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週末去同學莉莉家小聚。


進門之後她的大兒子旭旭趕忙把我們帶去的牛奶、水果等分別放到儲物間和冰箱。


我們落座後,我女兒想要玩玩具,她家3歲多的小兒子文文從客廳一角推過來一個帶輪子的收納箱,讓女兒挑選其中的玩具。

選好玩具後,文文又把收納箱放回原來的位置。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喲,你家2個孩子訓練的不錯嘛,收放東西井井有條。”我不由自主地讚歎到。


“是呀,從小就教他們自己整理東西,玩具、用品他們用完都會放置好。還會幫我們整理家裡的東西。

你看,這客廳可不是你們要來我突擊整理的,每天他們整理好都是這麼幹淨的。”


我環顧客廳一圈,果真是整整齊齊,完全不像是有2個男孩子的家。

想起家裡自己一天不收拾就沒辦法下腳的亂狀,我趕緊向莉莉取經。


莉莉讓大兒子旭旭幫我拿一本收納的書,旭旭很快從書架中找了出來。


“這本書很實用,你拿去看吧,它可是我們家這麼整齊的法寶。”

我拿在手上一看,原來是《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好,我回去馬上和孩子一起看,爭取下次你們去我們家時我們家也有大變樣呢。”我如獲至寶地說。


回家後,我迅速地翻了一遍《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看完立馬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教孩子收納有了全新的認識和底氣。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這本書的作者高取志津香,有多年的兒童教育實踐經驗。

她著有《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套書,共三本。

分別是“合理安排時間、整理好身邊的物品、正確的金錢觀”,針對生活中孩子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時間、整理方面、金錢觀的問題進行解答。


《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本書,通過引導孩子主動參與整理工作,教孩子如何進行分類和正確整理的方法;旨在讓孩子從整理玩具開始,最終能整理好身邊的各種物品,比如衣服鞋襪、各種文具和學習資料等,從而培養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


看完書我才明白,一個人的獨立性和整理物品的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整理身邊的物品正如整理大腦中的信息,它鍛鍊的是人們分類、歸納、思考、糾正、調整的能力。

當孩子能夠獨立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說明他可以獨立思考和靈活應對生活中的問題,是對自己“空間”和“生活”的一種負責。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既然整理物品這麼重要,那我們如何開始教孩子整理呢?


一、教孩子整理,父母要首先要做好準備


1.父母意識到收拾物品是孩子自己的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們每個人學會獨立必須明白的。對於孩子也是如此。

只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長卻潛意識地覺得孩子小,讓他們去做因為不熟練還需要家長再收尾,所以不自覺地替孩子包辦了很多事。


鄰居家的庭庭3歲多了,吃飯還要爺爺奶奶追著喂,到了幼兒園老師沒那麼多精力,有時就只能餓肚子了。

所以家長要有讓孩子學會獨立的意識。因為這樣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試想吃飯這麼簡單的事也需要孩子一次次練習、手指配合好才慢慢熟練的,不是某一天孩子自動就學會的。

作者在書中說,孩子從3歲多,家長就可以教孩子嘗試收拾自己的物品了,比如從簡單地擺放玩具、衣服開始。

家長懂得放手,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也是讓孩子獨立的開始。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2.孩子喜歡亂糟糟的環境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將東西丟得到處都是、不願意收拾呢?

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孩子喜歡亂七八糟的環境,即在家裡到處堆放著他喜歡的東西,一伸手就能玩,對孩子來說簡直是天堂般的存在。

所以父母首先要明白:孩子沒有收拾東西的意識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有充分理解了孩子的想法,父母才能更包容而不是訓斥孩子亂放玩具的做法。

但是這個包容絕不等於“替他做”,而是要耐心“引導他做”。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3.溝通的重要


微微看到5歲的孩子把客廳地上堆的都是玩具,非常惱火。

“快把積木收起來。”

孩子看著怒吼的媽媽趕緊把積木從地上放到茶几上。


“能放在茶几上嗎?那不還是亂的?快收好!”微微咆哮道。

孩子困惑地不知所措,戰戰兢兢中把積木又堆到書架上。

結果微微氣得用手指著孩子說不出話來。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微微這樣做效果好嗎?並不好,為什麼呢?

在跟孩子溝通時,我們要儘量說的清晰明確,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畢竟有限。

“把積木放到電視機下那個綠色的收納盒裡。”這樣說孩子會更明白。


而在孩子做的不夠好時,家長不能一味責罵,這樣只會激起孩子抵抗或逃避的心理。

可以平靜地把你看到的亂糟糟的情景描述出來,然後不帶批評地說出你的想法。


“我看到地上堆滿了你的玩具,這樣我們就沒法活動了。你可以把它們都放回原來的位置嗎?”

這樣說孩子很容易意識到問題並更願意配合。


清晰而不帶責備的表達,讓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更通暢。

我們要提醒自己和孩子溝通時,少一點雞飛狗跳,多一點包容和理解,讓愛意流動起來。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二、成為整理達人


家長做好了準備,該怎麼教孩子去整理呢?


1、想整理,先分類


想整理,首先要學會分類。生活中那些善於整理的人,其實都是善於分類的人。

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擁有什麼,哪些東西是重要的,能夠把相關聯的東西聯繫在一起。

這樣用的時候,很容易就能找到。


分類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按組來,按目錄來,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和習慣分。

重要的是明白分類沒有好壞之分,適合自己的就好。


以整理玩具為例,我們可以按玩具的類型分類。

比如毛絨玩具、小汽車、積木等分別放在不同的收納盒裡,方便拿取。

可以陪孩子一起玩分類遊戲,比如超市宣傳單中的物品認識、歸類等。


在孩子對分類有一定的概念之後,就可以從和他有關的事情開始,比如各種繪本分類、抽屜內物品分類、衣服鞋襪分類等等。


善於整理的人,其實就是善於分類的人。

孩子通過觀察物品之間的“相同”和“不同”,觀察能力和邏輯能力都得到鍛鍊。

因此通過整理,可以無形地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邏輯分析能力。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2、學習整理的三個階段


每一種能力的學習訓練都需要時間和過程,學習整理也不例外,在書中作者將學習整理分為三個階段:


01.基礎階段(1~3天)


在這個階段主要由父母來做,孩子在旁邊進行觀察學習。


02.進階階段(一週)


在這個階段,父母除了一邊示範之外,還要教導孩子具體的整理方法,然後讓孩子學習之後嘗試自己動手去整理。


03.飛躍階段(2周)


在這個階段,主要由孩子自己整理,父母在旁邊看著孩子整理,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導或者調整整理的方法,摸索出一套適合孩子自己的分類整理方法。


整理的內容包括:吃完飯自己收拾、整理學校的資料、日常生活中各種需要準備的東西等。

整個訓練要一步一步來,時間至少持續三週。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只看結果,而要觀察整個訓練過程孩子的表現。

如果孩子做的不理想,那麼可以返回上一個階段繼續練習,直到找到孩子自己的訓練節奏。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記住多關注孩子,但一般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做什麼,只是旁邊看著就好,必要時可提示孩子,更多時候要積極地鼓勵孩子做到了什麼。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2整理好身邊的物品》整本書文字不多,插圖非常豐富,用了許多可愛的小漫畫來傳授各種收納小技巧,這些技巧既容易掌握,又非常接地氣。


每個孩子獨立的人生始於父母首先要明確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注意溝通方式;在教的過程中家長做好示範,讓孩子去動手練習。


其實,這本書不僅是教孩子整理物品,也是教會父母們和孩子一同學習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在引導孩子養成收拾整理好習慣的同時,孩子的獨立性會與日俱增,邏輯思考能力也得到鍛鍊。

而父母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溝通與引導的重要性,從而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家裡髒亂差?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你可以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