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沒錢的人,就做沒錢的事

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放在當今社會,男女都一樣。古句意為,二十歲是剛踏出社會的時候,三十歲之時是明確自己人生目標與方向的時候,大部分人,會選擇在這個年紀左右成家立業。

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許多事情也會在這個年紀明白了很多;五十歲,是一個人過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也過完了半輩子,到了知天命的年紀。

年輕的時候可以什麼都不會,像只雛鳥。到了中年三四十歲,很多事情對於人們來說就會變得不一樣了。有些人到中年工作或事業獲得成就,受人矚目;有些人到中年,家庭美滿,也甚是幸福。

人到中年,沒錢的人,就做沒錢的事


(一)

三十四歲的麗麗是一家外貿公司的跟單員,做了五六年,一直是公司裡最踏實肯幹的老員工。因為老闆是一個摳門的人,做了幾年,工資上漲也不高,在員工裡也是算比較老實的人,老闆吩咐的工作,加班到晚上七八點也要做完。

同時作為一個有兩個孩子的母親,每天早起做飯,接孩子上學,再去菜市場買菜後來上班。每天一週工作日重複著同一個日程安排。麗麗老公也是一個上班族,兩人整天過著忙碌的生活。

相比公司裡邊年輕的女文員阿林,二十幾歲,早上臨近時間起床後,刷牙洗臉吃飯後上班完成這些事,都還覺得起床不容易。聽到麗麗說完她自己的日常。

人到中年,沒錢的人,就做沒錢的事


相比之下,阿林都覺得作為一個母親兼公司老員工的麗麗非常厲害,短短上班前的一點時間,還可以完成這麼多的事情。但是作為老員工,拿著三千左右的工資,阿林問她為什麼不去別的公司做做看呢。

麗麗說,自己也三十多歲了,出去別的公司也不知道何去何從了,她最想做的就是能夠去工廠裡邊,做著簡單的,又不用花費太多腦力的工作,這樣她就覺得很滿足了。

她覺得自己每天要太多事做了,可能自己的性格也比較單純沒有去計較太多,能夠去做點養家餬口的工作就可以了,需要帶孩子,空閒的時間也不會很多,有錢沒錢,過著簡單的日子就可以了。

三十而立,有些人成家立業,圍著自己的家庭辛苦經營。無論有錢沒錢,持有平常心,日子過得充足也不會覺得怎麼樣。當看到自己家人幸福,好像自己辛苦也是值得的,並沒有太多去計較有錢沒錢。

人到中年,沒錢的人,就做沒錢的事


(二)

陳明是個兢兢業業的上班族男士,三十歲了,在一個組內崗位做了六年,上班只是搭公交和地鐵,日常不抽菸也不喝酒。

這幾年,單身一個人過著簡單的生活,幾年下來的工資除了自己累積一部分,其他的都供給了年老的父母蓋房子住,弟弟比自己還早結婚,也過著整天忙於掙錢養家的生活。

而他同齡的朋友黃應,之前考上了公安部門。整天抽著高價香菸,開著一輛豐田轎車。

對比同樣是個上班族人士,其實黃應的收入比陳明還少呢,但是黃應還得負擔著車貸和日常高價消費品,基本是沒有存款的人,他自己也覺得壓力挺大,有時還需要去借錢。

人到中年,沒錢的人,就做沒錢的事


同樣是三十歲的人,陳明說他認為自己一直是沒錢的人,一個人過著簡單的生活也習慣了,女朋友也沒有想要去談。

雖然知道自己三十歲了,但是還是認為自己沒什麼錢,家境也不好,也沒有資本去社交更多,日常上班或者有時放鬆就行。

有些人,到了中年,就會覺得自己應該有車有房,不在直接承擔範圍,卻把錢拿去貸車貸房,可想而知壓力會有多大。可是這樣就會顯得自己過著富足的生活嗎,好像不會,他們好像成了金錢的奴隸。

人到中年,沒錢的人,就做沒錢的事


其實一個人無論在什麼年紀,都需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

當今社會,沒錢的人,也不是就一直做著沒錢的事,在自己可承受的能力範圍內,偶爾奢侈一回,也不算離譜。相比打腫臉充胖子,就像案例中的黃應一樣,壓力可想而知,入不敷出。

易卜生說,錢可以是許多東西的外殼,但並不是裡面的果實。

人到中年,沒錢的人,就做沒錢的事


有錢沒錢,不同的人看待自己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就像麗麗,她會覺得自己的生活過的簡單就可以了,不在乎有錢還是沒錢,因為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有的人,就像陳明,一直過的簡單低調的小資本生活,即使有存款也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沒有太多浮華的生活色彩。

人到中年,怎樣才算有錢,怎樣才算沒錢,怎樣才算過的富足幸福。對於現代,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