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前些日子,藝人王一博在參加某公眾活動時,被人拍下了啃指甲的一幕:


鏡頭中,王一博坐在席位上,不止一次把右手中指放進嘴裡,然後煞有滋味地啃了起來。當他感覺到被鏡頭拍了,才不好意思地笑笑低下頭來,停止了啃指甲的動作。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有網友驚呼:再啃,指甲都要禿了!

可也有網友提出異議:啃指甲的世界,只是你們不懂而已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事實上,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也都有啃指甲的習慣,很多家長一開始不以為意,可等到發現孩子啃得厲害了,想再阻止卻有些來不及。


打也打過,罵也罵了,辣椒水塗過,風油精也上過,孩子哭著保證無數次,可只要家長不留神,孩子又會開始咬上……


無數家長深陷苦惱:真的不懂“啃指甲”的世界!孩子愛啃指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1


對於養育過孩子的家長來說,其實一點都不陌生孩子啃咬手指的行為,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咬著手指長大,那彷彿是他們天生的本能,不教也會。


雖說咬手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但也只是其中一段特殊時光。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啃咬”行為其實有不同成因,父母只有清楚孩子的成長法則,才能幫助孩子及時糾正行為。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一般來說,


★1歲內,寶寶咬手指是因為處於口腔敏感期,吸吮手指能夠促進寶寶智力發展,同時寶寶能夠獲取安全感;

★1歲以後,有部分寶寶會自動戒掉咬手指的習慣,但仍有一部分寶寶會繼續啃咬手指;

★1-2歲,如果這時候寶寶還在咬手指,那是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了,家長要及時制止,否則很容易造成孩子手指或牙齒變形;


★3-4歲,如果孩子仍經常咬手指,其實是孩子為了在心理上尋求嬰兒時期的安全感表現,心理學將其認作為“倒退”現象;

★4歲後,如果孩子依舊改不了咬手指的習慣,這是孩子安全感不足和焦慮狀態持續的體現,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孩子找到具體原因,對症解決。


為什麼說孩子“啃指甲”的行為是缺乏安全感呢?


心理學研究顯示,“啃咬”動作,能夠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慰藉,是孩子內心抑制焦慮、得到暫時安心的方式。


但如果一個孩子,反覆受到負面情緒,那麼啃指甲就會漸漸成為他減壓的習慣,最終變成無意識行為。一旦負面情緒來襲,就會自動開啟“啃咬模式”。孩子啃咬的時候,連自己都不曾意識到早已把指甲給啃禿,有些人甚至還會啃出血來。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也許有人會質疑,十指連心啊,難道孩子不會因為疼痛而停下來嗎?


其實,對於啃指甲上癮的孩子而言,別人的痛或許就是痛,但在這些孩子的感受中,"痛感會變成快感",這種體驗,無形之中埋伏孩子心理扭曲的隱患。


兒童心理學家佩斯也指出:啃指甲"上癮"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有"自虐傾向"。他們的性格往往偏激、充滿暴力、還會孤僻不合群……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早糾正,不要等到孩子出現了傷害行為,才開始著急,到處求醫問藥。


事實上,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不是身體缺了什麼維生素,而是他們的心理缺了營養。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2


啃指甲的行為,看似不大,其實不小。


據相關調查顯示:寶寶通常在3-4歲後痴迷於啃咬指甲,學齡前兒童咬甲癖的患病率是23%7-10歲的患病率為20-33%,而到青春期則會達到頂峰——45%,啃指甲的習慣,隨著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年齡越大越難改掉習慣。


在百度“啃指甲吧”裡,啃甲族們貼出了自己的“血淚傑作”:


啃了十二年,從小因為這個動作遭捱打,可還是忍不住。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啃了N 多年,甲床也壞了,感覺自己快沒救了。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手被咬得不成模樣,已經一年多不長指甲了。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無奈,感覺就是無法自控......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啃指甲成習慣,不但指甲變形,還隱藏著更多危害。


2018年有新聞報道,20歲的女生Courtney因為啃指甲習慣,差點丟了自己的性命。


Courtney11歲隨家人移居澳大利亞,高中期間因長期遭受校園霸凌,導致她養成了“啃指甲”解壓的習慣,並且頻率越來越高,指甲越啃越嚴重。直到有一天,她在啃指甲的過程中把整個大拇指的指甲蓋給全部啃了下來!


可Courtney並沒有因此戒掉啃指甲的壞習慣,一段時間以後,她發現自己大拇指指甲和底下的肉開始逐漸發黑。


檢查結果顯示Courtney拇指上的黑團是肢端甲下黑色素瘤!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癌!並且是惡性的。


主治醫生認為是由於她之前咬指甲太多,導致整個甲床嚴重受損且長時間得不到治療,才會惡化為這種罕見的皮膚癌。為了不讓癌細胞繼續擴散,醫生不得不選擇為她做了截掉大拇指的手術處理。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小小啃指甲行為背後,竟然隱藏下如此大的隱患。


家長如果發現自己孩子有啃指甲的習慣時,一定要重視起來,孩子小,自控能力雖差,但可塑性卻高, 家長越早幫助到孩子,孩子能越早擺脫壞習慣。


3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不是一天養成,那麼糾正之路也需要自然過渡。以下幾個建議,希望幫助大家們。


01

溯源,才能除根


凡事有因,如果父母發現孩子頻繁啃指甲卻改不了,那麼就要幫助孩子去找一找原因:是父母平時對孩子管教過於嚴厲?還是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變得委屈?


浙大二院精神科蔡慧中醫生曾經接診過一位13歲女孩,孩子品學兼優,但沒事的時候就喜歡一個人坐在角落啃手指。眼看著女兒十個手指頭的指甲被咬得光禿禿,邊上的皮膚經常潰爛,母親著急得四處打聽求醫,最後找到了精神科室。


在蔡醫生的引導下,女孩道出了心事:她特別害怕別人拿刀砍她。而起源是8歲那年,她親眼目睹父母吵架拿刀相見。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女孩說,從此之後,她一直感覺精神緊繃,整個人變得越來越敏感,越來越內向,也越來越焦慮。晚上睡覺一關燈,她就會聯想到有人拿刀要砍她,而某一次啃指甲之後,讓她發覺是稍稍緩解了情緒,於是越啃越上癮。


女孩的媽媽這才恍然,並無比懊惱。幸虧在醫生的開解,女孩後來漸漸改掉了啃咬的習慣。


對於孩子而言,負面情緒猶如一個吹大的氣球,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炸。


所以,家長只有找到最根本原因,才能幫助孩子打開心結,把問題解決了,那麼再去糾正習慣,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兒。


02

無痕,才易消痕


很多家長一旦意識到孩子啃指甲成了心理問題,就會特別想幫他們迅速糾正,不斷提醒,甚至動用粗暴強制手段。


但是,物極必反。一如心理學那個有趣的“粉紅的大象”小實驗,越要求被試者不許想,幾乎所有的受試者第一時間腦海想的都是“粉紅的大象”。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越強調越深刻。因此,家長不要過於激進,多一點耐心給孩子,畢竟“病去如抽絲”,孩子需要時間來調整。


03

有愛,才有動力


知乎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弟弟在媽媽的足智多謀下,終於改掉了啃指甲壞習慣的經歷。原來這位媽媽和孩子來了一場約定,只要孩子一天不啃指甲,他就可以每天多看10分鐘動畫片。


也有些媽媽,會給孩子的手指畫上漂亮的圖案,孩子看了滿心喜歡,一旦要放到嘴裡時,這些圖案就像在對孩子提醒:不能啃!不能啃!


既是提醒,又充滿對圖案的無比喜愛,這種感情,會讓孩子向內產生自制力,從而來克服壞習慣。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孩子愛啃手指,影響比你想象的大多了


所以,找一個孩子喜歡的事來作為目標動力,激發孩子內心的剋制力,才是最好的解決力。


《不完美,才美》一書中說:決定孩子健康和幸福的,是他在成長中有沒有感受到愛,有沒有學會愛;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在犯錯時幫他找到解決辦法,而不是指責批評。


被愛包圍的孩子更自信,哪怕是在戰勝自己的壞習慣,因為他們相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背後還有父母隨著會伸出雙手支持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