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信息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從內容上看,信息化可分為信息的生產、應用和保障三大方面。信息生產,即信息產業化,要求發展一系列信息技術及產業,涉及信息和數據的採集、處理、存儲技術,包括通信設備、計算機、軟件和消費類電子產品製造等領域。

廣義的社會教育和我們所說的廣義的教育在涵義上幾乎無異。事實上,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職能就是通過社會教育來實現的。在原始社會,家庭尚未形成之前,年輕一代的教育是在全氏族成員的共同勞動中。

在日常社會生活中,由氏族公社的成員通過互相的言傳身教,或由有經驗的年長者向年輕一代傳授一些簡單的生產和生活的經驗的方式進行的。以後隨著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出現,直至學校教育的產生,廣義的社會教育開始逐步地分化為三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狹義的社會教育。

你知道信息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中,物質和能源是主要資源,所從事的是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成為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目的信息經濟活動迅速擴大,逐漸取代工業生產活動而成為國民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

信息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並構成社會信息化的物質基礎。以計算機、微電子和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革命是社會信息化的動力源泉。

由於信息技術在資料生產、科研教育、醫療保健、企業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


你知道信息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所推動的信息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進入21世紀,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愈加深刻。世界經濟發展進程加快,信息化、全球化、多極化發展的大趨勢十分明顯。

信息化被稱為推動現代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現代社會發展的均衡器。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推動著全球產業分工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改變著世界市場和世界經濟競爭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