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走遍天下

近日,一貨車司機將白菜從張家口運到武漢後,被貨主剋扣2000元運費一事之視頻在網上熱傳。

有理走遍天下

司機李軍說:“給你拉的貨7000塊錢,到這多讓你壓兩天車沒給你要錢,你就給五千,那兩千你為啥你不給,我就不信在武漢這地方,就沒說理的地方。我告訴你,你是做買賣人……”

李軍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說辭,說的貨主啞口無言。

貨物有質量問題應該找供貨商。只要不是因為司機耽誤了行程導致貨物出的問題,那麼一切質量問題都跟司機無關,你不去找供貨商,卻欺負貨車司機,真的有些不講道理。

一: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行為準則。中國古代有“三個將軍抬不過一個理”的諺語。中國古代先哲孟子說:“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的意思明白無誤,明理者才能得道,有理者就是得道。有理即為天下之所順。

有理走遍天下

二:有理有氣勢,有理有氣魄,有理有氣概,有理有智慧。

《大學》載: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訟是爭訟、訴訟,照現代語說,就是打官司。孔子說,聽別人打官司時,原告、被告、證人、律師,都是各有各的理由。當某一邊說得很有道理時,反過來,聽這一邊說得也很有道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保持客觀,使大家沒有紛爭,都能心平氣和,合理的得到解決,“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天下的歪理千萬條,而正理只有一條。當是非紛紜,莫衷一是的時候,只能採用有理一方的說法,阻止那個不合情理的一方,再也不要爭辯下去。

古漢語,情理相通,情就是理,“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就是“無理者不得盡其辭”,有理氣壯,理直氣壯,有理走遍天下,自古如此。

有理走遍天下

三:有理走遍天下是盛世的標誌。

盛世千齡合。生逢盛世,天下開泰,四方無虞,是人生大幸。杜甫有詩: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
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想當年開元盛世時,小城市就有萬家人口,農業豐收,糧食儲備充足,儲藏米穀的倉庫也裝的滿滿的。社會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沒有寇盜橫行,路無豺虎,旅途平安,隨時可以出門遠行,自然不必選什麼好日子。當時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到處是貿易往來的商賈的車輛,絡繹不絕於道。男耕女桑,各安其業,各得其所。宮中天子奏響祭祀天地的樂曲,一派太平祥和。社會風氣良好,人們互相友善,關係融洽,百餘年間,沒有發生過大的災禍。國家昌盛,政治清明。


有理走遍天下

由此看來,盛世不止是太平盛世,承平盛世,物質豐富,人民安居樂業,更主要的是有理走遍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