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產業成為亮麗風景——鄂托克前旗農牧民依託種植養殖業脫貧紀實

陽春4月,記者在西鄂爾多斯草原上看到,隨著疫情形勢逐步穩定,草原上到處可見忙忙碌碌的身影。當地的人們正在積極投入到火熱的鄉村振興、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鬥中。

新奇種植闖新路

今年51歲的昂素鎮昂素嘎查牧民阿拉騰瓦其爾是當地的養殖大戶,家裡有5000多畝草場,600多隻羊和10多頭牛。每年賣牛羊的純收入就有40餘萬元,不愁吃不愁穿,在嘎查裡他屬於讓人羨慕的“好活人”。可就是這個養了半輩子牛羊的“好活人”,卻突然從昂素鎮巴彥烏素嘎查請回了幾個外地人,而且還把原來種飼草料的地種上了一些樹苗苗,說是叫“鈣果”。

嘎查裡的牧民對此非常不理解,但阿拉騰瓦其爾有他的打算。“我才剛過50歲,在牧區還算年輕的,還有闖一闖的條件,想發展一些新的掙錢項目,沒準兒能走出一條更好的路子來呢。”阿拉騰瓦其爾對記者說。 去年開春,阿拉騰瓦其爾還花了近兩萬元買了一把三絃、一把揚琴,家裡接入了wifi,建了一個有烏蘭牧騎隊員參加的學習群,這段時間和妻子娜仁其木格每天宅在家裡練習,玩得不亦樂乎。

這兩天,他和山西的果樹專家在微信上詳細聊了好多次,對70畝的“鈣果”和16畝油桃進行了技術諮詢,現在苗木長勢很好,按照專家的預估,他家今年的“鈣果”可以收入30萬元左右。

牧民的育苗大棚

與阿拉騰瓦其爾相比,鄂托克前旗城川鎮馬鞍橋村的牧民白志明就玩得大多了。在農牧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2018年,他籌資500萬元,建起了一個牧草飼料加工廠,將玉米秸稈、檸條、苜蓿草等8 種原料加工成顆粒飼料,目前的產量是日產15噸,每噸的價格是1300元。

城川鎮副鎮長王偉算了一筆賬,以毛重50至70斤的綿羊為例,普通飼料育肥需90天,飼餵白志明生產的顆粒飼料只需80天,節省飼料錢50元。更重要的是,飼餵顆粒飼料將牧民單人生產力提升了4倍左右。也就是說,飼餵普通飼料現在每個勞動力可以養羊的數量200只到300只,顆粒飼料能達到800至1000只。這對提高當地牧業生產規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持。

鄂托克前旗旗委書記辛曉瑞告訴記者,旗委、政府為了更好地引導農牧民、服務農牧民,將原先每年年初召開的農牧業工作會議提前到前一年11月份開,會前派專人調研市場需求,會中請來農牧產品經紀人、外地農貿市場老闆進行現場預測需求、簽訂合同。

老牧民幹出新花樣

多少年來,在牧區,男人放牧養殖,女人操持家務,除此之外,牧民幾乎再沒有什麼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然而,這兩年,這一切都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今年55歲的蘇雅其其格不甘圍著鍋臺轉,學著當起了“月嫂”。2019年1月,通過考試,她拿到了全國職業人才認證管理中心頒發的“高級母嬰護理師”職業證書,成了當之無愧的“高級專業月嫂”。一年多來,她在呼和浩特、包頭、錫林郭勒等地當“月嫂”,每月收入1萬多元,不僅如此,她還帶著五六個徒弟,兼著“月嫂”經紀人。

今年57歲的斯慶達利前年丈夫因病去世,家裡平常只有她和90歲的老阿媽一起生活。要強的斯慶達利學會了開拖拉機、改良種羊,這幾年,她家的純收入每年都在30萬元左右。她家現在育有100多隻種羊,這些羊從人工授精到接生管護,再到飼養售賣,都是她一個人完成。每年僅賣種羊一項,就可以帶來近20萬元的收入。

鄂托克前旗旗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銘介紹,這兩年,他們利用縣級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廣泛開展思想教育、技能培訓等,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激發他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內生動力。(記者 王玉琢 實習生 李彥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