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遠離的人畜共患病,布魯氏菌病為何又「抬頭」?

從未遠離的人畜共患病,布魯氏菌病為何又「抬頭」?


從未遠離的人畜共患病,布魯氏菌病為何又「抬頭」?

今日專家:吳超

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感染病科主任醫師,南京大學醫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候任主委。

擅長各類感染性疾病及肝臟疾病,包括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脂肪肝和其他原因造成的肝損傷的診斷與治療,以及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治療。

門診時間:週一上午(專家門診)、週三上午(著名專家門診)



有數據表明,78%的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或來源於野生動物。


進入21世紀後的幾次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如SARS、MERS、埃博拉病毒疫情,以及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一不與野生動物有關。


眼下,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動物源性傳染病再一次讓人類社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一個很嚴肅的事實擺在人類面前:


如果想要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的未來,必須重塑我們與野生動物的關係。


火速出臺的禁食、禁養、禁售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除了讓人進一步深思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更是為人類自己築起一道動物源性疾病保護牆。


畢竟,會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動物源性疾病,何止百種?人畜共患病的威脅一直未曾消弭……


01 布魯氏菌病:再次「抬頭」的人畜共患病


2019年12月9日,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發佈消息,稱「蘭州獸研所」317名師生接受了布魯氏菌血清檢測,其中96 人被確認為布魯氏菌隱性感染。這引起了衛生主管部門與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也讓布魯氏菌這個看似離我們很遙遠的威脅再次走進大眾視野。


從未遠離的人畜共患病,布魯氏菌病為何又「抬頭」?

-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人民網 -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危害十分嚴重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布魯氏菌具有高度傳染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因此認為它可以製成生化武器,並將其定義為「B類生物恐怖主義藥劑」


布魯氏菌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由動物傳播給人,目前還沒有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證據和報道。


02 來自地中海的「惡魔」


1814年,伯內特(Burnet)醫生描述了一種奇怪的發熱病,並將它與瘧疾做了鑑別,這便是最早的布魯氏菌病。


到了19世紀80年代,隨著歐洲局勢的動盪,英帝國的遠征軍進駐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國家及某些島國,在馬耳他島上,駐紮的英國軍隊突然出現了大批發熱的病例,患病的士兵出現高燒、大汗、肝脾腫大等症狀,隨隊軍醫完全沒有見過這種疾病,只得按當地地名命名為「地中海弛張熱」。


1887年,英國隨軍醫生大衛•布魯氏(David Bruce)剖檢死於這種不明疾病的士兵的脾臟時,在顯微鏡下意外地發現一種微小的細菌,並將其命名為「馬耳他微球菌」。後人通過實驗和觀察證明它就是引發那些「熱病」的罪魁禍首,而布魯氏菌的名稱也由此得來。


專家表明,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內認為這個病已經被基本消滅,特別南方地區,在20多年前基本上已經見不到了,但反而近十年來病例又多了起來,這可能與我國的畜牧養殖業高速發展有關係。


03 傳播性強,「殺傷力」大


布魯氏菌的兇險之處,在於它的傳播性強,感染後的危害性較大。


如果人與感染或攜帶有布魯氏菌的牲畜接觸,牲畜的體液接觸到人類的黏膜便有可能引起布魯氏菌病。


同時,布魯氏菌在空氣中隨著氣溶膠飛散,儘管不會造成大範圍的感染,但這意味著在一定區域內布魯氏菌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危害很多人,造成局部集中暴發。


布魯氏菌接觸我們的眼結膜、呼吸道黏膜、口腔黏膜,都會引起感染。消化道黏膜甚至也能成為感染的途徑。如果我們食用仍有活菌的肉類,布魯氏菌也可能通過我們的胃腸道黏膜進入體內造成感染。如果手上或其他部位有破潰的傷口,布魯氏菌也可以通過它直接進入人體,造成感染。


目前沒有較為成熟的人用布魯氏菌疫苗,即使有也很難大規模推廣,所以目前防治的內容,主要還是牲畜接種疫苗和發生疫情後的及時管控。


布魯氏菌感染人體後,持續時間比較長,病程也比較長,感染後的病情也較為複雜。布魯氏菌感染可影響骨骼、淋巴結、肌肉組織、脊髓、生殖系統,造成敗血症,病情十分多樣,疾病過程較為複雜,這也使得它的診斷相對困難。


患者如不及時治療,易由急性轉為慢性,形成隱性病灶,反覆發作,遷延數年甚至幾十年,嚴重影響健康和勞動能力,病灶纖維化後形成瘢痕,甚至會引起內臟器官的器質性改變或骨關節的變形強直,終身不愈。


因為臟器損傷和機體消耗,會讓患者長期處於慢性疲勞狀態,甚至喪失勞動能力。


布魯氏菌病本身不易引起患者死亡,但個別急性病例,由於極度的菌血症、毒血癥、腦膜炎、血小板減少、心內膜炎或其他更嚴重的併發症,也可能出現致命風險。


04 提高意識,嚴格防範


其實,布魯氏菌感染普通市民的可能性並不大,大家不必過於恐慌。


在溫和條件下,布魯氏菌可在皮毛、水和乾燥的土壤中存活數週至數月。100℃的乾熱條件下,7~9分鐘即可將其徹底殺滅,而80℃溼熱條件下的殺菌時間,也只需6分鐘左右,飲用經巴氏消毒法消毒的奶製品無須擔心布魯氏菌病。


從未遠離的人畜共患病,布魯氏菌病為何又「抬頭」?

- 圖片來源:祝博士 -


在陽光直射下,布魯氏菌最長也活不過4小時,所以無法擴散至大範圍。


但如果前往疫區,或是與牲畜近距離接觸,或是從事畜牧、牲畜相關工作的人員,那就要注意防範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了。


專家提示

從之前講到的傳播方式看,建議相關人員要戴好有防範作用的口罩、護目鏡,戴好手套再接觸牲畜或生肉。

一定要買經過檢疫、正規廠家出產的肉製品,且確保煮熟,達到相應的溫度。吃牛排、火鍋、羊肉時都要十分注意。

從未遠離的人畜共患病,布魯氏菌病為何又「抬頭」?

- 圖片來源:祝博士 -


保護人們遠離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第一道防線,一定是規範、科學、衛生的畜牧業生產。


菜場中的肉販、擠奶工人、皮革廠制皮工人、吃著牛羊肉的百姓,這些易感者都無法也沒有能力去判斷接觸、食用的牲畜或肉食是不是健康衛生的,只得無條件相信相關部門與生產經營者的規範管理與監管,而一旦出現疫情,這些易感者往往會直接承受病痛。


編輯:周逸寧


文章選載於2020年第4期《祝您健康》雜誌

微信公眾號:鳳凰養身研究所(WeChat ID:znjk2833)

原標題:隱蔽而兇險, 布魯氏菌病緣何又「抬頭」 ——訪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感染病科主任醫師吳超教授

作者:車翀

原編輯:王崬、楊小龍


從未遠離的人畜共患病,布魯氏菌病為何又「抬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