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我在這裡》是一部2020年剛剛上映的法國愛情電影,由艾裡克·拉緹戈執導,阿蘭·夏巴、裴鬥娜、布朗什·加丁主演。

故事講述了法國主廚斯蒂芬·盧卡斯看似為人生贏家,但內心卻孤獨不滿足,為了見到在社交平臺上認識的韓國女孩子"蘇",決定飛到韓國首爾追求愛情,不過當他抵達之後,卻始終聯絡不上約定好要來接機的蘇,他只好暫住在機場,併成為在網絡上爆紅的"法國情人"。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大概是這世界上最複雜難解的事情之一,在彼此不夠了解對方、沒有心靈相通的能力時,更不用說有時從人們口中說出的話,也無法代表他內心真實想法的情況下,又該如何在兩人的互動中不去觸碰到對方的敏感神經、侵犯彼此的底線,而不會讓彼此感到不舒適呢?

這門關於我們每個人需要學習與拿捏的人際溝通學,就是導演在《我在這裡》整部電影中所要講述的重點了。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以拍電視劇起家庭的艾裡克·拉緹戈導演,在讓他一鳴驚人的《貝利葉一家》之後,再度嘗試《我在這裡》這類浪漫喜劇愛情故事電影。

男主角阿蘭·夏巴一直都給人在搞笑與演技方面收放自如印象。

女主角裴鬥娜不僅法語講得相當流利,同時又是一位極具魅力的東方女性。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分處兩地的戀情永遠是愛情電影中最浪漫的題材,在法國擔任主廚斯蒂芬在經歷了離婚、孩子長大成人後的逐漸疏離,餐廳生意日漸下滑的人生挫折之後,開始把興趣向外拓展,嘗試了許多過去從未接觸過的新事物。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包括重新改裝自父親過世後從未改變過的餐廳,學習使用IG社交軟件分享自己的日常。也正因如此,對於生活逐漸失去成就感的斯蒂芬來說,當在IG上偶遇到會說法文,並且跟自己對於藝術認知與心靈都相當契合的韓國女孩"蘇"時,他似乎重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與方向。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斯蒂芬在正值櫻花盛開的季節來到韓國,但原本滿懷期待能見到情人的他,結果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我在這裡》的前半段可以說是一段即精彩又可愛的喜劇,我們雖然看著斯蒂芬努力在機場裡尋找"蘇"的身影,不斷在每篇發文底下標註"蘇"的帳號。也碰到了眾多新奇有趣的事物,無論是結識了包括上班族大叔、餐廳廚師、清掃阿姨等韓國朋友,或者體驗了韓國能休息睡覺的"汗蒸幕",都因此讓整部電影變得相當多元豐富。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然而就因為外部的輕鬆,才更放大內心的焦慮與迷惘,斯蒂芬在網絡上爆紅,IG的追蹤人數飆升,並引起了媒體與警方的關注,對於自己為何遲遲聯繫不上"蘇",是不是因為她手機故障、遇到什麼意外的疑問,也使他決定親自前往"蘇"曾在視頻中透漏的工作地點一探究竟。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這是《我在這裡》整部電影中最有趣的地方了,從步調悠閒的法國鄉間,飛到有著所有生活必需品、所有東西一應俱全的仁川機場,最後來到首爾市中心與各大知名景點,這種場景的轉變除了帶給觀眾強烈對比之外,也突顯出電影關於東、西方文化與價值觀差異的主題。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費盡千辛萬苦,斯蒂芬終於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蘇",但兩人卻沒有像典型的浪漫愛情電影那樣含淚相擁,反倒是女方尷尬的逃離了。或許這看似讓人感到有些錯愕,但事實上這就是這段關係的必然結果。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雖然裴鬥娜在《我在這裡》片中的戲份不算太多,但直到她出場、兩人終於展開對話之後,她卻也直接點出了整部電影最為關鍵的核心,還有斯蒂芬本身的不自知,但卻深深影響了他跟生活周遭人們互動關係的嚴重問題。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看眼色"這個在十分華人社會常見,甚至在韓國還被設計成了互動遊戲,但在法國卻找不到對應的字詞,這或許就能解釋斯蒂芬為何在機場見不到秀的原因吧。

不僅是西方人普遍較為熱情外放,東方人相對含蓄內斂,使得突然通知要飛來韓國的斯蒂芬讓蘇感到唐突。

更多的是斯蒂芬缺乏對周遭環境的察言觀色,缺乏從委婉的話語中得知對方內心想法的能力。

而這不光導致這次來到韓國遍尋不著"蘇"的事件,斯蒂芬和兩個兒子情感疏離的原因,其根本也是如此。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我在這裡》電影的後半段會讓人相當的感動,原本斯蒂芬的尋找愛情之旅因為兩個兒子的擔心,最終變成父子三人之間的釋懷與和解,讓角色變得鮮活了起來。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我想導演最終把故事拉回斯蒂芬在"被蘇拒絕"之後產生的轉變,並不是要告訴觀眾法國人普遍熱情的性格有什麼問題,而是透過每個地區文化與人們價值觀的差異,希望我們都能夠在與他人互動相處的過程中,在各種不同情況裡找到恰到好處,不會太過於熱情也不會讓人感到冷淡疏離的平衡點,這都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學習。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在斯蒂芬通過幾次對話就認為蘇跟自己非常合適,而希望能夠見面的事情背後,《我在這裡》也藉此告訴觀眾,我們雖然能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但卻無法從中真正的認識一個人,而只不過是一張別人要向你展現的虛假面貌。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就如同斯蒂芬在機場,從原本被無視到後來爆紅成為眾人爭相合照的對象,在城市的快步調與現今冷漠的社會中,人們會受到社交媒體的牽動,從而掀起跟風熱潮,但事實上真正關心他處境,而不是隻為了打卡的人又有多少?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整體而言,《我在這裡》不僅充滿著導演的精心設計,還有讓人不禁會心一笑的有趣巧思, 全片在看起來是浪漫愛情故事的包裝下,透過精準的人物設計與對於角色心中寂寞與孤獨的描寫,呈現出東西方社會的差異,還有我們待人處事必須多方考量、時刻閱讀空氣的根本之道。

《我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看眼色與閱讀空氣的重要性!

這場韓國行除了讓斯蒂芬體驗了外界變化多端的世界之外,在人生面臨重大轉折的時間點,自身對於他人與整個世界的看法也有了不同的體悟,我想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