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不過,對於熟悉 Cambridge Audio 的人來說,Edge 系列音色稍微有別於品牌一貫聲音,對於支持者來說是既有趣又有點陌生。想念以往那種在中高音位置有明顯光澤、高分析力、清爽的個性哦?CXN(V2)與 CXA81 就是為你們而設的。然而,在迴歸原有音色之餘,還有明顯的質素進步,以往那種將某一項目推高去營造特色,來到新時代,其他項目都急起直追,單項高分變成了平均分出色。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五年一大步

Cambridge Audio CXN(V2)網絡串流播放器、CXA81 合併機,屬於第二代 CX 系列,上一代那近似鈦黑色或暗一點的銀色、前面板下方設有橫條狀機腳的設計,順利延續到第二代,比起舊有設計多了一分高級感,是成功的工業設計,值得沿用。

CXN(V2)直接把 Google Chromecast 放進機內,直接取用網絡科技龍頭公司的技術,是聰明的造法,更聰明是直接用回 Cambridge Audio 的 Stream Magic 平臺,當然還有專用 Remote App。Cambridge Audio 是網絡串流先驅之一,Stream Magic 平臺隨著品牌投身串流戰場而開始出現,並一直進化至今天,把它留下來是正確決定。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另一方面,它的前面板設計非常出色,出色在於用家無需看說明書,都可以憑直覺使用那些按鈕,以及旋轉、按壓旋鈕而操作包括選曲之內各項功能。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另一方面,CXN(V2)的遙控器與 CXA81 的一樣,可以一次性控制整個 CX 系列不同型號。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CXN(V2)支持 Spotify、Apple AirPlay 2、TIDAL 等網絡音樂串流平臺,當然對應 UPnP 協議,播放儲存在 NAS 內的音樂文件,包括 DSD64 格式。用家亦可以通過現時大熱的 ROON,對 CXN(V2)進行操作。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另一方面,它亦設有 TOSLINK 與 Coaxial、異步 USB、Bluetooth aptX(需額外購買 Cambridge Audio 的 BT100 無線收發器)等數碼輸入方式。數碼、模擬轉換核心,與上一代一樣,是一對 Wolfson WM8740 DA 芯片,而數碼訊號進行 D to A 之前,會經過 Cambridge Audio 獨家的 ATF2 技術(即是第二代 ATF),升頻至 PCM 24bit/384kHz。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一如上一代,CXN(V2)亦有一對 XLR 接口,輸出仿真訊號。當然,還有另一種玩法,就是透過它的 TOSLINK 與 Coaxial 輸出,把數碼訊號交由其他 DAC 處理。


賬面的小改變

接下來是另一位主角 CXA81 登場,它是 CXA80 的後繼機,兩代的整體格局十分相似,例如機中央是環型變壓器,左、右是鏡像對稱的放大線路,實現雙單聲道架構,又可以平衡機身重量分佈。此外,兩者皆有 XLR 輸入和兩組喇叭線接線柱,同樣是 Class AB 放大,8Ω 負載時,每聲道輸出為 80W。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兩機都內置 DAC 部分,亦有 USB type B 輸入,不過新型號內置的是 ESS Technology ESS Sabre ES9016K2M DA 芯片,取代上一代的 Wolfson WM8740,並支持最高 PCM 32bit/384kHz、DSD256。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Bluetooth 方面,上一代需要另外購買 BT100 收發器,才支持 aptX;新機已直接將藍牙收發模塊整合其中,而且支持 aptX HD,即是對應最高 PCM 24bit/48kHz,正好與同廠支援 aptX HD 的 ALVA TT 黑膠唱盤合作,大玩高清 Bluetooth 串流。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實際進步要用耳朵驗證

兩款第二代產物,大量保留了舊款的成功元素,並非為變而變。與此同時,廠方表示,他們用上五年時間研發,當中最重要的提升,不是用眼睛看,亦非用數碼可以說明,而是要用耳朵去聽清楚。

這次試聽 Cambridge Audio CXN(V2)、CXA81 之前,同事之前在小試音室試機的系統仍未移走,那就直接沿用吧。揚聲器是 PMC twenty5.23,線材分別有第一代 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電源線(訊源)、Analysis Plus Power Oval 2 Mk2 電源線(合併機)、TiGLON MS-DF12X XLR 訊號線、Dignity Audio 喇叭線。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除了訊號線稍為厚暖之外,其他都是中性、直率、爽快的線材,因為同一時間,同事在大試音室工作,留下的線材選擇有限,而印象中的上一代 CX 系列,是光輝明亮,中高音有一個峰值,令細節變得鮮明,亦帶出了 Cambridge Audio 的招牌式銀光,同時抽走一些水分,去推高了分析力,故此當時用上了一條 Burmester Power Cord 接駁訊源,再用一對 Audio Note Lexus LX 96 喇叭線接駁 PMC twenty.22,去加強中、低音,以及加添更多圓潤。

現在沒有這些線材相助,是否先讓 CXN(V2)、CXA81 熱身就好,等同事完成工作再換線吧。結果是杞人憂天,兩臺第二代 CX 系列完全無需線材去調校,聲音已十分正,又有之前提及的 Cambridge Audio 固有特色,不過這種聲音與過往又有些不一樣,容後再詳述。


這次評測工作太容易了吧?

另一方面,之前一直甚少在器材評測時玩隔空對比,畢竟時空不同,配套器材、線材不一定完全一樣,記憶當然亦不可能百分百正確,所以不夠準確不如避免好了。但這次不得不對比兩代 CX 系列,只因兩臺新機進步大得太明顯了。

先說推力,CXN(V2)、CXA81 面對的是小型座地揚聲器,第一代推動是一對小書架,但動態、中低音厚度、分量、控制力等等,都十分出色,就算標準不是「相對」而是「絕對」,方才提及的項目,都是高分過關的。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音質進步是這般明顯,無需與上一代同步較技,都知道新款贏出多於一個身位。

接連聽過香港與海外的流行、古典錄音,以及《The Witcher 3》原聲大碟,更加確定 CXN(V2)、CXA81 不再是單項冠軍,而是變得全能。

文章開頭提及的 Cambridge Audio 招牌聲底,以往需要輕輕把這道光澤壓低少許,才不會太硬朗,但兩臺新機已用不著這一招,因為它們比以往柔順了,包容度亦有所增加。

播放森口博子 × 鯰川麻彌的《追憶シンフォニア / 果てないあの宇宙へ》,就是為 ”機動戰士高達馬沙之反擊” 柏青哥彈珠機而創作的歌曲,是典型 J-Pop / J-Rock 風格,質素亦一樣,所以音質有點薄、低音較少、動態不強、音色有點尖銳。兩臺第二代 CX 系列竟然沒有挑骨頭,它們是如實給你聽到錄音不足之處,但沒有放大。在小號等金屬樂器出場時(電結他亦有少許),會聽到 Cambridge Audio 招牌銀光,不過不刺耳。

最吸引之處是把流暢的音樂感和活力強化了,強調音樂的動感,再輕輕加厚、修滑了人聲,這是保留大量細節的滑,即是細緻。令錄音質素對音樂動聽程度的影響大幅減少,動感、活力之強,非常輕易令人搖頭擺腦。


生猛而不失細緻

速度快、控制力強,令聲音變得十分生猛,音樂節奏推進得爽快有力,對於節奏強烈的音樂來說,CXN(V2)、CXA81 是一對好拍檔。

女聲的清新甜美中帶足夠厚度,而且夠滑。上一代 CX 系列,是抽走一些水分,令人聲細節變得極為鮮明,只是配器、配線不當,會容易變得粗糙。但現在已沒有這回事,不用迫近口乾邊沿,已達至出色分析力。再聽 RubberBand 的《Hours》,男聲的厚潤、喉音清晰而細緻,是另一大驚喜。此外,中低音夠快又夠力,Kick drum 音像大,輪廓清晰,厚聲、有衝擊力之中,又展現到鼓皮變化。

輪廓鮮明的不止 Kick drum,所有音像都清晰、定位明確,而且不會移位、輪廓一直保持清楚,不會因為動態變化而改變。場面、編曲規模、動態不同,都不會影響它們的聲音表現,依然是爽快又細緻,音色是中性明亮,但平衡度出色,重心不會偏高。最大原因是擴音機潛力優厚,在百餘呎空間推動小型座地揚聲器,距離 CXA81 的極限還有很遠路程。

第二代 CX 系列是加價了,不過聽完 CXN(V2)、CXA81 之後,價錢加幅實在不及音質上升幅度那麼大,更何況加了價,把兩機一起買回家,花費還不到兩萬元。要為它們下一個最簡短的結論,就是「可買」。

迴歸原點,大幅進步——劍橋CXN (V2) & CXA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