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

一流的師資,名老中醫團隊

為“確有專長”考核保駕護航。

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

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

讀宋·蘇軾《成都大悲閣記》有云:“昔,吾嘗觀於此!吾頭髮不可勝數,而身毛孔亦不可勝數;牽一髮,而頭為之動,拔一毛,而身為之變。然則,發皆吾頭,而毛孔皆吾身也;彼皆吾頭而不能為頭之用,彼皆吾身而不能具身之智:則物有以亂之。”

上面這句話簡而言之是講 “牽一髮而動全身”,拉一根頭髮就牽動全身。比喻動一個極小的部分就影響全局。無獨有偶,清代譚嗣同的《以太說》也有:“牽一髮而全身為動,傷一指而終日不適”的說法。後面這句話離中醫就越發的近了。

上面這段文字有點繞口,是李大夫在學習《中醫基礎理論》裡面的“整體觀念”的讀書筆記。我們掰開了揉碎了,大家也就自然會明白。

中醫和西醫的最大區別是:對待一種疾病,是從宏觀的哲學思維入手,整體的去看問題,找到本源,然後再通過“辨證論治”來診斷和治療。 

曾經跟老師抄方子的時候見過這樣一個女病人25歲,來看病的時候,她媽媽說她得了懶病,早上上班出門的時候還神采奕奕的,晚上下班回來以後眼皮子也耷拉下來了,有氣無力,在家裡什麼事情也不願意做,視力也不好,一到晚上看東西就是重影,月經量大,有時候一個月來兩三次月經,在婦科吃調經養血止血的中藥一段時間,效果不明顯,就決定換個老中醫看一下。下午四點多來的,但今天我很深刻的記得這個病人,把頭歪在媽媽的肩膀上,接診的時候,我還在想這個女孩子這麼大了,還如此的嬌氣。飲食不香,吃飯後腹脹,大便溏。時而腿腫。三年來,非常喜歡睡覺,睡個幾個鐘頭,就彷彿打了氧氣一樣,才有了“人色”,說話也才能聽的明白,否則如“燕語鶯聲”哼哼唧唧,像在喉嚨裡吐不出來。面色白,舌頭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大家不知道記不記得1992年的一個電視劇《過把癮》,由王志文和江珊主演,裡面的主人公方言(王志文飾演)就得了叫做“重症肌無力”的病。西醫認為:重症肌無力是神經肌肉接頭處傳遞功能障礙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大多表現為眼瞼下垂、複視、斜視等,隨後的進展很快,約有40%的患者在數月至兩年內轉化成全身型肌無力,易造成嚴重的肌肉無力、肌肉萎縮。若疾病發展至後期階段會導致癱瘓、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呼吸困難,甚至嚴重缺氧,危及生命。

大家比對下,這個病人的症狀和早期的重症肌無力是不是有點相似。隨後在某西醫醫院做了做了新斯的明試驗,發現肌力改善;又做了個CT 發現胸腺肥大;血清抗AchR 抗體陽性。根據這些“證據”,西醫診斷重症肌無力。

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

中醫認為

人體的脾(中醫所說的脾,可不是西醫的脾哦!)有個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主升清。升,是上升的意思,脾氣的運動特點是以上升為主。清,是指水谷精微。脾主升清,就是指脾氣上升,將其運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轉輸至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中醫藏象學說中有這樣一種提法叫做“脾升胃降”,講的就是整個消化系統的生理功能,其中的“脾升”即是脾的升清作用,“胃降”則指的是胃的降濁作用。脾升的是清清的水谷精微,用以濡養全身;胃降的是消化吸收後剩餘的糟粕濁物,兩者一上一下,人體代謝得以有條不紊的進行。如果脾不升清,則氣血生化乏源,頭目失於充養,可出現神疲乏力、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等症;如水谷精微隨糟粕濁物一併下注,則會導致完谷不化的飧洩病症。除此之外,脾氣主升對維持腹腔內臟的位置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脾氣過於虛弱,升舉無力,就會出現脘腑重墜脹痛,飯後尤甚、便意頻繁、肛門重墜、久洩不止甚至胃、肝、腎、子宮下垂等病症。在臨床上,病久不痊癒,或者是先天不足導致後天不全日久,或久洩久痢,或過度勞累,或婦女多孕多產,產後調護不佳等損傷脾氣較嚴重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出現上述的下墜病症,叫做中氣下陷。

中醫辨證

這個女孩子就是因為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水谷內停,故飲食不香沒有味口,脘腹脹滿;水溼不運,流注腸中,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四肢,脾虛日久肢體失養,故神倦乏力;中氣不足故少氣懶言;脾虛失運,水溼浸淫肌表,故面色白,腿浮腫;脾氣虛不能攝血,故月經量大時長;舌淡苔白,脈細無力,是脾氣虛弱之象。若脾氣虛日久,中氣下陷,不得升舉鼓舞臟腑,會導致臟器下垂,甚至臟器頹廢不用,則生命垂危。

中醫診斷

脾不升清證

治療大法

健脾益氣,昇陽舉陷

所以老師就用了古方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朮15克,甘草10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生薑3片,大棗5枚。考慮到病人月經量大時長,又加了仙鶴草50克,三七10克。一日一副,水煎服。

中醫的精髓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將中醫的精髓講解的很明白!

一、人體是個整體,所有的症狀都不是各自存在的,所以在一個整體的觀念下面,此例病人,我們找共性的東西,那就是:脾氣虛,不得升清。

二、脾氣虛到一定的程度,是會發展到下陷的程度的,到了下陷則病勢更重,所以要動態的看問題。

三、確定了脾不升清證這個診斷以後,所有的治療都圍繞著健脾益氣和補中昇陽這個大法來展開,這行為就是辨證論治。

四、不被西醫病名所侷限,只要是辨證準確了,無論是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等。無論病人是重症肌無力還是脫肛、胃下垂等病,只要是有這些症狀就可以診斷,而且治療大法恆定,那就是雖然是不同名字的疾病也都可以按大法展開。

五、中醫的方劑是死的,而病人和病是活的。方劑要隨著病的變化而變化,不可以墨守成規,要不然雖然大法恆定,但是療效也不會確切。(正如中央的大政策定了,各地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靈活貫徹實施)這個過程充分說明了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

這個病例,老師加了50克的仙鶴草,農村叫脫力草,在農忙時候,白天出力大了,很疲勞,晚上抓一把仙鶴草加幾個紅棗熬水喝,可以治療“脫力”。而此病人所謂的“懶”就是一派的“脫力”的氣虛氣陷之象。而且仙鶴草還可以有止血的作用,對月經量大,時間延長屬於氣虛者,有固澀的作用。此物一物兩用,別具匠心。

這就是老中醫的經驗,在長期臨床中摸索出來的經驗,把“死的古方”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指引下,在融入自己的經驗,這樣的中醫,才是真正的中醫,所謂劍膽,也是有了利劍才能讓劍客有膽識的。

在服用15劑以後月經來潮,量適中,5天干淨。氣力大增,疲勞的症狀也減輕很多,吃飯等也有改善,到了第45劑左右,上面所敘述的症狀幾乎都不見了。一共服藥150餘副,就是用“補中益氣湯”為基本方加減出入,如遇胃脹加點砂仁,遇噁心加姜半夏等等,大法始終沒有改變。

一個守字

守住中醫的靈魂: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然後守方,不輕易改變有效的治療大法,所謂“效不更方”。當中醫,就是要有這樣的“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信念和勇氣。有了紮實的中醫功底,就有豪氣和豪情。再加上多臨床,勤思考,中醫朝聖路就這樣開始了。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