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村莊精準扶貧為貧困戶“私人訂製”摘帽路徑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19日電(記者曲延函)與深度貧困的南疆四地州許多村莊一樣,新疆策勒縣恰哈鄉玉如克塔什村毗鄰沙漠,人多地少,常受風沙困擾。近年來,“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玉如克塔什村工作隊接續幫扶,全面落實精準扶貧措施,根據貧困戶實際情況和脫貧意願,打造“私人訂製”摘帽計劃,許多貧困戶不僅如期脫貧,還發揮所長成為脫貧致富帶頭人。

鏡頭一:小羊倌成了“羊大哥”

30歲的村民阿卜杜克熱木·圖曼尼亞孜自小放羊,天天和牛羊打交道,但養來養去、十幾只羊也不足以改變全家的貧困。和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駐玉如克塔什村工作隊看中他多年經驗,全力扶持他開辦養殖合作社,幫助擴大養殖規模,實現脫貧增收。

合作社棚圈需要通水通電,工作隊主動聯繫電力部門很快解決送電問題;村裡通了自來水,水管第一時間接到合作社。合作社開起來了,工作隊又為他聯繫畜牧養殖技術培訓。養了幾十年羊的阿卜杜克熱木發現,僅靠經驗過去產羔率只有70%,學習科學養殖技術後,合作社產羔率提升到85%-90%。

如今,阿卜杜克熱木的合作社已有500多隻羊、30頭牛,他成了村裡孩子們口中的“羊大哥”。去年,“羊大哥”純收入達5萬元。今年他想擴大合作社規模,養殖駱駝,並在已吸納4個村民就業的基礎上再僱幾個人負責銷售。“我想把合作社做大,給更多鄉親們提供就業機會。”

鏡頭二:泥瓦匠成了建築商

38歲的村民斯排爾·麥提如則十多年來曾在新疆多地打零工,學了不少建築和裝修技能,但因收入不穩定,家裡生活一直困難。婚後他和妻子回到村裡,不知該乾點什麼。恰逢村裡全面建設抗震安居房,斯排爾開始組織村裡少數貧困戶承建安居房。

駐村工作隊看到斯排爾有技術、有能力,鼓勵他成立建築公司,直接承接工程。建築工當老闆?他想都不敢想。從辦理申請到提交材料、再到領取執照,駐村工作隊隊員手把手幫他,只讓他專心做好工程。

去年,斯排爾的建築公司員工已有18人,他的月收入也提高到5000元以上,業務繁忙時月收入超過1萬元。“我不僅要蓋本村的房子,還要蓋其他村、全鄉的房子。”斯排爾露出充滿信心的笑容。

鏡頭三:空草灘成了“聚寶盆”

看著村裡不少年輕人有了好的就業門路,52歲的奧布力塔日·託合提不禁想:自己外出打工已沒有體力了,能幹點什麼呢?駐村工作隊走訪他家調研發現,他家有片繁盛的果林,附近有草灘,風景優美,是夏天消閒納涼的好地方,於是建議他經營一家農家樂。

但計算成本後,奧布力塔日打消了念頭:前期投入太大,萬一虧了,就是貧上加貧。駐村工作隊猜到他的難處,幫他申請到脫貧項目,不久將啟動資金放在了他手中。有了工作隊的支持,奧布力塔日有了底氣,決定放開手腳去幹。

去年,奧布力塔日在自家果林旁養了雞鴨、挖了魚塘,建了3個接待客人的氈房,搭起鋼板房作商店,還在草灘上放了一個足球門。遊客來了可以釣魚、踢球、烤肉、摘果子、吃農家雞鴨,不想離開的還可以留宿一晚。八九月客人最多的時候,他的農家樂甚至需要提前一兩天預定,忙得他和老伴兒腳不沾地。年底,農家樂給奧布力塔日帶來3萬多元純收入。今年,他計劃僱兩個人,以提高接待能力。

按照自治區和和田地區“訪惠聚”工作部署,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駐村工作隊自2014年來到玉如克塔什村,多批隊員輪流駐守,持續不斷開展幫扶工作。在基層先後駐村3年多的工作隊副隊長玉素甫江·艾尼瓦爾說:“這兩年,我們加大力度落實自治區相關政策進行精準扶貧,努力為貧困戶量身打造脫貧方案,事無鉅細幫助村民解決困難。看著老鄉因生活改變露出笑臉,工作隊付出的辛苦和流下的汗水就不算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