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寶應也曾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之鄉

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大熊貓同屬“世界十大珍稀動物”。麋鹿之於江蘇,正如大熊貓於四川,是江蘇省的驕傲。作為江蘇“環保形象大使”,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近5000餘頭麋鹿安定的棲息在江蘇大豐,成為鹽淮地區自然文化的璀璨亮點。

重大發現!寶應也曾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之鄉

重大發現!寶應也曾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之鄉

重大發現!寶應也曾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之鄉

現居於大豐的麋鹿來自英國,國際上愛護自然的有識之士危急於麋鹿故鄉中國的原生麋鹿瀕臨滅絕,將世界上僅存的少數麋鹿予以保護繁衍,並將他們帶回了故鄉—江蘇沿海地區。寶應博物館藏的麋鹿角化石,不僅印證了上萬年以前的寶應就是麋鹿的故鄉,還見證了麋鹿在江蘇寶應地區繁衍生息的往昔。

重大發現!寶應也曾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之鄉

新石器時期 麋鹿角亞化石 寶應博物館 藏

這根麋鹿角亞化石於1989年出土射陽湖鎮水泗鄉。保存完好,角幹在角基上方分為前後兩枝,前枝向上延伸後再分為前後兩枝,每小枝上再長出一些小杈,後枝平直向後伸展,角根最大直徑處6.5釐米,角根至角梢高約55釐米,化石角末端斷口十分平整,為古代人為切割所至。根據其演化的程度,專家初步推斷為亞化石,距今約萬餘年。

寶應博物館目前館藏共有麋鹿角亞化石14件,均為寶應本地出土。

1973年,原水泗鄉、獐獅蕩鄉出土過鹿角化石數件,據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專家鑑定,認為是萬年以前形成的地層所含的鹿角化石。我縣潘舍新石器文化遺址位於我縣射陽湖鎮西北潘舍村,是上世紀80 代首次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分佈面積約1萬餘平方米,文化遺存豐富,也曾出土文物有石犁、石鑿、麋鹿角化石等。這些出土的麋鹿角化石說明麋鹿不僅為當時的先民們提供了豐富的肉食,還提供了製造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原料。

首次出現麋鹿這個名字,是中國古代經典文獻《禮記》中,其中《月令》記載:“是月也,日短至。……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梁代陶隱居《名醫別錄》說:麋“生(終)南山山谷及淮海澤邊中,十月取(茸)。”不僅記載了麋鹿角的醫用價值,更註明了“淮海澤邊”的棲息地。而寶應作為裡下河地區,擁有大片的沼澤灘塗,水草茂盛,是麋鹿適宜生存的理想家園。這與今天的出土地點—寶應古鎮射陽不謀而合!

麋鹿因其面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俗稱“四不像”,它原產於中國,兩千多年前處於鼎盛時期,但由於戰火和自然災害及人為的獵殺,到19世紀,僅存於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獵苑中。此前,國內外動物學界不知世界上還有這種動物。

重大發現!寶應也曾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之鄉

清· 乾隆《鹿角記》圖卷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藏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南海子僅有的麋鹿被劫掠一空,並被歐洲諸國瓜分。麋鹿從此在中國本土絕跡。二戰時期,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為了防範麋鹿遭納粹飛機空襲受損,出重金將原飼養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衛普等地動物園中的18頭麋鹿悉數買下,放養在倫敦以北佔地3000英畝的烏邦寺莊園內。這18頭麋鹿便成了現今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1985年,英國烏邦寺主人送22只到北京南苑落戶,其中兩對送到上海動物園飼養;1986年,來自英國七家動物園的39頭麋鹿返回故鄉江蘇大豐;1995年以來,我國又分批從國外引回80多隻,飼養於北京南苑和江蘇大豐縣。現在,中國境內的麋鹿主要分佈在三大保護區內,即江蘇大豐麋鹿國家自然保護區、北京大興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麋鹿,一個命運多舛、清高孤傲、堅貞不屈的物種,在中國大地上絕處逢生,從瀕臨滅絕到家族興旺,從此又將在這片神奇的土地續寫新的傳奇。

寶應博物館 鄭佳佳

來源:寶應文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