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孩子VS學霸,差別到底在哪裡?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成績一般的孩子,可能比成績拔尖的孩子還更努力。但成績就是卡在那裡,一不小心還會往下掉。要探究孩子成績上不去的原因,不妨看看學霸和普通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什麼不同。

(文章共1179字,預計閱讀3分鐘)

追根究底VS死記硬背

追根究底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注意到一點:那些成績拔尖的孩子有一大特徵,就是不僅自己會做題,別人問他們問題的時候,他們也能給別人講解得很清楚。而成績一般的孩子,有些題即使自己做對了,一旦被別人問,他/她就說不出為什麼了。

原因就在於,學霸對知識掌握得很透徹,他們瞭解了背後的原理。而成績一般的孩子,多數是隻理解書面意思,或者把老師講的東西“死記硬背”背下來,卻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

舉個例子,孩子們都知道“三單加s”的原則,普通學生可能會去背:第三人稱單數要+s,以s、x、ch、sh、o結尾的+es,輔音字母+y結尾要把y改成i,再+es等等。但是學霸會去了解為什麼“三單”要變形,為什麼只是“三單”要變而其他不用變,為什麼有時是加es, ies等等,而不是直接背那些變形規則和特殊情況。

追根究底,代表的是一種重理解的深度學習方式,對孩子穩定地考高分至關重要。

為什麼有的孩子成績不穩定,運氣好的時候可能一下子衝到前幾名,運氣不好的時候分數立刻掉一個甚至幾個檔次?

深層的原因就是孩子學東西沒有學透,沒有真正理解,只是被灌輸了大量知識。這樣學,漏洞越積越多,考試的時候當然一不小心就“露餡”了。

學習和蓋房子類似。如果深度學習、理解透徹,那孩子獲得的就是質量上乘的“磚塊”,蓋出來的房子是非常堅實穩固的。如果不學透、學通,孩子獲得的“磚塊”就是殘次品,肯定蓋出好房子。

普通孩子VS學霸,差別到底在哪裡?

主動思考VS等待“投餵”

學霸的另一大特點是會主動思考,他們不僅僅是“學知識”,還會琢磨和研究,努力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普通孩子習慣的學習方式是等著老師把知識點羅列出來,把方法總結好,自己只管背,只管套用方法。這相當於等待老師“投餵”,老師“喂什麼”,自己“吃什麼”。至於能考多少分,就看吃進去的東西能消化多少。

成績拔尖的孩子,不是等著別人做好了餵給自己吃,他們可以根據菜譜自己做。甚至還能在菜譜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創新,形成獨一無二的菜譜。

為什麼等待“投餵”的被動學習方式不可取呢?因為老師能為孩子代勞的部分,最多隻有70%!

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把這一塊兒做到極致,但不去思考,最高只能把70分拿到手(以百分制為例)。

所以,如果想對各種各樣的考查形式應對自如,讓自己的成績處於“穩定高分”的層次,孩子們一定要多主動思考,擴散思維,學會靈活應用。

洋蔥寄語

你家孩子喜歡追根究底和主動思考嗎?孩子在英語學習上還有什麼困惑?家長們可以關注“洋蔥英語”頭條號併發送消息和我們分享哦!我們會努力為大家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