱看智能家居的賽道上,智能單品層出不窮,無數家電廠商、設備商、運營商都想在早期入局,分一杯羹。

今年6月,小米就曾一口氣推出四款智能家居新品;蘇寧發佈全新Biu+生態戰略,並宣佈BiuLink 全面升級到2.0;華為發佈1+8+N戰略,構建全場景生態。如果將時間稍往前推至5月,中國電信為了佈局智慧家庭業務,宣佈要在2019年內採購3000萬臺終端。

然而,對於這些佈局的企業來說,智能家居還沒能成為強有力的左膀右臂。

從本質上來看,這些其實都是各家對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之爭,當然也是生態鏈體系的全面競爭。對於擁有硬件+互聯網+新零售組合拳的小米來說,床榻之側,依舊有眾多強敵環伺,未來依舊需要居安思危,應對多方挑戰。

雷軍曾說,“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在小米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裡,過去已經通過互聯網極大地改善了渠道效率,如今正要繼續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通過產業投資的連接去完成下一次進化。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光有進步是遠遠不夠的,小米的進化大業,依舊需要更多碗創業之初的“小米粥”去禦寒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