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勵志哥,“刻苦自律成就了這位“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是我們熟知的宋朝名臣,單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便已讓他載譽千年。他的

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鎮住一個國,同時代的人稱他是“本朝人物第一”,朱熹更是尊其為“天地間第一風流人物”。但是范仲淹的人生是十分不幸的,他的“成名之路”坎坷萬分,而他本人,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大宋第一勵志哥”了。

大宋勵志哥,“刻苦自律成就了這位“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兩歲喪父,母親無力養活他,只能改嫁朱氏,而他也隨之改名為朱說,和朱家的公子哥不同,范仲淹自小就十分聰明好學,朱家將他送到長山縣長白山醴泉寺寄讀。

寺廟裡的生活極其艱苦,范仲淹每天只煮一碗粥,等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拌幾根野菜,調拌於醋汁,吃完繼續讀書。因此,後世便有了“劃粥割齏”的典故,但是范仲淹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介意,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書上了。

范仲淹二十三歲時,和幾位兄弟起了爭執,他勸朱家兄弟們不要揮霍浪費,但是朱家兄弟不但不聽,還冷冷地回敬他:“我們花的是朱家的錢,關你何事?”這時范仲淹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不甘心再居人籬下,下決心脫離朱家獨立生存。

大宋勵志哥,“刻苦自律成就了這位“第一流人物”!


於是范仲淹毅然辭別母親,前往南都應天府求學,投師戚同文門下,立志“學不成不歸家”。在應天府書院求學期間,范仲淹更是格外刻苦,他發憤苦讀,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雞鳴即起,攻讀詩書,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據說,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伙食非常的糟糕,於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十分堅決地拒絕了。他的朋友沒辦法,錢你不要,那直接把吃的送過來你該接受了吧,於是他第二天就送來許多美味佳餚,范仲淹這次終於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范仲淹,但是他吃驚地發現,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餚都變質發黴了,范仲淹居然連一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大傷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後,咽不下去粥和鹹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范仲淹深諳此中道理,所以他當然不願意吃那些美味佳餚了。

大宋勵志哥,“刻苦自律成就了這位“第一流人物”!


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全城都轟動了,人們爭先恐後地去看皇帝,書院的師生也都放下書本,跑去湊熱鬧。可是,范仲淹卻閉門不出,仍像往常一樣埋頭苦讀,似乎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位同學特地跑來叫他:“快去看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但范仲淹只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然後就又繼續讀書了,連頭也沒有抬。

真正的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

范仲淹並沒有誇下海口,27歲那年,他一舉中第,並且參加了殿試,果然見到皇帝了,而且是近距離接觸。

27歲中進士,這是很難得的,同是27歲中進士的白居易,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范仲淹勤奮至此,他不成功誰成功!

有人就曾經問過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我的志向,要麼當個好大夫,要麼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他用一生踐行了”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也真正的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052年,六十四歲的范仲淹死於徐州。朝廷贈給他的諡號是“文正”,這個是文人士大夫能得到的最高表彰。後世金元期間的才子元好問經過范仲淹的祠堂,景仰之至,寫道:“文正範公,以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在朝廷則又孔子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蓋不一二見。”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大宋勵志哥,“刻苦自律成就了這位“第一流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