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過年,過著過著,就失去了許多……

最近有年輕人議論,是不是該取消春節了,現在看起來,這種問題提出來似乎有它的理由。

現在的我們,似乎已經陷入一種左右為難,深感困惑的困境:團聚、團圓、親情、友情已經弱化並歸於平淡,傳統的中華家庭情結漸行漸遠,以前的累並快樂著,苦並盼望著,開始成為了一種麻不不仁和冷漠厭倦。

年年過年,過著過著,就失去了許多……

01

以前過年的時候,最盼望的就是穿著臃腫厚重的棉襖,歡呼雀躍地出去看熱鬧。

用壓歲錢買上幾串土造的糖葫蘆、棉花糖,東看看西逛逛,有跳圈的、打氣球的,站在旁邊津津有味看上一會兒,又被遠處耍猴的銅鑼聲吸引了過去。

不過,最喜歡的還是在街上看舞龍、踩高蹺的,龍在舞、鼓在擂、鑼在響、人在喊,整個場面彷彿空氣都在沸騰,在燃燒。我能夠不知疲倦地跟著跑遍整個小城。

當然,那時候,城也沒這麼大。

年年過年,過著過著,就失去了許多……

那時候,因為農村很少有外出打工的,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常住人口多,挺樂呵,挺知足;

住在小城裡的,大部分也都有工作單位,雖說工資很少,但平時生活有吃有喝,大家精神頭都挺足。

附近很多村鎮裡、街道都會有自發組織的的舞龍隊,找上幾個“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的小夥子,提前集合起來一起練一段時間。

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地參加,實在選不上,即使打個下雜,心裡也美滋滋的,走路都精神了幾分。

年年過年,過著過著,就失去了許多……

02

舞龍活動可以從農曆正月初一,一直持續到農曆正月十五結束。

舞龍是一個力氣活,也是一個技術活,也不是白舞的,除了圖個喜慶樂呵,還可以掙點零花錢的。

很多單位,店鋪都會早早地在舞龍隊沒來之前,在靠街的路上放上一掛鞭炮,震耳欲聾,再端著擺上水果、蠟燭、香菸的供盤,將隊伍引進自家的院子,舞上一陣兒,說些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的話。

當上一家還在“鬧”的時候,下一家已經依樣備好了祭臺,一家又一家,鱗次櫛比,連綿不絕,可以一直舞到天黑。

臨了,一般是主家給包個大小不一的紅包,沒有紅包,油也行,面也行,雞鴨魚肉也行,拿個布袋裝滿糧食也行。

多了少了,一抱拳,一作揖,多多包涵,心照不宣,一笑而過。

年年過年,過著過著,就失去了許多……

03

更絕的是,要是兩隻不同的舞龍隊伍出門時迎面碰上了,好戲就開演了。

兩邊你爭我搶,竭盡炫耀各種技能手段,平常一般不輕易施展的絕技也拿出來了,盤、攪、纏、鬥上下飛舞,雙方的加油聲、吶喊聲、鑼鼓聲,如山崩海嘯,潮退潮湧。

觀眾在一邊加油助威,把巴掌都使勁了拍,看到精彩處發出一陣陣嘶吼和尖叫。

支持這邊陣營的,和喜歡那邊隊伍的,因為暫時的立場不同,就自動地分成兩個方陣,互不相讓,吵到高潮處,“動口不動手”的謙謙君子作風,不知什麼時候就扔到了一邊。

不知是誰,從這邊的人群中,冷不防往那邊扔了個鞭炮,那邊頓時潮水般的散開,尖叫和笑罵聲一片,那邊也不甘示弱,回敬了一個,頓時間街上成了鞭炮的戰場,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過了好一會兒,舞龍的累了,有一方先行退去,人群才跟著簇擁著離去,只留下滿地的鞭炮皮,空氣中瀰漫的煙火氣息。

年年過年,過著過著,就失去了許多……

04

現在過年的時候,街頭偶爾也能見到舞龍、踩高蹺的,但帶著孩子看了一會兒,除了聲嘶力竭的、嘈雜的、鼓動性的吶喊,應付公事般的標準型動作,固定的路線,再沒有了人潮的湧動熱鬧扎堆,再沒有了人心的溫暖好奇激情。

孩子也只想趕緊走開。

看舞龍的時候,人太多,一般都會騎在父親的脖子上,那時的父親非常有勁,而母親站在旁邊,時不時擔心地往父親這邊看上幾眼。

現在父親傾斜的肩膀,直不起來的身子,已經撐不住一根柺杖,早已經力不從心,只有在我把兒子扛上肩膀的時候,心中才會湧出熟悉的無盡的暖意。

年年過年,過著過著,就失去了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