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原創 Dawn 手遊矩陣

“花澤香菜的中國之行”又要出寫真集了,沒錯,聲優的寫真集!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作為一名聲優,花澤香菜是近幾年來聲優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極具辨識度的聲音,堪稱勞模的工作量,傳播極廣的《戀愛循環》和魔性表情包,讓她在不關注二次元的人群裡也具有一定知名度。

這並不是花澤香菜第一次出寫真集,早在2013年花澤香菜聲名鵲起時,就出過名為《KANA》的生寫真,受到了不少粉絲的喜愛。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花澤香菜《KANA》寫真


在聲優偶像化已經成熟的日本,對於聲優出寫真,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這樣的情況已經見怪不怪,甚至用聲優見面會搶票資格來推動動畫DVD銷量的事情也常常發生。但在聲優產業鏈將將開始復甦的國內,不論是聲優偶像化,還是聲優多棲發展,這一切都離國內聲優還有很長的距離。

曇花一現的80配音熱潮

“聲優”這個詞,在上世紀80年代由知名動畫雜誌《Animec》副主編井上申一郎提出,逐漸成為當時從事配音工作人員的統稱。雖然這個統稱有極高的認知度,但放到國內環境來說更多的從業者還是更習慣將其稱為“配音演員”。

在上世紀80年代,受限於國內影視片的管制,電視臺大量引進了國外譯製片,而為這些外文譯製片配音的配音演員,成為了國內最早的有“聲優偶像化”徵兆的先行者。

為《佐羅》配音的童自榮,在近兩百部譯製片內擔任主要配音的丁建華,為《魂斷藍橋》、《安娜·卡列尼娜》配音的喬榛,為《神探亨特》配音的劉彬……在現代年輕人眼裡,這些名字都很陌生,但在老一輩的記憶裡,這一群人陪伴了他們十年有餘,記性耐心好點的,能記住其中不少姓名。哪怕記不住名字的,那些經典配音一出來,就能喚起他們的記憶。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年輕的童自榮和他配音的佐羅


“哦!我的老夥計”,“我發誓,看在上帝的份上”這些現在被不斷調侃的譯製腔短語,當年被老一輩的配音演員演繹的惟妙惟肖,沒有絲毫違和感。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如今還有了譯製腔版的《甄嬛傳》


而當年演繹這些譯製片美男子和貴族小姐的配音演員,和現在的偶像明星一般,被大眾熟知且喜愛。他們會和演員一起出席,會有記者採訪,會有粉絲追捧,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可惜的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他們好像只是短暫地被愛了那麼一下”。最多不到10年的時間,隨著九十年代錄像帶VCD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字幕觀影形式出現,譯製片的輝煌時代轉瞬便消失了,而配音演員也受限於國內發展土壤侷限,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中。

近兩年的國內配音圈是怎麼火起來的?

近幾年的國內配音圈很火,火到什麼程度呢?火到有很多人產生了國內也開始“聲優偶像化”的錯覺。現在國內有聲優見面會,舉辦了聲優祭,知名的配音演員的微博有數百萬的粉絲量,也成為了一些遊戲宣傳時的招牌。看起來很“偶像化”,嚐起來卻是原始到有些野蠻的味道。

近兩年內國內配音演員的大熱,不得不談的一環是《戀與製作人》這匹黑馬的殺出,它為女性向作品加了一大把柴,讓這個市場徹底“燒了”起來,而跟這個市場同時燒起來的,還有給遊戲中四個老公配音的配音演員和女性向配音市場。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當初的一匹黑馬《戀與製作人》


其中給“許墨”配音的演員叫夏磊,從2001年開始從事配音行業,配過《仙劍奇俠傳三》的茂茂,也配過《射鵰英雄傳》的歐陽克,《爐石傳說》玩家最熟悉的安度因“哇哦”是他配的,《古劍奇譚二》的夏夷則也是他配的。夏磊能喊出名的配音作品數百部,但到了2017年年底隨著《戀與製作人》大火,他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為大眾所熟知。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夏磊曾在一次談話中提到過早年配音經歷,時常拖了半年甚至兩年的配音酬勞,在以前配電視劇時幾百部電視劇的配音,他的名字一次也不曾出現在演員表中。哪怕是為劇組開車的司機都出現在了鳴謝的演員表裡,但他和一眾配音演員的名字,可能幾百次都不一定有一次出現在演員表中。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夏磊


這就是在配音熱潮來臨之前國內配音行業最普遍的現象,沒名氣沒地位,真正意義上的幕後人員。

而國內配音熱潮開始興起,則和市場盤子的擴增脫不開關係,國漫數量的增多,以及遊戲(主要以二次元遊戲為主)對中文配音需求的增加是最主要的推動。

電視劇最吸睛的地方是演員和劇情,尤其在電視劇以流量明星為主的國內環境裡,那點流量紅利連演員都不夠分,又哪會留給配音演員。

國漫和二次元遊戲的出現讓配音演員的境況得到了緩解,因為二次元人物角色缺少現實映照,而作為角色三次元化身的配音演員,一旦演繹好了一個角色,很容易令粉絲將對角色的喜愛轉嫁一部分到配音演員身上,從而產生流量效應,擴大他們的生存空間。如《戀與製作人》的移情效應,如《全職高手》的動畫帶動。

國內配音圈是怎麼火起來的?國內二次元動畫/遊戲市場知道。


“聲優偶像化”離我們還有多遠?

前文提到過,在上世紀80年代時,大量譯製片的引入帶來了國內曇花一現的配音熱潮。這樣的熱潮在聲優偶像化成熟的日本也發生過,不過日本要早一些,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且譯製片年代過後,日本的聲優產業反而發展越來越好。


一方面這是由於日本發達的廣播劇舞臺劇文化影響,人們對幕後的配音工作者接受度很高,日本最早一批的配音人員大半就是從廣播配音演員和舞臺劇演員中挑選出來為譯製片吹替的,哪怕譯製片時代過去了,這群人也有充分的就業崗位。

另一方面,日本作為全球動畫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其動畫行業也為聲優提供了肥沃的發展土壤。當今為國內所熟知的大部分聲優都與動畫有關,從某種角度來說,日本的聲優產業一定情況下其實是它們發達動畫產業的附加品。

而“聲優偶像化”則更像是附加品以自身優秀的品質吸引了大量客戶為附加品本身而來,最後量變引起質變,讓它成為了獨立的商品推出。

日本第一次的聲優偶像化熱潮在70年代後半段,足夠火的作品,加上足夠有代表性的人物配音特色,讓某一部分聲優在大眾眼中形成了獨特的人物符號,擁有了流量效應。於是這部分人組起了樂團,發起了唱片,有了“聲優偶像化”的雛形。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對日本動畫和聲優都影響深遠的《宇宙戰艦大和號》


其後隨著日本動畫產業的迅速發展,聲優影響力擴大,一系列的產業鏈,聲優事務所、學校逐漸出現,為聲優的職業化專業化提供了外部條件和培養基礎。

聲優正規化後影響力進一步增大,人們開始對聲優的要求逐漸變高,從一開始的聲音,到有顏值傾向,再到表演藝能等展現,正是在人們不斷的喜好偏向改變中,日本的聲優偶像化才逐漸成熟。

再將目光轉到國內。國內聲優行業近幾年來發展地很快,而且境況越來越好,有越來越多的生存空間,有越多越多的人瞭解這個行業,同時還有著知名配音前輩成立的“聲優工作室”來幫助新人成長,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知名配音演員張傑創建了配音團隊“729聲工場”


如今國內的聲優偶像化,更像是日本70年代後半段時的偶像化前奏,有趨勢,但無實力去推進。

國內配音行業發展停滯了太久,貧瘠的配音環境土壤,不高的社會職業接受認可度,新鮮血液的匱乏,即使有了偶像化趨勢,行業也難以去跟進,整個行業尚且將將跟隨著二次元遊戲和動畫立穩腳跟,偶像化的根基才剛剛開始鋪墊。他們會有偶像化的一天,但並不是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