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看起來毫無關聯,究竟是什麼關係?

前言

這四人之中,大家第一個認識的人物便是司馬光,來自“砸缸”。而後期隨著對歷史以及文學名著的深入,逐漸瞭解蘇軾,王安石以及歐陽修三人,以此得出這四人的共性,便是同處於宋朝時期,而且因為身處於同一年代,還會產生交集。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看起來毫無關聯,究竟是什麼關係?

不過近些年來,一些影視劇題材如《清平樂》著重描寫了北宋的繁榮盛景,其中用濃墨重彩的一筆描述了北宋所產生的文學天團,更加豐富了平日我們只能在書本之中見到的人物形象。不過影視劇題材也對我們從小所認識的司馬光有了一些負面的評價,表現在他阻撓徽柔公主的婚事之上,被眾多的網友批判封建、刻板。

這四人的排名之中,范仲淹是最早出生,其次是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年紀最小的便是蘇軾。歐陽修是范仲淹的門下,王安石和司馬光又都是歐陽修,推薦給朝廷的人物,而蘇軾是歐陽修的門生。雖然大家都是文壇聖人,不過政治地位之上蘇軾稍低,其他幾人都在宋朝的中樞機構進行工作,王安石和司馬光更是擔任過宋朝的宰相。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看起來毫無關聯,究竟是什麼關係?

范仲淹和歐陽修的同患難

當時宋朝器重文人,同一個官職,更可能出現三個人同時擔任,以此來互相制衡權力。但是當宋仁宗執政之後,卻對宋朝的這種制度嚴重不滿,於是起用當時的范仲淹擔任改革的主要領導。

若是想要改革,這種制度必然要對貴族集團發起攻擊,而范仲淹確確鑿鑿的十條諫言立馬遭到了各方勢力的瘋狂反撲。宋仁宗無法抗住壓力,而范仲淹也自知改革無法進行下去,為了保護自己,自動請求外放做官,為期不到兩年的慶曆新政改革失敗。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看起來毫無關聯,究竟是什麼關係?

而當時作為范仲淹的門生――歐陽修,在當時僅僅是一名小小的諫官,跟隨老師一起進行改革,但是後期因為受到老師範仲淹的波及,於是在慶曆新政失敗之後,也遭到了貶謫,也就是《醉翁亭記》所著作的地方滁州。

司馬光和王安石的生死冤家

司馬光和王安石出生在同一年代,年紀相仿,又都因為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進入朝廷,基本上算是同朝為官。而且當時司馬光極力佩服王安石滴酒不沾的膽略氣度,逢人必誇。而且王安石也聽說了司馬光砸缸的英勇故事,兩人自此惺惺相惜。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看起來毫無關聯,究竟是什麼關係?

但是兩人卻政見不合,在影視劇《清平樂》中便可以看出,司馬光為人刻板,因循守舊,對於改革是不會做任何的嘗試,屬於保守派。但是王安石不同,王安石在宋仁宗時期便上書進行改革。可惜經歷過新政失敗的宋仁宗卻沒有理睬過王安石的諫言,一直到宋神宗時代,王安石才擔任宰相,並且主持變法。

而且因為政見不合的司馬光,一怒之下回家寫書19年。而在19年的時間中,王安石的變法並沒能順利地進行下去,經歷兩起兩落,最終消沉。而後期宋哲宗上臺,太后高滔滔保守,重新起用司馬光。而作為保守派的司馬光將以往王安石的變法內容全部廢除,直接將王安石氣死。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看起來毫無關聯,究竟是什麼關係?

蘇軾的牆頭草

因為蘇軾是歐陽修的門生,再加上王安石和司馬光也是被蘇軾所推薦,自然這三人關係算得上融洽,而王安石和司馬光都對蘇軾委以重任。

然而,在王安石變法之時,因為歐陽修的退休以及前期的伯樂之恩,自然是對蘇軾多加看重。然而,蘇軾卻做出了與王安石變法相違背的舉動,認為王安石其中的變法內容不適宜現在進行,遭到王安石的貶謫;而到了司馬光主持政局之時,又重新起用蘇軾,委以三品的官職,卻不料蘇軾又認為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有些是可以取得,又將司馬光得罪地徹徹底底,再一次遭到了貶謫。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看起來毫無關聯,究竟是什麼關係?

所以無論是在王安石執政期間,還是司馬光執政期間,變法派和守舊派蘇軾都是搖擺不定,因此遭到兩方面勢力的集體打壓,也只能一生漂泊,江海寄餘生。

宋朝,尤其是宋仁宗時期是中國文人的高光時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給予文人言者無罪的自由,為宋朝的文人鋪墊了一個極其光明的前景。前期的范仲淹,韓琦,富弼,中期的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以及後期的蘇軾、曾鞏等人,在宋朝整個時代是遍地開花,詩篇流傳千年,滋養了中國文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