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關兩案例入選全國十大典型案例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記者 高金環 通訊員 林麗虹)4月21日,海關總署公佈2019年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十大案例,廈門海關“查獲137.5萬片侵權衛生巾案”和“查獲拆單申報系列侵權案”兩個案例入選。

近年來,隨著我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少數不法企業不斷變換侵權手法,通過使用近似商標、貨標分離、拆單申報等手法增加海關查處難度,企圖逃避監管,降低侵權違法成本。針對這種情況,廈門海關一方面加強執法能力建設,通過培訓、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執法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大數據分析,對進出口通關數據、艙單數據、物流數據、歷史案件數據等多種數據開展多維度交叉對比,變“單一分析”“個案查辦”為“綜合研判”“系列突破”,對逃避監管的不法企業形成強大震懾,有效優化營商環境。

2019全年及2020年第一季度,廈門海關共在進出境環節查獲涉嫌侵權案件482批次,查扣侵權嫌疑貨物358萬件,案值人民幣1844萬元,成效顯著。

【案例1】

近似商標企圖矇混過關

2019年5月,福建某進出口公司申報出口一個集裝箱的衛生巾到委內瑞拉。廈門海關開櫃檢查發現,衛生巾共計137.52萬片,單包包裝上顯著印有“aIvvays”品牌,與報關單申報的“無品牌”明顯不符。查驗關員經查詢未發現“aIvvays”品牌的商標備案信息,且仔細辨識後發現,其與寶潔公司(美國)的“always”商標十分相似,存在侵權可能。

廈門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該案查處過程中,貨物上的近似商標無法通過系統進行直接查詢,而目前在海關總署有效備案的知識產權中僅商標權就達4.78萬項,大大增加了關員鎖定被侵權商標、甄別侵權嫌疑貨物的難度,這也是該案入選總署十大案例的關鍵。

【案例2】

拆單申報逃避監管

2019年7月,廈門海關在對永康市某貿易公司申報出口到吉布堤的一票報關單進行風險分析時,通過大數據篩查到另一條信息,與該票報關單為同一貿易公司、同一航次、同一目的國。經調取詳細信息,進一步發現兩票貨物的境外收貨人、指運港、貨物品名等信息均相同。這個現象引起海關的注意,初步認為存在企業故意拆單、分攤風險的可能,立即對上述兩票高風險報關單進行關聯鎖定,經查驗發現上述兩個集裝箱中均裝有款式基本相同的侵權嫌疑休閒鞋,涉及adidas、特步、Nike等多個國內外品牌,經權利人確認均為侵權產品。

針對這個侵權新手法,廈門海關開展專項治理,查辦了系列典型案件。2019年共查獲10個企業拆單申報的系列案件共計26起,查扣涉嫌侵權貨物共計80餘萬件/雙,案值達871萬元。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