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一流 創名校——中小學校建設探索

爭一流 創名校——中小學校建設探索


爭一流 創名校——中小學校建設探索


四川宜賓橫江鎮中心學校 侯開軍 湯啟輝

家長希望子女進名校,學生希望自己讀名校,時代更需要大批名校。爭

一流,創名校是人心所向,社會所趨,是學校發展之路。每所學校只有朝著

這一目標不斷奮鬥和探索,學校才會有生機、活力,有生命。

爭一流創名校可分兩大因素:一是社會客觀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條件

等),另一因素是學校內部自身建設因素(包括學校教育、學校管理),本

文重點探索學校內部自身建設因素。

根據學校內部自身建設因素,爭一流,創名校怎樣“創”呢?路又應怎

樣“走”呢?總結名校成功之路大體為“三步走”。第一步是首先建成規範

化學校;第二步是辦成特色化學校;第三步是爭一流,創名校。

(一)規範化學校:“規範”即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準,是指學校

教育、教學、學校管理諸方面符合明文規定的標準學校。

教育規範包括辦學指導思想、教育目的、教育計劃、教育組織規範等。

教學規範可分教師規範、學生規範兩類。教師規範包括師德規範、教學

規範等。例如師德規範可按《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準則》規範教師的師德;教

學規範可按教學常規“六認真”等規範教師的教學。學生規範可按《中小學

日常行為規範》規範學生的品德;按《中小學生守則》等來規範學生的學習。

學校管理規範包括學校規劃、組織、指導和控制的規範,也就是對人、

財、物、時、空、事各方面的管理規範。例如四川劍閣縣為推進全縣村小規

範化管理制定了《村小管理試行條例》,其中部分內容如下:

村小實行“分級辦事、分級管理”的原則,村支部、村委會保障給村小

提供符合普及義務教育標準的教育教學設備與設施。

村小的常規管理要做到七統一:統一實行中心校領導分片包村制;統一

公、民辦教師雙向選擇聘任制;統一制訂並實行政治學習、請假、值周、住

校、校產及經費管理等五種制度;統一教學“六認真”標準;統一教師工作

考核標準;統一對教室佈置的要求;統一建立“普九”資料檔案要求。

綜上所述,學校工作在教育、教學、學校管理諸方面都應按明文規定的

標準行事,按標準規範學校一切工作,把學校首先建成規範化的學校,為下

一步辦成特色化學校奠定基礎。

(二)特色化學校:特色化學校是指學校工作表現具有獨特風格的學校。

天津市和平區教育局建設特色學校之路是:一,在工作指導思想上,突

出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從培養

21 世紀人才出發,從學校實際出發,落實到創造自身最優發展的思路上;二,

在框架構建上,突出了整體性區域化特點。將學校特色建設的六個基本要素

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優化組合的基礎上選好突破口,實行分步推進。六個

要素包括:(1)思想建設,(2)隊伍建設,(3)機制建設,(4)科研建

設, (6)人才建設;三,在具體操作方法上,把學校特色建設作為一個過程,

注意把握髮展的層次性,在水準上求特不求全。

四川省中江縣實驗小學成功之路是:“奮進、活潑、文明、健美”的育

人目標,致力建設一支“敬業、愛業、嚴謹、創新”的教師隊伍,達到“兩

園”(學生學習的樂園,風景優美的花園)“三高”(教育質量高水平,教

師素質高水平,辦學條件高水平)的總目標;在教學改革中,堅持以“創三

特”的省實驗課題為龍頭(培養合格加特長的學生,鍛鍊有特點的骨幹教師,

辦出規範加特色的學校),開展多系列多層次的改革實驗,建立必修課、活

動課、隱形課三大板塊的新課程結構體系。該校辦學獨具特色,成績突出,

先後被評為省德育先進集體、省重點學校。

綜上所述,建特色學校之路是各樣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自身優

勢,不斷創新深化,展示自己獨特風格的過程,為爭一流,創名校奠定堅實

基礎。

(三)一流名校。爭一流,創名校是指學校工作十分出色,在同行中起

領先地位,享有極高聲譽、名氣的學校。它具有一流的設備、一流的師資、

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培育大批一流的人才。

名校可分地方名校、中華名校。

例如“作為蜀名校”的四川綿陽中學成功之路是:用一流的管理、一流

的師資,整合出一流的質量。實行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校內結構工資

制和全員考試製為核心的校內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起校內 28 個崗位職責和

21 個規章制度,覆蓋全校管理內容及對象,把競爭機制引進了綿中。借鑑中

外教研成果推出“六三一”育人整體教改方案,其基本內容是:正確處理六

個關係,優化育人環境,進一步端正辦學方向。綿陽中學應屆生升學率連續

幾年居全市第一,在全國奧林匹克賽中高、初中物理、化學分別取得第一名

和第二名,被國家教委、團中央評為“全國中心學實踐教育先進學校”。

1993 年入選《中國地方名校》,1994 年被評為全國教改先進學校的雲南

昆明市武成小學成功之路是: 遵循鄧小平同志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指示, 以 “改

革、創新、發展、致美”為宗旨,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實驗。

1993 年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命名為“中國名校”的四川成都鹽道街小

學成功之路是:“一身正氣、為人師表是該校教職工的座右銘”,“團結、

理解、求實、奉獻”是校風建設奮鬥的目標。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引入競爭機

制,進入科學有序的軌道。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大力實施省級軟科學重點科

研項目,在省內外處於領先地位。

爭一流,創名校,“爭”是靠努力去奮鬥;“創”是靠辛勤勞動去開創。

只有看準目標,選好走的路,以“兩綱兩法”(《教學大綱》、《中國教育

改革和發展綱要》、《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為指南,遵循客觀規律,

加強學校內部自身建設,長期不懈地去奮鬥拼搏,方能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