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麵,就是每個新疆人餐桌上的信仰(原創·美食)

拌麵,就是每個新疆人餐桌上的信仰(原創·美食)

拌麵,又名拉麵,江湖人稱拉條子,這是我們新疆老幼婦孺都非常熱愛的一個飯。

民以食為天,飯以“硬”為綱,這個硬不是指食物本身堅硬,我們人類的咬合肌沒有那麼強大,而是指食物本身的紮實與敦厚。

很顯然,拌麵就具有這樣的特質。

從面本身來說,無論南方的陽春麵、蔥油麵,還是北方的牛肉麵、臊子面,身姿都是曼妙纖細,在碗裡盡顯婀娜。

而拌麵則不同,與上述面相比,拌麵就是一個膀大腰圓的壯漢,而且是盤踞在盤子裡,對的,是盤子,不是碗,這就顯出了它的卓爾不群。

陽春麵、蔥油麵、牛肉麵、臊子面都是要配湯汁的,宛如浣紗女,而拌麵就是一副雄赳赳的模樣,它拒絕柔情似水,只是要和菜來搭配,一盤子柳綠花紅的配菜傾頭覆臉的蓋在盤子裡的面上,遮了白玉,蓋了遠山,奼紫嫣紅。

中國人吃飯,其實吃的是飯菜,模樣菜是不叫吃飯的,再窘迫再倉促,一個飽滿的大白饅頭也要配一個榨菜,飯和菜在餐桌上就是孟良和焦贊,情同手足,形影不離。

米飯或者饃饃無論搭配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還是回鍋肉,終究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個體湊在一起,就像是談戀愛。

而拌麵則是面和菜的結合,就像夫妻,水乳相融。

拌麵,就是每個新疆人餐桌上的信仰(原創·美食)

在新疆,但凡是大眾喜歡的大路菜都可以成為拌麵的主搭,比如過油肉拌麵、小白菜拌麵、大白菜拌麵、韭菜肉拌麵、蘑菇肉拌麵、土豆絲拌麵、辣皮子拌麵、蔥爆肉拌麵、大盤雞拌麵、豇豆拌麵、茄子拌麵、西紅柿炒雞蛋拌麵、酸菜肉拌麵等等,如此多元,如此廣泛,簡直是全方位不留死角,即便對於挑食者來說也總有一款適合你。

吃拌麵還有一個標配,就是就生大蒜,生蒜是每個拌麵館的餐桌少不了的必備品,關於吃拌麵就生蒜有兩種說法:一是在外面吃飯,吃生蒜可以殺菌保健康。二是生大蒜可以刺激味蕾讓食客食慾大開,然後好好對付這一大盤兇猛的食物。關於第一點,我個人認為不太靠譜,吃生蒜的確可以殺菌,但也沒見過誰吃炒米粉時也吃生蒜,為什麼獨獨就是吃拌麵要殺菌?拌麵又不是特別攜帶了超標的大腸桿菌,反正一直以來餐桌上就備有生蒜,大家也就習慣成自然,我覺得還是從眾心理導致的結果罷了。

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儀式感代表了對生活的尊重和自己的認真。

經常能看見拌麵館有食客左手邊一張餐巾紙上擺好了2粒剝去皮的生蒜,右手邊放著一碗麵湯等著飯後原湯化原食,中間的位置留給了準備端上來的拌麵,整個過程莊重的一絲不苟。

這就是我們感恩生活待自己不薄的祭祀,拌麵在此時就是我們的信仰。

在新疆開拌麵館的人都有豪俠之風,因為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免費加面,直到你吃飽為止。這也是在拌麵館你可以看到有的人並不會將一整盤菜全部澆在面上,他會根據自己的飯量做一個精準計算,會留出一部分菜準備加面時吃。

關於加面,我的一個前同事坤子被一個拌麵館老闆調戲了,他的拌麵上來後,他高聲大氣的說:“加面,這點面哪夠。”

這個情商堪憂的人為他的命令式語氣而非請求式語氣遭受了被玩弄。

老闆默不作聲進後堂用茶盅式小碗給他端來了加面,坤子嘟囔:“咋就一根面,不夠。”

老闆指著牆上的宣傳畫:“光盤行動,不浪費糧食,你不夠再加,我的面管夠。”

加面,又加面,三茶盅加面之後,老闆端來了第四個加面,是一個大湯碗,滿滿一碗麵,老闆笑眯眯的看著他:“吃,不夠再加,不要浪費糧食。”

坤子用了半個小時才艱難的吃完了這頓讓他記憶深刻的拌麵,出了門他淚流滿面,一定是《憫農》讓他百感交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拌麵,就是每個新疆人餐桌上的信仰(原創·美食)

吃了半輩子拌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幾個地方的拌麵,奇臺縣的過油肉拌麵,良心之作,幾十年了,羊肉片厚實嫩滑,配上木耳青椒,青綠亮眼,簡直是人間珍饈。伊寧市的碎肉拌麵,肉雖然被切成了小丁丁,但味美能夠讓你吃出囫圇的感覺。昌吉市的辣皮子拌麵,一盤面在眼前簡直就是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的景緻,讓人陡生再向虎山行的豪邁,其實,吃下來,原來紅辣皮子並不那麼恐怖,還有一些微甜的感覺。阿圖什市的家常拌麵,就是家庭式的做法,菜已經是大鍋菜了,羊肉、白菜、皮牙子、青椒、西紅柿的大雜燴,炒好後盛入一個大盆裡置於案臺,一盤拉麵出鍋,廚師舀出一勺菜澆上,大道至簡,美不勝收。

我個人比較偏愛小白菜拌麵和韭菜肉拌麵,白色的面上綠意盎然,青山綠水,素人風範,清新別緻。

剛工作時,聽出差很久歸來的同事說,回家的路上就跟老婆說好,別來接我,也別做飯,我在外面吃個拌麵再回家。

我不以為然:“吹牛逼,鬼扯,哪有那麼玄乎,我就不相信一盤手抓肉會抵擋不住一盤拌麵的誘惑。”

當我自己後來出差二十多天後回家,在火車上就盤算好,到家就去美美的吃上一盤拌麵再說,吃上了拌麵,在心理上感覺才算真正回到了家鄉,才有了滿足感和踏實感。

拌麵對於每一個新疆人來說就是餐桌上的一種信仰,我們為了這個信仰意志堅定,持之以恆,因為我們的味蕾和舌苔在只配著我們的思維做出了這種選擇。

真的不誇張。

文/趙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