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產業、搞創新...這個帶著“書生氣”第一書記致富有點子

站在甘泉縣石門鎮魏家溝村的鄉間小路上放眼望去,寧靜的村莊裡,磚牆、石窯錯落有致,一座座大棚從遠處,宛如一幅美麗的田園水墨畫。

這幾年來,魏家溝村的不少變化都與崔院強有關,他是該村的第一書記。從來到魏家溝村的那一刻起,他的使命只有一個,那就是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和村民打成一片

下基層不是“鍍金”

“陳大爺你去哪啊?”“劉嬸,你病好點沒有?”……崔院強開車進村時,一路上,他親切地和過往村民打招呼。

發展產業、搞創新...這個帶著“書生氣”第一書記致富有點子

初到魏家溝村,所見所聞著實讓他吃驚。“魏家溝村是貧困村,部分村民比較懶散,很多工作都不好開展。”崔院強說,剛來時幹群關係有些緊張,村風村貌亟待改善。

從住在村裡開始,崔院強迅速轉變角色與村幹部和群眾打成一片,通過入戶走訪調研,瞭解村裡的具體情況,同時本村的工作繪製了一副藍圖。

“崔書記剛來時,我覺得他就是個‘書生氣’很重,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機關幹部,下來僅僅是為了‘鍍金’,沒指望他能給我們多大幫助,但慢慢發現在他的帶領下,村子發生了很多變化,包括對上對下工作的銜接和老百姓對村委工作的支持程度等。”魏家溝村民魏成說。

發展產業

鼓勵村民自己“創業”

魏家溝村位於甘志路沿線的拐溝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蔬菜大棚和外出務工。在崔院強和村幹部的帶領下,不僅帶著菜農外出學習,還請蔬菜局技術員來指導。

同時在2017年年底,將村集體經濟30萬元入注陝果集團甘泉試驗場30年,前三年每年分紅3萬元,三年以後每年保底1.5萬元,將紅利60%分給貧困戶,40%留給村集體經濟。

發展產業、搞創新...這個帶著“書生氣”第一書記致富有點子

“在村上的鼓勵下,我們自己養了些家禽,收入增加了不少,一年下來雞蛋就可以賣四五千元。”魏家溝村民魏銀富一家因病致貧,崔院強經常來關心慰問並幫他們銷售雞蛋。

“崔書記經常下來關心我們,我們的日子現在過得好多了,非常感謝!”孫偉明70多歲的父親微笑著說。據瞭解,2019年人均純收入比全縣人均純收入淨增160多元。

如今的魏家溝村,村道乾淨整潔,產業發展欣欣向榮,到處散發著鄉村走向振興的動人魅力...

華商記者 張晗 通訊員 範筱霞

發展產業、搞創新...這個帶著“書生氣”第一書記致富有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