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莊王年間(一)

1、齊、魯奚之戰

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史稱“奚之戰”,魯軍敗績。

2、魯、宋攻邾

周莊王二年(公元前695年),邾國內亂。宋國認為有機可乘,便聯合魯國攻打邾國。

3、齊滅紀之戰

齊、魯奚之戰之後第二年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和鄭君子亹被齊襄公殺死。魯鄭兩國頓時不及考慮保存紀國。形勢急轉直下。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93年),齊國軍隊驅走紀國的郱、鄑、郚三邑居民,佔有三邑土地。公元前691年,紀國分裂。紀侯之弟紀季以紀國的酅地投降齊國,做齊國的附庸。同年魯莊公試圖和鄭君子嬰商量保全紀國,鄭君以國內部不安定為由拒絕。公元前690年,齊國軍隊攻破紀國都城。紀侯將剩下的國土交給紀季,出國逃亡一去不返。紀國滅亡。

26、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莊王年間(一)


4、楚攻隨之戰

周莊王七年(前690),隨叛楚國,又以漢東之國為亂。楚武王率師伐隨,結果死於伐隨的路上。楚令尹鬥祁、莫敖屈重將此事保密,繼續推進,築橋開路,修築營壘,並以楚武王之命向隨人進攻。隨人懼,與楚訂盟。

5、楚攻申、鄧之戰

周莊王九年(前688),楚國向南陽盆地擴張,攻打申國。楚如攻申,必經咽喉之地鄧國。春秋初年,楚曾拉攏鄧國,與鄧國聯姻。楚武王的夫人鄧曼就是鄧國女子,所以,鄧國又是楚文王的母舅之國。楚文王伐申,過鄧,向鄧借道。當時,鄧國大臣勸鄧祁侯乘機殺掉楚文王,並忠告:“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臍。”而鄧侯卻念楚文王是他外甥,不能自相殘害,楚國又較強大,故不聽大臣的意見。結果楚文王伐申以後,返鄧時,向鄧國進攻。又過了10年,楚終於滅鄧。

6、齊、魯圍郕

魯莊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魯、齊聯合攻郕,郕向齊投降。魯仲慶父不滿,請求攻齊,莊公不允。

26、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莊王年間(一)


7、齊、魯乾時之戰

周莊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軍在乾時(時水支流,經山東桓臺西北注入古濟水,旱則乾涸)擊敗魯軍的作戰。 十二年春,公孫無知被齊大夫雍廩所殺。隨後,齊大夫高奚等暗中遣使赴莒迎公子小白。魯莊公則親自領兵護送公子糾歸國,並命管仲率軍把守住莒國通往齊國的道路,以阻止公子小白歸國。當管仲軍與護送公子小白歸國的軍隊發生交戰時,小白被管仲射中帶鉤,遂佯死,得以先入齊國繼位,即齊桓公。秋,魯莊公為助公子糾爭位,再度領兵攻齊。齊、魯兩軍在齊都臨淄以西的乾時相遇。齊軍以逸待勞,大敗魯軍。魯莊公丟棄所乘戰車,改乘輕車逃回。其御手秦子及車右樑子持莊公的旗幟,在道旁誘騙齊軍,被俘。不久,齊大夫鮑叔牙率軍至魯,對魯施加壓力,迫使其殺死公子糾,交出管仲。

7、齊、魯長勺之戰

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是繼乾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齊軍仗著兵強馬壯,侵入魯境。魯莊公暫時避開齊軍鋒芒,撤退到有利於反攻的地方——長勺(今萊蕪苗山鎮)。由於乾時之戰的勝利,鮑叔牙以下將士都輕視魯軍,認為不堪一擊,於是發起聲勢洶湧的攻擊。

長勺之戰最有名的便是曹劌論戰。也是成語一鼓作氣的由來。曹劌說:“打仗,主要靠軍隊的士氣。敲第一遍鼓時,士氣最旺;第二遍鼓時,士兵的勇氣就已經減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氣已經耗盡。這時我軍趁機擂鼓而上,士氣旺盛之軍攻打鬆懈疲乏之軍哪有不勝的道理?”《左傳·莊公十年》記載:“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齊軍聲勢浩大的第三次進攻,迅即出現於魯軍面前。曹劌看到這次齊軍來勢雖猛,但勢頭沒有上兩次大,認為出擊時機已到,立即向莊公提出反擊齊軍的建議。莊公親自擂起戰鼓,發出攻擊命令,隨後魯軍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26、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莊王年間(一)


魯軍戰勝,莊公傳令追擊。曹劌認為齊乃大國,兵力素強,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敗,很可能另有埋伏,阻止莊公下達追擊令。他登軾而望,見齊軍旗鼓雜亂,兵器倒曳,又下車觀察到齊軍戰車的車轍十分混亂,判定齊軍是真正潰敗,才向莊公提出大膽追擊的建議。莊公令下,魯軍猛打猛追,給齊軍以沉重打擊,俘獲大量甲兵和輜重,把齊軍趕出國境,並射殺齊桓公子公子雍,洗滌乾時之戰所蒙受的恥辱,國勢為之一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