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含出門遊玩不忘帶“四級詞彙”,難怪英語說得這麼溜

大家都知道中國女排有學習英語的傳統,從“老女排”到“黃金一代”再到現在的中國女排,隊中一直都有英語說的比較好的球員。

郎導曾在她的自傳中這樣寫道:“不管訓練有多累,比賽有多緊張,我一有空都會捧著一隻磚頭似的小錄音機學習《英語900句》。”後來郎導去了國外留學,英語更是有了十足的進步。

所以我們現在在賽場上也經常能看到郎導與國際裁判、國際官員等談笑風生,真真正正地展示了什麼是“國際郎”。

劉晏含出門遊玩不忘帶“四級詞彙”,難怪英語說得這麼溜

2013年郎導上任以來,更是要求隊員們注重英語的學習,在郎導的帶動和監督下,隊中也颳起了一股學習英語的潮流,當時的美國籍體能師Rett與隊員們都能夠進行無障礙的交流,而且Rett當時還表揚了英語說的最好的就是劉晏含。

當問到劉晏含學習英語的小訣竅時,她回答道:“勤練習。多模仿,厚著臉皮和外國人交流。”而且她還遺憾地表達到:“可惜我所在的球隊是不能有外援的球隊,不然給我一個老外,我一年就出師了。”

劉晏含出門遊玩不忘帶“四級詞彙”,難怪英語說得這麼溜

在近幾年的國際比賽中,我們有時也能看到劉晏含賽後的全英文采訪,無論是發音還是詞彙量,果然都很過硬。還記得有一年瑞士女排精英賽她說著一口流利英文的採訪,無論從颱風,儀表還是語言表述能力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女排國際風範的一面。

當然這風光的背後都有克服重重困難的努力,像下圖這張,春暖花開,外出遊玩的時候也不忘隨身帶著“四級詞彙”隨時溫習一下。

劉晏含出門遊玩不忘帶“四級詞彙”,難怪英語說得這麼溜

由於19-20賽季的中國女排聯賽的賽程比較短,所以很多球員都開始“走出去”打球,而“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語言的問題,像今年去泰國聯賽打球的鄭益昕和杜清清,賽後都有和記者用英語交流的場景,所以解決好語言問題是“走出去”的第一步,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女排隊員們都能學好英語,為日後有機會出國打球做好充足的準備。

劉晏含出門遊玩不忘帶“四級詞彙”,難怪英語說得這麼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