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自熱速食:有人翻倍增長 有人兩年退場

自熱速食成剛需迎爆發式增長,但非所有入局者都能輕鬆獲利。尤其是當火鍋、米飯、螺螄粉、燒烤等一眾細分單品接連製造自熱新風口,它往往給投資者以錯覺——即彷彿只要踏上賽道,便可一日千里。

但無論是自方便食品起家的綜合型食品巨頭,還是自帶火鍋品牌效應的火鍋餐飲企業,亦或是深諳電商營銷的互聯網零食公司和純自熱食品初創品牌,對時機、品類、品牌三者的優勢也難以佔全。

更重要的是,作為自熱食品的命門——食品專用發熱包至今仍無統一國家標準規制。這不只讓不少入局者猶豫,也讓當前的自熱賽道略顯“野蠻”。畢竟,自熱食品的長久生長,無法單靠需求來支撐,它更需要產業端的規範來轉入正軌。

風口交替,自熱食品的品類追逐戰

不是每個入局者都能順風順水。近日,財經網產經由多位接近三全食品人士獲悉,三全於2018年初上市的牛油辣自熱方便火鍋或自今年停產。但對於該自熱火鍋是否永久下市,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疫情因素,生產線緊張,而自熱火鍋只有一個單品,便計劃“讓步”暫停。另一種是相比自熱米飯單品豐富且需求量大,自熱火鍋市場恢復緩慢。遂自今年過年後停止售賣,以後也都不再銷售。

財經網產經就此事詢問三全食品方面,此事是否屬實,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而據財經網產經由三全天貓旗艦店和三全食品官網查詢發現,確已無牛油辣自熱方便火鍋的身影。淘寶上也只有部分私人店鋪仍在售賣,但生產日期多集中於去年10-11月。當中多個店鋪客服也向財經網產經表達了類似“都是去年的貨,今年無生產新貨,今年也應該不會再生產”的觀點。

與三全自熱火鍋黯然退場相對的,確是其他品牌的大放異彩。例如,在淘寶小龍坎旗艦店中按銷量排名前列的小龍坎牛肉自熱小火鍋380克裝與390克裝自熱小火鍋,分別月銷5.5萬+和3萬+。三隻松鼠淘寶旗艦店鋪中的牛油小火鍋350克/盒裝與素食350克/盒裝的銷量也分別達到2萬+與2.5萬+。此外,自嗨鍋淘寶旗艦店中按銷量排名位列前列的麻辣香鍋自熱火鍋月銷也達到6萬+。

小龍坎方面在接受向財經網產經採訪時透露,小龍坎電商今年一季度的渠道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已獲接近100%的增長,而速食自熱火鍋電商板塊佔整體小龍坎延伸品銷售額40%左右。此外,受疫情影響,其Q1實際銷售額已基本完成了年前規劃的2020上半年銷售目標。目前,小龍坎正計劃在Q2推出口味的自熱和沖泡系列速食新品線,以實現全年自熱速食線上線下4億銷售額的目標。

可見,上述品牌雖分屬傳統餐飲、互聯網零食與純自熱新創企業三個不同陣營,卻均在自熱火鍋賽道有所斬獲。而三全自熱火鍋的“失意”,或恐難用品類紅利消退來解釋。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財經網談到,“企業都想尋到風口跟進。但火鍋的整體屬性仍是休閒食品,與作為剛需的米飯不同。三全如果在火鍋上的出貨量上無法突破,必然要停止調整。”

的確,自熱的風一直在吹,只是風向時常變化。連海底撈、小龍坎都紛紛在暢銷的自熱火鍋之外補上自熱米飯。而對於自熱火鍋與自熱米飯兩個細分品類間的關係,小龍坎方面向財經網產經表示,二者更多是相輔相成。“自熱米飯在10多年前就已經在市場上流通銷售了,但是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因為自熱火鍋的熱度才讓更多用戶認可自熱產品線,並帶動自熱米飯的關聯購買。未來自熱品類一定會湧現更多產品,這屬於正常的品類拓展軌跡。”

而從當下看,火鍋、米飯之後的黑馬,似乎將是螺螄粉。財經網產經觀察擁有自熱火鍋、米飯、螺螄粉、燒烤的三隻松鼠淘寶店鋪發現,酸辣粉/螺螄粉的速食鏈接月銷已達4.5萬+,訂單數甚至超過了傳統自熱品類火鍋。

自熱螺螄粉的異軍突起,來自於螺螄粉本身的火爆。以柳江人家螺螄粉知名的中柳食品,曾在去年秋季糖酒會時告訴財經網,2018年公司營收剛剛突破千萬,2019年有望拉昇至5000萬。而近日,其向財經網產經透露,2019年柳江人家的銷售量翻了一倍,今年的目標則是一億包。目前,公司電商銷售佔比6成,未來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線下實體店加盟招募。

不過,中柳食品相關負責人也提到,今年訂單量翻了好幾倍,但復工以來,螺螄粉企業基本都遭遇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包裝材料短缺、員工不足等問題。遂導致產能跟不上,工廠承受了較大壓力。此外,由於大眾的普及性提升。吸引許多資本介入。但其認為,疫情過後,市場也可能隨時會迴歸到相對正常的狀態,如果現在盲目擴充產能,以後也可能會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

畢竟,當一個新賽道開始擁擠,就不會只進不出。被淘汰出局者,既可能是倉促進場者,也可能是一手好牌打爛的巨頭。

保守與顧慮,自熱食品的安全標準猶疑

事實上,時機與品牌的優勢著實難以把握,即便是以相似的數值代入相近的公式。對於傳統方便食品巨頭而言,他們對自熱食品的涉足,或許由於品類競合、標準文件等因素,態度謹慎。

近期,今麥郎開啟自熱速食大門,首選品類即為兩款口味的米飯。而在自熱領域先以煮時光自熱火鍋試水的統一,也在近半年來將宣傳火力轉為統一開小灶自熱米飯。不過,兩者的市場表現並不一致。淘寶今麥郎店鋪中的“米範先生”兩個鏈接月銷合計未過百。淘寶統一店鋪中的兩款開小灶鏈接月銷合計則過萬。

有人選擇以熱門品類試水,有人卻堅持先在自身優勢範疇內踏出第一步。例如,3月中旬,白象於其官微發佈消息,將自熱新品圈定於日式拉麵。不過,其也在新品名稱的徵集中提到,“名稱應具有品類延展性,包括自熱米飯、自熱火鍋等。”

事實上,與以濃湯為優勢的白象相似,在去年雙十一階段邁入自熱食品的康師傅,也是將打頭陣的任務交給自家最為聲名遠揚的紅燒牛肉麵和香辣牛肉麵。不過近半年來,無論是在口味還是品類擴張上,康師傅似乎未在該領域做進一步的擴張動作。而對於作為方便食品起家的企業,康師傅對自熱業務的定位,未來會僅作為試水防禦品類,還是會像統一一般不斷加碼,康師傅方面並未向財經網產經作出實質回覆。

朱丹蓬則向財經網產經提出了當下自熱食品發展的桎梏,其表示,在該產品尚缺乏國家標準作出指引的前提下,企業推廣難免有疑慮。且部分高鐵航空處於安全考慮禁止攜帶自熱食品,也限制了其消費場景。

財經網產經在近期購買的數個自嗨鍋內發現,即便是單一鏈接發出的產品,內裡的發熱包也因不同廠家生產而遵循各自標準。例如,由馬鞍山恆嘉自熱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食品專用發熱包,執行標準為Q/HXZR 001-2019,而由湖南榮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食品專用發熱包,執行標準則為Q/RXKJ0001S。

而後者在標準前言中明確指出,“本產品目前由於尚無完全對應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根據《標準法》規定,特制訂本標準作為企業組織生產和交貨驗收的的依據。”

此外,財經網產經對比兩款發熱包包裝時則發現,儘管兩者在各自標準中的保質期均為12個月,但相比前者,後者似乎並未在包裝上註明保質期限。當財經網產經以消費者身份就此事詢問自嗨鍋淘寶客服時,其卻表示,“發熱包不是食品,沒有保質期。正常是根據食材產品的保質期(判斷),就算食材保質期過了加熱包也還可以使用。”而財經網產經在自嗨鍋淘寶直播間提問時,主播則疑惑道,“發熱包還有保質期?這個我真不知道。”

對此,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向財經網指出,發熱包雖然不是食品,但企業標準中規定了保質期,就應該在產品的外表面等顯著位置標註。因為企業標註了自己的標準,實際上就是一種公開承諾,也因此要遵守承諾的標準內容。

結語

如何將品類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是自熱速食在近幾年高亢成長中的競爭主題。但令人惋惜的是,有時這種競爭只是一種低端重複。

有從業者向財經網產經提到,目前自熱速食已出現同質化現象,每年許多新進場品牌帶來的,多是價格競爭。“很多店鋪通過TOP級直播或者其他活動進行低價虧快速銷量助推,藉此衝量躋身第一階梯,但這種通過低價吸引用戶群體所獲得的,僅僅是產品低價認知,而不是品牌認知購買。”

這不禁讓人想起無數通過補貼催熟的“偽需求”行業中,與類似野蠻競爭方式相對的,也常常是行業底層規則的缺失。自熱速食同樣如此——發熱包的標準尚未統一,外界對於發熱包的安全仍有疑慮,行業從業人員甚至對發熱包保質期的標註不瞭解。

這無疑營造了一種矛盾,即在標準尚未成熟之時,競爭模式卻因產品創新的疲乏和同質化而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如此得來的“勝利”,其實是對消費需求與產業發展方式的扭曲。

如同人類自己,只有先認識自我,才能向外界介紹自身。當下的自熱速食,橫衝直撞,卻底盤不穩。制定、理解標準,再轉入正軌的步驟,卻已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