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感情:截然不同,但相互包容

上週末,我和幾個朋友組團去一位朋友家吃晚飯,原本好好的一頓火鍋,最後不歡而散。

朋友的媽媽陳姨十分熱情,一個勁地問我們的工作、家庭情況。

得知其中一位朋友阿嬌為了考研,已經辭職了大半年的時候,陳姨情緒很激動。


“都工作六七年了,這時候幹嘛還去瞎折騰?一個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呢,還不如把這三年用在工作上,多掙點錢實在。”

阿嬌還沒解釋完學歷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陳姨就打斷她。


“女人就應該把重心放在家庭上,好好照顧老公和孩子,當女強人有什麼好的。”

最好的感情:截然不同,但相互包容


意識到場面有些尷尬,我們想轉移話題聊點別的。

陳姨卻揪住人家想讀研這事不放,非覺得阿嬌的思想不對,用過來人的身份不停地教育。

最後阿嬌被逼得藉故提前回家了。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潛意識裡總覺得自己的思想是正確的。

聽見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聲音時,就會本能的去反駁,全然不顧慮別人的感受。

甚至會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強行灌輸自己的價值觀。

但人各有志,沒有誰的人生是標準答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沒有哪一種是絕對正確的。

最好的感情:截然不同,但相互包容


有人喜歡在小縣城裡安穩地待著,有人喜歡去大城市費勁闖蕩;

有人鍾情於街邊的燒烤小吃,有人沉迷於餐廳的豪華料理;

有人愛刷抖音微博度過愉快的週末,有人閱讀名著豐富自己的內心。


同樣都在追求快樂、幸福,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而已。

最好的感情:截然不同,但相互包容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說的:“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見識越多,也越包容。

真正謙卑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的價值觀。

你認為人生要放眼未來,我卻覺得要及時行樂。

你會為了一頓晚餐準備上幾個小時,我卻更樂意在家躺著點個外賣。

我不會嘲諷你俗氣,你也不會高傲的說自己的境界更高級。

就像德國古典哲人康德說的: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的去理解。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但要懂得,互相尊重。

願你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