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美石油業將受嚴重打擊陰謀論缺基本邏輯

來源:環球網

“買桶送油”是美國故意打壓油價反殺對手?業內人士:美石油業將受嚴重打擊陰謀論缺基本邏輯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資本市場再次驚駭世人,週一,WTI(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5月原油期貨合約暴跌後以-37.63的負值收盤,為1983年4月WTI期貨在紐交所開始交易以來的首次,出現了“賣家貼錢求著買家拉走原油”的交易場景。

業內人士:美石油業將受嚴重打擊陰謀論缺基本邏輯

資本市場這一罕見奇觀引發全球高度關注,業內人士也連連咋舌,大呼從原來的“買油送桶”到現在“買桶送油”,油價已低到倒貼都沒人接盤。

-37.63美元的收盤價意味著什麼?卓創資訊分析師朱光明告訴《環球時報》,這說明如果你是買方客戶,那麼作為賣方,不僅免費送給你原油,還需要每桶再給你37.63美元的現金補貼。這樣的“好事”,確實發生了。

那麼,這樣的“好事”為什麼會發生呢?因為期貨市場不同於現貨市場,期貨市場是買賣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點按合約規定的商品價格和數量進行交割。商品可以是石油,也可以是玉米、也可以是股票等等。參與期貨的很多交易者並不是真正用來交割實物,而是以投資者或者投機者的身份進行合約的買賣,以賺取差價而實現獲益。

之前紛紛做多的投資者,沒想到臨近期滿時突然出現一系列的利空消息,使得市場對5月原油價格極度不看好。越到臨近交割期,買家越稀少,但是若不賣掉手中合約,就意味著那些從沒見過原油的投資者就要去交割現貨石油了,於是賣家寧願負值賣掉手中合約平倉,也不願手中持有頭寸。於是出現了驚人的歷史性一幕。

4月21日,隆眾石化向《環球時報》提供的信息分析了現實世界中這一幕發生的來龍去脈。

隆眾石化介紹,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即上文中所述WTI5月到期合約)即將在當地時間週二(4月21日)期滿,根據紐約商品交易所期貨市場規則,在該期貨期滿後,必須在5月31日接受實物交貨。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交割地點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地區,以離岸價交割。

但問題出在庫欣地區原油倉儲容量嚴重不足,這意味著交割日買家要自己付錢運走原油。原油期貨以每手1000桶為起點交易,意味著持有一手如果不提貨就虧損3.763萬美元。朱光明認為,最後交易日臨近交割,對於多頭而言即使交割,面臨高昂的物流和存儲費用,選擇平倉顯然比交割更划算,因此不斷平倉離場導致原油期貨價格成為負值。

市場分析認為,WTI跌出負值的根本原因在於全球因為新冠疫情對原油的需求極度萎縮。市場上真正需要石油的煉油廠、航空公司們這些真正的原油交割者們已經從市場中退出。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截至4月10日的一週,美國原油庫存激增1920萬桶,增幅創下紀錄。煉油活動則觸及2008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原油的不斷增加使存儲空間不堪重負,輸油管道也充滿油。高盛的分析師認為,在難以獲得存儲空間的地區,生產商可能需要採取極端措施來擺脫過剩原油。這些舉措中可能包括花錢來運走過剩原油。

朱光明認為,事實上,原油基本面確實非常疲軟,且這種疲軟超過了市場的最悲觀預期。這背後折射出兩點:一是美國石油需求因封城而導致的銳減已經導致不得不重啟經濟;二是沙特與俄羅斯暫停開打價格戰之後,雖然沙特提高了出口至美國的原油價格,但對美國頁岩油行業的保護作用正在消失,美國大量的頁岩油企業將會加速破產,市場化正在快速出清過剩產能。供需嚴重失衡之下,原油庫存不斷累加,在臨近庫存極限時刻,歷史性負值就發生了。

不同於市場分析師的觀點,輿論場上也有觀點認為,在市場邏輯背後還有一套見不得人的政治邏輯,即美國正在操控市場以謀求達到四大目的,在全球範圍內對其對手進行反殺:報復沙特和俄羅斯先前打壓油價讓美國受損;製造更大危機,藉機推遲大選,戰勝政敵;展示金融能力,讓全球反對力量臣服。

但一些業內人士並不認同這種觀點,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淄越告訴《環球時報》,“這是市場表現,一般情況下沒人會相信陰謀論,我完全不傾向於這種陰謀論。”張淄越說,這一市場情況的出現是因為需求弱,存儲能力有限所造成的。她認為,原油價格大跌是特朗普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這會嚴重打擊美國的石油產業,尤其是會加速那種負債率較高的廠家的破產,為美國石油業帶來一場大洗牌。她表示,“陰謀論”中“特朗普可以從危機中漁利”的觀點缺乏基本的事理邏輯。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也持相同觀點,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尚未在經濟圈裡看到有人在談論陰謀論。“事實很清晰,市場出現了技術上的問題,並非是誰在背後惡意打壓,陰謀論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萬喆認為,“特朗普並不希望油價過低。3月份國際油價不斷走低時,特朗普就出來喊話,希望主要產油國限產,而後還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希望能夠穩住油價。”萬喆認為,在特朗普的經濟政策當中,振興美國石油業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油價不斷走低,將直接衝擊美國的頁岩油業,這是特朗普政府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特朗普借力打力,壓低油價的觀點沒有根據,跟特朗普目前急於復工,提振經濟的方向也相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