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商業案例」海底撈,你可以學會的戰略

「每週商業案例」海底撈,你可以學會的戰略


張勇,書指導的孩子

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是四川簡陽人,出生於1971年。張勇小時候是在一個大雜院裡長大的,他的父親是農機廠做廚師,母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員,家裡有三個男孩子,還有奶奶同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簡陽縣城的圖書館是免費的,張勇開始看的是圖書館裡的言情和武俠小說,但圖書館內這類藏書比較少,所以,張勇很快讀起了柏拉圖、孟德斯鳩、盧梭、尼采等西方哲學大師的圖書,不經意之間改變了認知,張勇甚至還把《第三帝國興亡》這樣的大部頭作品整整讀了三遍。此外,每天在圖書館閱讀各種報紙,也是張勇的必修課。

張勇愛讀書看報、愛聽收音機、愛泡圖書館,是大雜院裡的小孩子中眼界最開闊的,懂的多,總是充滿自信,從小就是孩子王。就連簡陽縣城一家國營旅社的經理都對他另眼相看:“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張勇的領導和他當時在圖書館所學到的知識自然有著莫大的關係。

但是張勇並不是一個好學生。家中生活困難,張勇的父母就希望他能早些從學校裡出來參加工作賺錢補貼家用,於是沒讓張勇讀高中,而是讓他讀一所畢業後保證分配工作的技工學校,學習電焊。張勇對此憤憤不平,他認為自己是要幹大事的。他在技校裡把課本都送給同學,上學時除了看自己喜歡的書就是瘋玩,考試由幾個死黨幫忙應付,甚至連畢業證都是同學幫忙拿回來的。18歲的時候,張勇從技校畢業,成為四川國營拖拉機廠電焊車間的一名工人,和父親在同一個廠子裡上班。在張勇家居住的大雜院裡已經出現了當時中國的第一批富人——個體戶。詹婆婆家是張勇的鄰居,靠祖傳手藝賣燻鵝,很快就成為簡陽當地少有的萬元戶。而當時張勇每個月才賺90塊。張勇感到驚奇和震撼,但是也看到了希望:做生意能賺大錢,賺大錢就能擺脫貧窮。於是張勇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想買撲克機開賭場,沒買成。他想倒賣金錶,被假貨騙了錢。他想倒賣汽油,完全沒生意上門。他賣小火鍋麻辣燙,剛剛起步賺了點小錢,為了專心談戀愛把店關了。當張勇再一次褲兜空空兩袖清風時,他決定開一家正規的火鍋店。而這一家火鍋店就成了開遍全國的海底撈。為什麼在火鍋這一超級大紅海里面能夠成為標杆呢?海底撈的秘密是什麼呢?

其中一個秘密大概是張勇的好學,大量的學習,他用哲學管理員工,加上張勇天生的厚道,所以,海底撈不好學,因為很多管理者不敢像他一樣管理員工。

那麼在管理上,海底撈有沒有其他秘密呢?


「每週商業案例」海底撈,你可以學會的戰略


海底撈的信任你敢不敢

我們先看看海底撈的授權員工,信任員工這樣一個特點。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的知識儲備在那個年代是驚人的,他的膽子氣魄和格局也是難得一見的,具體就是他的放權做法,其他的企業想學也不敢學。

這種放心大膽得授權在國內的民營企業中實屬少見,並且海底撈的普通一線員工也有給客人打折和免單先斬後奏的權力,每位服務員都擁有200元額度以下的菜單免單權。海底撈的員工認為有必要,就可以給客人加一菜或者免一菜,甚至是免一單。這是同行中經理以上的領導才有的權力,也就是說,海底撈的每位服務員都相當於經理。

2009年,張勇在為北京大學MBA的學生講課時,一個學生問:“你賦予每個服務員免單權,難道沒有人利用這種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利,或者濫用職權嗎?”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嗎?”張勇的反問讓學生啞口無言。

海底撈的成功特徵之一就是信任管理,所以海底撈敢於授權。信任是團隊之間友好合作的基礎,管理者與員工之間雙向信任,上下級之間相互認同,員工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從而激發了人的潛力,自然企業能成功,並且基業長青。

海底撈的幾個小故事就能清晰說明什麼叫海底撈的信任?什麼叫海底撈的授權?什麼是海底撈的服務?

有一次,在海底撈上海分店,11號雅間是回頭客鄔女士。鄔女士點菜的時候問:“撒尿牛肉丸一份有幾個?”細心的服務員只是說:“姐,您一共有幾位客人?”鄔女士回答:“10位。”服務員說:“我們的撒尿牛丸一份有7個,但是可以給您專門做一份10個的。”

還有一次,客人在吃飯的過程中,服務員張耀蘭發現客人把一盤鵪鶉蛋菜中的蘿蔔絲夾到碗裡吃,張耀蘭覺得客人肯定愛吃蘿蔔絲,於是她立即讓廚房多準備了一份蘿蔔絲,然後又添加了幾味調料。當服務員將調好的蘿蔔絲端上去後,顧客無比的驚訝,“我想阿姨應該喜歡吃蘿蔔絲,於是便讓廚房專門拌了一盤蘿蔔絲,不知道阿姨喜不喜歡?”當然,客人非常高興,邊吃邊問蘿蔔絲是怎麼拌的,最後又多加了一份米飯,把拌蘿蔔絲的湯汁倒在米飯裡,說這是吃過的最好吃的米飯。接下來的一個月中,這位客人來了三次,並把她的很多朋友都介紹了過來。

張勇說:“創新在海底撈不是刻意推行的,我們只是努力創造讓員工願意工作的環境,結果創新就不斷湧現出來了。”


「每週商業案例」海底撈,你可以學會的戰略


辜負海底撈的他們沒有影響到海底撈,人性基本經得起考驗

海底撈給員工租的都是好的小區的三室兩廳等公寓,還配了管理阿姨,給員工的父母還發養老金,員工有急用,海底撈都會幫忙,海底撈還負責解決員工孩子上學問題。這些制度讓海底撈員工是真正的開心,真正把海底撈當家。所以,海底撈的員工都守得住信任。當然海底撈也會遇到吃回扣的員工,濫用職權的員工,一旦遇到,海底撈馬上將他們開除,這在把員工當親人的海底撈是一個最大的“例外”。

海底撈有舉報制度,也是規範了這些信任,很多海底撈的員工都把海底撈當家,所以捍衛家的利益,義不容辭。但是慶幸的是,這樣的偷奸耍滑員工非常少,所以,海底撈的信任,是一個例外,也是一個情理之中的企業文化。

這個理論在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費德曼的《魔鬼經濟學》裡就有提到過,他在自己所在辦公樓裡放一個沒人看管的麵包筐,標上價格,然後又在旁邊放一個收款筐,結果每次都能收回95%的錢。

也就是說在一百個拿麵包的人當中,只有五個人沒有主動付款,而保羅相信,這五個人有可能只是剛好沒帶錢,或者忘記了。

並且海底撈允許員工之間談戀愛、結婚,樂意讓員工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帶進公司一起工作,而這個做法,恰恰又約束了員工,使得他們有非常好的道德自律性。

海底撈就是打造一種家文化,讓員工有在家裡的感覺,每個人都願意為自己的家打拼,也不會濫用職權使自己家的利益受損。


「每週商業案例」海底撈,你可以學會的戰略


海底撈的商業啟示

張勇創始海底撈火鍋的時候就知道,火鍋這一行,味道大同小異,所以他選擇了服務作為突破口,那麼他就思考,怎樣的服務是最好得呢?就是員工把海底撈當成自己的。那麼員工如何把海底撈當家呢?那就是海底撈把員工當親人。比如,不論房價多貴,海底撈的員工宿舍總是在好的小區三室一廳,四室一廳。比如,員工有急用,只要理由正當,海底撈會慷慨解囊。比如,員工在海底撈生病了,海底撈的其他員工會悉心照顧。這樣一個家,員工是發自內心的開心,那麼顧客感受到得服務就是從心而發的,而不是刻意的。

海底撈的企業文化,為什麼學不會,因為與眾不同,無非是海底撈企業文化,它深入人心,員工認可的海底撈的企業文化,員工把自己和企業就綁我一起,他們相信張勇,張勇的管理指導,相信張勇,他相信海底撈,那麼這種企業文化和現在我們大多數企業推行的企業文化喊口號,掛標語不一樣,現在大多數的這種企業文化基本上都是老闆的錢,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


作者簡介: 李佳蔓 電子科技大學碩士,讀紅樓夢18年有自己原創訂閱號蔓說紅樓夢,非職業占星師,愛好射箭,朗讀,唱歌,占星,紅樓夢,陶笛,書法,寫作,烹飪等。熱愛生活,正能量傳遞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