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雖智能,卻不能替代對講機,四個例子告訴你答案

一說到對講機,總有人要吐槽:


明明手機就可以聯繫啊,為什麼還非要帶對講機?


一看你就不懂,手機平常聊聊天,刷刷微博、吃吃雞倒是OK,可是一到關鍵時刻(比如突發斷電、斷網等信號中斷的情況),你的手機將瞬間淪為“豬隊友”,管你什麼PLUS,全都變板磚。
相比之下,我們對講機則不需要依賴基站網絡工作,你只要保證電量充足,甭管去到什麼犄角旮旮,照樣信號滿格,溝通順暢無阻。
如果這都沒讓你感受到對講機很skr(總之就是很厲害的意思),那我就不得不搬出最有發言權的這些人,來為我們的對講機“代言”啦。

手機雖智能,卻不能替代對講機,四個例子告訴你答案

模擬機

警察蜀黍、軍隊、警察、治安管理人員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無線對講機就被廣泛應用於戰爭中,可以說是“戰功赫赫”。直到今天,對講機仍是警察、軍隊中的標配,“軍工級標準”更是成為劃分軍用對講機與民用對講機的鮮明界限。
除了港劇警匪片英姿颯爽的警察蜀黍,在現實生活中,從部隊士兵到公安武警,包括大廈的安保、巡防警員都離不開對講機。

手機雖智能,卻不能替代對講機,四個例子告訴你答案

模擬機

服務業人員、大型商企及政府從業人員
對講機和手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手機可以陪你:吃飯睡覺打遊戲,更像是一個“玩伴”。對講機則更像是一個志同道合的“夥伴”。
尤其在大型商場、工地、物流運輸等經常需要進行調度的工作場景中,很多工商業或政府部門都會為員工統一採購對講機設備,這就跟計算機、制服一樣,成為生產服務行業必不可少的工具。

手機雖智能,卻不能替代對講機,四個例子告訴你答案

模擬機

驢友、車友、戶外活動玩家
常說戶外出行有三寶:帳篷、指南針、對講機。
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倡導“低碳·環保”理念,自駕、徒步、越野這類戶外項目大受歡迎。
越來越多驢友都會在出行清單中添置一臺對講機,車友們就更瘋狂了,手臺、車臺、同頻中繼臺一應俱全,為的就是隨時聯絡隊友,確保不掉隊。
火腿

手機雖智能,卻不能替代對講機,四個例子告訴你答案

公網機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
“火腿”(HAM),是指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這群人可以說是無線電設備的“真愛粉”了!
比起追求市面上的現成品,“火腿”們更崇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他們常常可以花一整天宅在房間裡搗鼓設備,或是偷偷跑到小區樓頂架起天線...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問題可聯繫編輯

有對講機方面的也可以聯繫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