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龍馬潭:農技專家走進田間地頭 助力春耕生產

四川瀘州龍馬潭:農技專家走進田間地頭 助力春耕生產

汪靜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

“這個新品種移栽的行距要1.8-2尺,退窩要在8寸左右,每畝要栽種7000-8000株,才能達到密度要求。”4月22日,細雨紛紛,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興街道安民村的高粱地裡,龍馬潭區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徐超一邊向農戶鐵中全示範新品種的移栽,一邊給他講移栽秘訣、後期施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方法。

“高粱金糯糧一號始終是安民村農戶栽種的新品種,栽插一旦不夠密集,就影響產量和收入,打擊農戶積極性。”徐超很是擔心。當日,徐超一大早就坐車再次來到安民村,指導農戶移栽新品種。

來到安民村的高粱地裡,徐超再一次耐心給鐵中全算了筆賬。“對比常規高粱,新品種產量更大。”徐超說,新品種高粱每畝栽種7000-8000株,產量可達800餘斤,每畝產量可增加300餘斤。另外,新品種是兩季,第二季每畝產量還可達500餘斤。一年下來,每畝收入可增加400-800元。

四川瀘州龍馬潭:農技專家走進田間地頭 助力春耕生產

“政府送來種子和肥料,專家送來技術和方法,我對今年新品種的產值很有信心的。”作為安民村8組的生產隊長,鐵中全成為村裡第一個嘗試種植高粱金糯糧一號的農戶,他說,除了要讓自己增產增收,他還要向群眾們廣泛宣傳,讓大家共同奔小康。

作為主城區的龍馬潭,耕地面積僅14萬餘畝,但釀酒高粱規模和產量卻全市靠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前列。而農技專家田間地頭助力生產,是龍馬潭區“三農”快速發展的生動實踐。

為保障今年的春耕生產有序進行,龍馬潭區組織40餘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春耕生產、大春四苗的栽種1000餘人次,配送種子4000餘斤、化肥10萬餘斤到各村社區,保障大春生產的滿栽滿種。預計至5月初,全區滿栽滿種將達到10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