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向美國拋出新籌碼:將高超武器納入軍控談判

2020-04-22 07:31

澎湃新聞

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約談判上,莫斯科表示,可將高超聲速武器等新型核武器納入談判,但前提是華盛頓必須接受續約的提議。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於明年2月到期,作為目前俄美兩國間僅存的主要戰略軍控條約,雙方仍未在續約上達成一致。此次莫斯科表示願意將一些新型核武器納入談判引發了外界關注。

俄羅斯拋出新籌碼,催促美國續約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4月18日報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上週五(17日)通電話討論了美俄雙邊戰略安全對話及軍控問題。

俄外交部發布公告稱,拉夫羅夫和蓬佩奧討論了兩國協作抗疫、全球石油市場形勢以及戰略穩定等問題,雙方商定加強俄美在軍控方面的對話。拉夫羅夫表示,軍控問題應考慮到影響全球戰略穩定的所有因素。公告說,拉夫羅夫重申俄方關於延長即將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提議,表示俄方準備與美國討論制定新的限制核武器條約,但在制定新的條約期間應該維持《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據美國國務院17日發表的聲明,蓬佩奧和拉夫羅夫當天電話討論了美俄雙邊戰略安全對話的後續步驟,考慮將新冠肺炎疫情列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拉夫羅夫提及,俄願意將一些新型核武器納入軍控談判。防務新聞網站報道稱,這些新型核武器包括“薩爾馬特”重型液體洲際導彈、高超聲速導彈等。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今年2月3日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阿列克謝·克里沃魯奇科表示,量產型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將於2021年開始交付列裝。

“薩爾馬特”是俄羅斯正在研製的最新型重型洲際彈道導彈,該型導彈在2017年12月進行了首次試射, 俄戰略火箭軍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此前向外界表示,RS-28“薩爾馬特”服役後,將徹底取代R-36M洲際導彈,“薩爾馬特”導彈擁有突破目前及未來全球所有反導系統的能力。它不僅可沿最佳彈道讓彈頭抵達目標,而且能從不同方向進行打擊,這迫使敵方必須四面進行導彈防禦。

在高超聲速武器方面,俄羅斯走在世界先進前列,列裝了多種高超聲速導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去年12月國防部擴大會議上表示,目前,俄軍已經列裝“匕首”、“先鋒”兩種高超聲速導彈,而艦載的高超聲速反艦導彈“鋯石”正處於測試之中。普京指出,與過去一直在追趕美國不同,俄羅斯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美國試圖追趕我們,這在俄羅斯近代史上是從未有過的情況,

在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看來,“薩爾馬特”、“先鋒”、核動力巡航導彈等新型核武器投擲平臺已經成為俄羅斯《新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續約以及未來軍控談判的籌碼。“美國目前沒有這些武器,如果這些武器納入談判,俄羅斯可能就會要求美國拿出更多的籌碼,比如將反導系統、撤出部署歐洲核武器等納入談判。”趙通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目前,美國在意大利、德國和土耳其等北約成員國部署了戰術核武器,並且在羅馬尼亞和波蘭部署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俄羅斯認為,俄軍沒有在海外部署核武器,因此美國在歐洲部署核武器是不合理的。俄羅斯希望在更大範圍的軍控談判中,也將這些武器納入談判。”趙通解釋說。

“薩爾馬特”洲際導彈試射

美國態度消極,續約前景渺茫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若失效,無疑將引發新的軍備競賽,破壞戰略穩定。

普京去年12月19日在年度記者會上表示,若沒有《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全球軍備競賽將無法遏制。美國軍備控制協會裁軍和減少威脅政策主任金斯頓·雷夫認為,該條約失效所帶來的後果“將是世界所不能承受的”。

“現在美國積極要求將中國納入軍控談判,以後條約失效可能將拿中國來說事,‘歸罪於’中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軍控專家告訴澎湃新聞。

從蓬佩奧和拉夫羅夫此次通話來看,美國仍堅持將中國納入談判。蓬佩奧在此次通話中強調,未來任何軍控談判都必須以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包括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三邊軍控協議願景為基礎。

對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拉夫羅夫17日表示,莫斯科理解中國提出不可能將其納入俄美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的理由。他強調,因素之一是中國的核武器實力遠小於美國和俄羅斯。

此前,中國官方多次表示無意參加“中美俄三邊軍控談判”。在3月6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重申,中方無意參加所謂的“中美俄三邊軍控談判”,這一立場十分明確,得到了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而美國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大和最先進核武庫的國家,應切實履行其核裁軍特殊責任,回應俄羅斯有關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呼籲,並進一步削減其龐大的核武庫,為其他核武器國家加入多邊核裁軍談判創造條件。

“美國目前積極推進核武器現代化計劃,生產核武的能力也大大高於俄羅斯。美國認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對其是一種束縛,因此想擺脫該條約,使其發展核武器不受限制。”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美國對續約該條約態度消極,該條約的續約已不大可能。”

美國陸軍和海軍首次聯合在陸上試驗高超聲速導彈

高超核武器趨勢明顯,遲早納入軍控談判

3月20日,美國國防部宣佈,當天成功試射一枚高超聲速導彈,這也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首次聯合在陸上試驗這種導彈。

2月,美國防部公佈的2021財年預算申請概要文件明確指出,美軍2021財年在高超聲速領域(含反高超)申請的科研經費預算總額高達32億美元,比去年提出的2020財年申請額26億美元增長了23%,再次創下近十年來的歷史新高。

“美軍在研的高超聲速導彈既有戰略戰役級,也有戰術級,陸海空三軍及國防部都有相關項目,並且助推-滑翔類型和吸氣式巡航類的都有,種類比較齊全。” 長期跟蹤研究國外高超聲速武器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廖孟豪告訴澎湃新聞。

2019年,“先鋒”高超聲速導彈列裝俄戰略火箭軍。該導彈由SS-19液體洲際導彈和高超聲速滑翔體組成。俄羅斯還計劃將這種配備核戰鬥部的超聲速滑翔體裝備於“薩爾馬特”洲際導彈,攜帶多個滑翔體的“薩爾馬特”有更強的核打擊能力。

俄羅斯率先將高超聲速武器作為核彈頭的投送載具,使得其核武庫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隨著俄美高超聲速導彈的發展和部署,高超聲速武器核武器化也成為軍控界非常關注的議題。

路透社今年3月刊文稱,高超聲速武器可以把導彈戰尤其是核戰,提升到一種新的水平:它們的飛行速度比現有的可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快得多,飛行高度也不相同,同時高機動性使它們在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中難以被擊敗。

隨著高超聲速導彈技術的發展成熟,高超聲速武器核武化的發展趨勢將對世界核競爭態勢、軍控體系等產生深刻影響。

聯合國裁軍事務廳在2019年發佈《高超聲速武器——戰略武器軍控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呼籲有關國家就高超聲速武器系統的風險、理論、戰略等問題開展對話,通過建立信息通報和交換制度,增加透明度,另一方面提倡將高超聲速武器納入一個廣泛的多邊戰略武器控制條約中,譬如擴大《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的武器範疇。

“考慮到全球戰略穩定,戰略級高超聲速武器納入戰略武器軍控談判是遲早事情,這方面俄羅斯態度比較明確,持支持態度,美國態度還不明確。”趙通介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