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鄉村直播帶貨 重慶熱起來了 一部手機讓成千上萬消費者“看到”農產品的好

本報記者 羅芸

資訊 | 鄉村直播帶貨 重慶熱起來了   一部手機讓成千上萬消費者“看到”農產品的好

四月十九日,永川區農產品電商直播節在該區寶峰鎮龍鳳橋村舉行,來自區商務委、區農業農村委、區婦聯和團區委的多名女幹部走進直播間,向市民、網友推介永川秀芽、松花皮蛋、土雞、小龍蝦等優質“土貨”。通訊員 陳仕川 攝

  “還好下手快,我先搶了4盒!”

  “老闆快點把雞蛋上架!”

  近日,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開展“抗疫助農 主播帶貨”活動,區廣播電視臺的兩位主持人與村第一書記網上直播銷售村裡的蘆花雞和雞蛋,引來五萬餘網友圍觀。僅20分鐘,1000個雞蛋被“搶”完。還有不少網友在直播平臺催促上架更多雞蛋,原本因疫情而滯銷的土雞蛋轉眼炙手可熱。

  無需租賃櫃檯,無需聘請導購,在家裡、田間地頭直接與潛在消費者溝通,讓他們“看到”農產品的好,從而心甘情願地買買買——主要成本,不過是一部小小的手機。

  2019年被稱為“直播元年”,今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則讓直播帶貨成為不少消費者宅家時的購買新渠道,不少鄉村地區的幹部和農民親自上陣,通過雲端吆喝解決農產品銷售難。

  個案1

  鎮黨委書記賣櫻桃

  號召力“不比網紅差”

  4月初,北碚區金刀峽鎮、村幹部以及櫻桃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坐在一起,商量怎麼為小華鎣村的380畝櫻桃找“婆家”,卻在往哪裡投廣告、請哪位網紅來推銷等事情上出現了明顯的意見分歧。

  不同的網紅,吸引的消費者類型不同。就在會議僵持時,一位年輕幹部提議:現在很多地方都由幹部直播帶貨,不如請鎮黨委胡書記你來免費代個言?

  “突然被提名,還是自己不熟悉的事,我當場懵了一下。”參會的胡光耀哈哈一笑,“回頭一想:只要是群眾需要,再難的事也得上呀!”

  4月15日直播開始前,胡光耀提醒自己:直播沒有剪輯,要好好講,讓網友相信自己,相信小華鎣村櫻桃的品質。這個心態讓他一開始有些拘謹,有時和平臺主持人“搶話”,有時又不知道說什麼好。

  十來分鐘後,胡光耀和主持人有了默契,顧慮也慢慢淡化。“主播附體”的胡光耀從小華鎣村的櫻桃開始,講述金刀峽的來歷,把鎮裡的偏巖古鎮等景點與蜂蜜、麵條、藍莓、梨子等特色農產品“打包”推銷……

  “胡主播”的帶貨效應明顯。後臺顯示,直播期間有上萬網友圍觀。到了週末,遊客自駕車在櫻桃基地周邊道路上排成一溜溜一串串。小華鎣村櫻桃合作社負責人伸出大拇指:“‘胡主播’直播帶貨,號召力不比網紅差!”

  解讀》》

  幹部“雲吆喝”,折射出由“管理”到“服務”執政理念之變

  幹部當“帶貨主播”在我市已不稀奇,去年便有多個區縣的分管副區(縣)長“試水”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在疫情期間農產品銷售渠道受阻的情況下,黔江、開州等區縣的領導幹部也曾在直播平臺上“雲吆喝”雞雜、柑橘等。

  重慶大學向鵬成教授表示,這種幹部直播“雲吆喝”,是新時期各級幹部順應時代發展、走好網絡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折射的是各級幹部由“管理”到“服務”執政理念的轉變。

  個案2

  縣“農特中心”主任當主播

  化解“不知手該放哪裡”的尷尬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心,主要負責推動產業發展和農業新技術推廣。但在3月12日,中心主任王小軍當上了“帶貨主播”,推銷縣內的紅辣椒油和青椒醬。

  “我的工作是‘跑田坎’居多,所以一開始還覺得蠻‘紮實’(困難)。”王小軍坦言。

  3月11日試連線時,王小軍一邊唸叨著材料上的話,一邊揣摩著手是放在桌上好,還是垂下來好?

  試連線結束,王小軍對自己很不滿意:“搞農技要有搞農技的樣子,搞銷售也要有搞銷售的樣子。像我這樣,哪能把石柱的山貨‘帶’出去呢?”

  第二天正式連線,王小軍一改頭天的拘謹,大方打招呼:“皮皮,你今天好帥呀!”一下就打破了頭天試連線時的沉悶。直播互動中,他把“網友們”改為更親暱的“辣粉們”,一次次擰開瓶蓋“代嘗”,手不離辣椒瓶,也正好化解了“不知道手該放哪裡”的尷尬。在4個小時的直播中,他還順帶推介石柱的其他農產品。

  直播結束後,平臺收到了5萬餘瓶、總價值40多萬元的訂單,相當於一個小型商超至少一個季度的銷量。“給農產品找到銷售新渠道,我很自豪!”王小軍說。

  解讀》》

  直播帶貨,成新時代不少地方農業幹部正在解鎖的新技能

  受疫情影響,我市不少農業職能和農技推廣幹部也拿起手機,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民“代言”,手機成了農業幹部的“新農具”,做直播成為“幹農活”的新方式。

  “農產品往往有不易保存、標準化程度低、銷售渠道有限等問題,這會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市農業農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直播帶貨這種低成本方式,通過“以銷促產”帶動廣大農民增收,成為新時代不少地方農業幹部正在解鎖的新技能。

  個案3

  農業公司女老闆賣草莓

  最多時有101萬人觀看

  因為公司的草莓不愁銷,渝北區渝興莓農業公司的女老闆冉紅英很久都沒投過廣告了。

  今年春節期間本是草莓採摘旺季,卻因為疫情門可羅雀。儘管採取了訂單配送銷售方式,但需求量遠小於產量。

  2月份市農業農村委與直播平臺聯合組織短視頻培訓班時,曾在西部農交會上有過簡單直播體驗的冉紅英報了名。

  “第一次直播,先前準備的稿子內容全想不起來了,說話有點語無倫次;後面越播越順,現在只要有空,天天都在播。”冉紅英笑道,“就因為比較真實,半個多月來還是積累了不少粉絲,最多的一次有101萬人觀看。”

  直播後,來採摘的遊客猛然多了起來。最近半個月因人流量較大,冉紅英還實行“錯峰採摘”。這兩個月,草莓銷售量達到20噸,比去年同期高出20%。

  “事實證明,酒好也怕巷子深。”冉紅英感嘆,除了要抓好生產,還得通過多種渠道全方位宣傳自己才行。

  解讀》》

  直播電商是破解農業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矛盾的利器

  對直播等網絡銷售新模式感興趣的農業生產者越來越多。冉紅英參加的這期線上免費培訓班,280餘名學員發佈的視頻,播放量達到238萬,大大緩解了學員生產的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直播電商是破解農業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矛盾的利器。”重慶工商大學教授沈紅兵表示,農業生產者更瞭解自己的產品,因而其直播帶貨很多時候比明星代言更具有說服力,在網絡直播平臺上能更順暢地與潛在消費者互動,獲得更多的銷售機會。“未來直播電商很可能會成為不少農民的新身份,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沈紅兵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