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3塊月入4萬:你看不起的生意,往往特別掙錢

關注頭條號

@啡小沫,專注職場乾貨,每日更新,和你一起成長。

作者:啡小沫

靠3塊月入4萬:你看不起的生意,往往特別掙錢


01

收到一條讀者留言:想創業,和老公有分歧。老公覺得一定要做線下實體,和互聯網相關的東西都太虛。她覺得線下實體不賺錢,要做互聯網。該怎麼選擇?

實體和互聯網,其實不矛盾。它們是相互促進而非對立的關係。

早些年,我們還把互聯網單獨列為一個行業。而現在,互聯網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越來越不能稱之為行業了。它是可以給各行各業賦能的工具。

舉兩個例子。

去年我寫過一位在線下活動認識的、開連鎖外賣店的女生,全國開了幾百家實體店。

過去幾個月,整個餐飲業都很焦慮。而她一點沒閒著。很多平臺,都能刷到她們的內容。她們通過短視頻、直播、圖文多形式,在線上輸出線下積累的經驗,積累了不少粉絲,做出了品牌。疫情剛一緩解,她們的線下店就火熱起來。

而前面說了,她們的線下店,是做外賣的,所以基本100%通過線上外賣平臺接單。這些外賣平臺的運營能力,就至關重要。

所以你說她是做線下實體的呢?還是做互聯網的呢?

我身邊另外一朋友,做微商生意。早年間純網絡營銷發展,賺得盆滿缽滿。

而近5年,我們都知道,微商的藍海早已迅速變紅。這朋友,自己弄了線下辦公區,和一些知名老店合作開發新品達成信任背書,又做出了線下小店的加盟系統,和下沉市場的小店老闆們合作帶貨。

她又是做線上的網絡營銷生意呢?還是線下實體的?

靠3塊月入4萬:你看不起的生意,往往特別掙錢


02

為什麼很多生意選擇上線?

因為人與人的連接更高效。

十幾年前你買衣服,去商場逛個一整天,筋疲力盡,撐死也就看幾十家店。現在打開手機,不出半小時,就逛了幾十家店。

上課學習,從前無論學個啥,都得跑老遠趕到教室裡。老師對著三四十個人,講上半天。這三四十個人付出的學費,就得覆蓋掉老師這半天的課時費、場地費以及機構的運營成本及利潤。現在很多課,老師線上錄一遍,賣千份萬份。

那又為啥要線下實體?

因為人是需要社交的動物,高效不是唯一標準,咱還得體驗、得交流。在交流中建立信任、摩擦出感情。

地攤經濟火了。但其實你在地攤賣衣服鞋帽啥的,挺難的。別人摸一摸試一試,然後拿出手機淘一淘,回家躺空調房裡在線下單。所以很多巨頭都把線下店直接搞成體驗店了。

地攤生意最好的,是奶茶小吃、還有最近流行起來的日雜。夏日炎炎坐在外面邊吃邊聊的體驗,日雜店探索並獲得小確幸的樂趣,是點外賣、雲購物得不到的。

我最近回了趟老家西安嘛。地攤簡直太太太火了。這是我這些年在北京、浙江的夏天,都沒有體會過的。

為啥?因為西安小吃多啊。串串、肉夾饃、胡辣湯、涼皮、米線、酸辣粉…齊刷刷爭做地攤最靚的仔。


朋友說他家樓下一個大約7、8平方的肉夾饃老店,據說每月賺3、4萬,而這店的火爆生意,已經持續了10來年!當然,肉夾饃也從當年的3塊漲到了現在的10塊。

不少生意,目前還都是不能雲閉環的。

比如,疫情期間,很多男孩子,都長髮飄飄的。幾個月前剛解禁的時候,我們小區門口也一度出現理髮店排大隊的盛況。

靠3塊月入4萬:你看不起的生意,往往特別掙錢


03

所以,我們要選擇的,不是說我要做互聯網的生意,還是要做實體的生意。

我們要考慮的是,我們要提供的是什麼產品、服務?需要我們產品、服務的客戶在哪裡?如何更高效地連接到他們?如何讓他們體驗更好?如何運營增加黏性?

而且,成本結構、流量紅利也都是動態變化著的。

早些年地攤上線的商家,都賺到了錢。因為淘寶上店少顧客多,供不應求。而流量紅利沒了之後,你不懂精細化運營,很可能線上獲客成本比線下還高。現在直播帶貨,是類似的紅利期。不同的是,這個紅利期可能過得會更快。

比如母嬰的精準人群,現在線上獲客成本已經非常高了。而三四線城市往下,店面租金便宜,人力成本低。你想做母嬰產品,有可能一測算,發現在老家開個實體店跟當地私立醫院建立合作,是更划算的選擇。

我找月嫂和育兒嫂的家政公司,老闆當年就是跟當地早教機構合作起家的。早教需要線下強連接,用戶黏性很強。他們給家政公司導流獲取二次收益,家政公司得到更便宜的流量。雙贏。

我最近喜歡買蛋糕的一家甜品店,位置也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在一條几乎沒有自然流量的背街上。但架不住人家大眾點評運營得極好,因此不妨礙生意興隆。背街還租金極低,利潤空間大風險小。

樊登讀書會截止2018年初,就有400多萬的會員,近4億的年銷售額,全球2000個分會。他們的線上運營做得極好。總之我朋友圈就經常被他們創意滿滿的海報刷屏。但他們還開了幾百家“不賺錢”的線下書店。

這種把一個城市有著同樣標籤的人聚集起來的“場”,是非常珍貴的,能給我們的快節奏生活,帶來些不一樣的體驗。我前年有一陣在浙江小城市輾轉,每到一地,看到樊登讀書的書店,就會進去坐坐,覺得很親切。

線上起家的得到,今年也做了個新的線下產品,啟發俱樂部。聚集“易受啟發體質”的人,把線上的邏輯思維,以劇場演出的方式呈現。現在是每週一期,羅胖講他希望未來能做到每天一期。

羅胖在他啟發俱樂部的第一期還講了迪士尼的故事,我覺得特別有啟發。簡單分享一下。

他講,迪士尼,一家做動畫片的公司,現在票房是好萊塢第一名。2018年90億美元,2019年130多億。我們熟知的環球,60億。華納,50億。

為什麼它成為了好萊塢的太陽?

因為別人拍電影,只在銀幕裡和觀眾發生關係,是一次性生意。而迪士尼,發展出一個龐大的線下產業。

你不僅看了電影貢獻了票房,你還會去迪士尼度假區消費,你會買白雪公主的裙子,米老鼠的鉛筆盒。迪士尼2019年財報,來自電影的收入只有10%,剩下90%都是線下相關收入。

和環球華納相比,迪士尼的電影票房,只是它的火車頭。90%的線下槓桿,放大了線上虛擬創意產業的價值,得到了一整輛長長的收入火車。

我聽完這個故事,感觸還蠻深的。

我們的職業、副業選擇,都不能只盯著眼前的熱點、紅利。城市化後面藏著逆城市化的渴望,上線背後也不乏下線的機會。

另外,無論我們在做什麼,都要擅用槓桿,放大自己的努力。

希望也對你有啟發。

關注頭條號@啡小沫,專注職場乾貨,和你一起飛速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