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的真相(一)——文字獄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清史記載還是現在一些電視劇,把康熙鼓吹成千古一帝,聖德明君,然則客觀來講,歷朝歷代經過改朝換代之後,人心思定,從社會經濟活動規律來說,必然會經歷一段“國泰民安”時期,而所謂的“康乾盛世”只不過適逢其會罷了,而自康熙而始,大行文字獄,乃至於當時人人談之色變,人人畏之如虎。

清朝的文字獄自康熙時期開始,當然開始的時候只是為了打擊明朝遺老遺少,其中著名的有南北“逆書”案,“南山集”案等。

“康乾盛世”的真相(一)——文字獄

南北“逆書”案,康熙還尚能做到秉公處理,然則到南山集案時候,因南山集記載南明史實,作者戴明世遍訪南明遺老遺少,其中類似“故家舊臣,遺民父老,相繼澌滅,而文獻天徵,凋殘零落……”等語句,按照清廷說法,其一為南明爭正統,眷戀故明;其二揭清朝隱事,不知避諱。結果是斬戴明世,戴明世妻子、兒子等家眷流放黑龍江,除此之外牽連甚廣,凡是與戴明世有交往的,官員都有幾十人,革職的革職,處死的處死。

到雍正的時候,文字獄上升到了新臺階,例如屈大均詩文案,屈大均字翁山,廣東番禹人,是嶺南名士,詩文一絕,寫有《廣東新語》、《翁山易外》等,是反抗清軍義士,滿清統一全國之後,屈大均落髮為僧,於康熙三十五逝世,然則他在世的時候沒有因文字獄落罪,死後卻由他子孫後代來承擔,因他的詩文有“違礙”之處,他的子孫後代以及收藏他的詩文的很多人被斬立決。

一名新進士徐駿寫過的詩句“明月有情遠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導致他剛中進士還沒來得及做官就被以“大不敬律”為由處斬。

“康乾盛世”的真相(一)——文字獄

到了乾隆時期達到文字獄高峰,凡是帶“清風”和“明月”的文稿統統銷燬,凡是收藏或者寫出類似語句的輕則抄家,重則斬立決且株連有關人等。比如一名生員詩中有一句“橋畔月來清見底”,這句詩連“明”字都沒帶,家被抄了個底朝天,要不是有點門路,差點被全家處斬。

此外,有人寫了“風雨從所好,南北杳難分”也被認為“南北”影射明清;有人寫了“亂剩有身隨俗隱,問誰壯志足澄清”,被看做是蓄意反清。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因此而造成的冤獄更是數不勝數,以至於官僚文人們人人膽戰心驚,比如一個叫梁詩正的,他談自己做官經驗時說:筆墨容易惹禍,人心是難測的。所以他在當官的時候,從來不以文字同別人交往,凡是沒有用的稿子都要燒掉,以免後患。甚至一些人偶然發現他們已故的父親、祖父書稿上有一些“違礙字句”都要心急火燎的全部處理掉,如果流傳出去,實在沒辦法全部處理的,就只有驚恐的去自首,寄望於能博個“寬大處理”,由此可見,當時的官僚和文人墨客對文字獄的恐懼心理。

“康乾盛世”的真相(一)——文字獄

以上是文字獄造成的直接傷害,而其對中國文明造成的間接傷害就更不可估量了,清朝的科學技術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就可見一斑。

這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這就是被鼓吹的不著邊際的康乾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